APP下载

大灭绝回忆录

2022-05-30Spartan117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鹦鹉螺酸雨陆地

Spartan117

此刻的你可能正惬意地阅读着杂志,但地球上的生活并不总是这样安宁。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几位灭绝事件的幸存者,为我们讲述它们的祖先经历过的生死危机。

大丈夫能屈能伸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

约4.4亿年前

讲述人 鹦鹉螺

别看现在的鹦鹉螺体长很少超过20厘米,但我们在奥陶纪可是海洋中的霸主之一,尤其是直壳鹦鹉螺。流线型的身体结构方便我们在海里快速游走和捕捉猎物,同一时期的三叶虫和海蝎子都曾经是我们的盘中餐。

那时候的我们不仅有着充足的食物,也没有太多天敌。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板块漂移,冈瓦纳大陆漂到了南极,大量水因为低温结成了冰,降低了地球的温度,也锁住了海水。海平面的下降对浅海生物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当然,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是一场超新星爆发所释放的伽马射线暴造成了这场灾难。

无论是什么原因,想活下去就要能屈能伸。鹦鹉螺家族的幸存者们躲进了深海以求自保,为了适应水压,曾经的直壳变成了弯壳;为了勒紧肚皮过苦日子,我们的体形和胃口也变小了。尽管到了现代,地球上只剩下6种鹦鹉螺,但能从灭绝中幸存下来,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遇到危机深呼吸

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

约3.65亿年前

讲述人  腔棘鱼

泥盆纪可谓鱼类的时代。虽然我们腔棘鱼的速度比不上以鲨鱼家族为代表的软骨鱼,凶猛程度比不上以邓氏鱼为代表的盾皮鱼,但我们可达2米的体长和满口的尖牙同样不是好惹的!

火山活动、天体撞击、水体缺氧……科学家们也弄不清导致这场大灭绝的具体原因。或许是一系列的灾难共同导致的吧?反正那时我也只顾着逃命。作为一种肉鳍鱼,我们有着特殊的鱼鳔,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呼吸氧气;我们的鱼鳍还有中轴骨,可以为我们爬上陆地助力——你们陆地动物的祖先,正是我们这些为了生存逃往陆地的“难民”!

人类一度以为我们灭绝了,或者全部演化成了陆地动物,直到1938年,才发现我们腔棘鱼仍然存在。也许是因为我们一般生活在深海,难以被发现吧。这里的水压虽然很大,但正如我们躲过大灭绝的秘诀—“面对压力,先深呼吸一下”,说不定我们在这里还能活跃几亿年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约2.52億年前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约2.01亿年前

讲述人 水熊虫

咳咳,这两次灭绝事件都由我这位地球上最顽强的生物——水熊虫来讲述。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或许不是最有名的,但一定是规模最大的—这次事件造成了地球上90%的物种灭绝!

火山肆虐被认为是这次灭绝的原因之一。火山喷发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导致了严重的温室效应,改变了陆地和海洋的环境。要知道,不是所有生物都能拥有和我们水熊虫一样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在-272℃和151℃的温度下生存数分钟,还能承受数百倍于人类所能承受的辐射量和海底的高压。其秘诀就在于,我们可以在极端条件下将自己缩成小球,进入冬眠状态,降低自己的新陈代谢,甚至分解自身的部分器官,等待合适的时机“复活”。

我的好朋友异齿龙有一个可以调节温度的大背帆,它总是自夸随身带着“空调”,不怕任何气候变化,然而它还是输给了残酷的大自然。如果它能躲过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或许它也能应对接下来降临的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次灭绝事件的原因与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类似,都是因为火山活动导致了气候变化。

不过,在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后,恐龙家族崛起了。那时候的恐龙们还不大,凭借高效的呼吸系统和相对轻盈的骨骼,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地球由此进入了恐龙的黄金时代。

火山爆发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甲烷,除了造成酸雨,还会使温室效应加剧。

高温、酸雨、熔岩破坏了物种的栖息地。

酸雨的侵蚀导致营养物质流入海洋,增强了海水的酸性,也使藻类大量繁殖,令海水缺氧。

2022年1月15日,汤加海底火山爆发,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影响了农业和渔业。如果是大范围的火山爆发,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破坏不言而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

约6600万年前

讲述人 鲎(hòu)

要说起最广为人知的灭绝事件,应数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了,除了不像恐龙的恐龙——鸟类,所有的非鸟恐龙都灭绝了。本次大灭绝可能是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导致的。撞击抛起的碎片和灰尘遮蔽了阳光,让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使许多恐龙失去了食物,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地球的气候。此外,撞击引发的地震、海啸、野火等对生态系统也是巨大的打击。

许多能够飞翔或潜入海洋深处的物种幸存下来了,我们鲎就是其中之一。这可不是我们经历的第一次大灭绝,和水熊虫一样,我们也是经历了五次大灭绝却依然幸存的生物。除了厚厚的甲壳提供的保护,我们特殊的蓝色血液还可以在遇到细菌后凝结成块,防止细菌扩散。

然而到了现代,我们的这种特殊能力引起了你们人类的注意。在滥捕滥杀下,我们的数量变得稀少起来,成了保护动物。有人说,地球现在正在经历第六次大灭绝事件,这也许并不是空穴来风。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全新世灭绝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人类的活动,渡渡鸟就是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的生物之一。据估算,近500年里灭绝的物种数量高达20万种。我国通过实施珍贵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行动,使100多个物种野外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2021年7月,我国的国宝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超过1800只,已经从濒危动物变成了易危动物。

猜你喜欢

鹦鹉螺酸雨陆地
“动物都是科学家”系列三十 鹦鹉螺:我也懂“斐波那契数列”
陆地开来“宙斯盾”
鹦鹉螺,碰碰螺
小蜗牛“鹦鹉螺”
近10年汉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酸雨状况:酸雨城市占全部城市数69.6%
模拟酸雨大气环境中Cl-浓度对镀锌钢腐蚀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