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增效减负

2022-05-30范月萍

天津教育·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减教师应政策

范月萍

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中,“双减”政策的落地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贯彻,使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开展自主、自愿的学习,在遵循教育规律、尊重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获得更具个性化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实施者的教师,应在贯彻“双减”政策的基础上,向课堂教学要效率。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与实施,减轻学生课后作业时长与负担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的增效,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为学生课下的自主、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学生更为健康的成长和良好的发展。

一、“双减”政策内涵的深刻分析

为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新的学校教学改革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应对其深刻的内涵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握。其一,“双减”政策作为一项先进的教育政策,蕴涵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双减”政策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的一项教育政策,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本”, 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与实施,以此促进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其二,“双减”政策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政策,提出了减负、提质、增效等全面性的教学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双减”政策的落实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减少作业量实现的,而是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通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来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业负担。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提质”与“增效”保证“减负”任务的完成。其三,“双减”政策作为一项科学的教育政策,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十年树人,百年育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与树木的生长一样具有规律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顾教育规律,盲目加重作业负担完成“揠苗助长”,只会获得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因此,“双减”政策的科学内涵,顺应了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使学生在无过多外界压力的良好环境中实现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策略

(一)转变理念,准确把握“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发展方向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双减”政策的落地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行为,不仅冲击了校外辅导机构的发展,同时也对课堂内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教育形势下,为更好地落实“双减”,教师应从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出发,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把握。

其一,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层次的认识。课程标准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向标,蕴含着深刻的素质教育内涵。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调整时,应在深入分析课程标准的前提中实施,由此转变以往对知识传授片面关注的现象,同时改变以往教学中的题海战术,促进“双减”政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其二,教师应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因“双减”政策本身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教育政策,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应顺势而为,进行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贯彻,以学生成长为着落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规划各项教学活动,实现语文课堂的提质、增效。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具体学情及发展需求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并在人本理念的指引下,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给予充分的承认与尊重。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学生学习层次的划分以及层次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使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相应的进步与发展,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以此促进了“双减”政策的落实以及减负增效的实现。

(二)结合教材,科学明确地制定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重大影响,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减负、提质、增效成了课堂教学改革中最为核心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其为基础将减负与增效融入课堂整体及细化的目标体系中,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科学化设定。教师一方面应结合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形式,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进行單元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并以集体教研的方式进行本单元内教学重点、难点的着重解决,促进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将提质、增效的教学要求贯彻到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体系中,并以此为指引把握教学质量,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升效率,积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减负”的本质并不是单纯地减少作业时长和作业量,而是向教学课堂要效率、要质量,使学生在课堂内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以此减轻课后负担。因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优化、改革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在“减负”“增效”的教学要求下,对课堂教学环节、模式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实施,借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其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由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教学整体,其教学效果与各个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和有效衔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双减”背景下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过程中,教师应科学地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一方面,教师应精心、充分地进行课前准备环节的设计。例如,教师应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基础对本课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着重的准备,以此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前,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文章的写作框架,就在备课环节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了文中结构、层次的直观性展现。这样教师既能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更有条理地进行课堂知识讲解,同时也能为学生布置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的课后学习任务,优化了学生复习、巩固的形式。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增加随堂练习环节,使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对教学效果形成有效反馈。这样不仅从一定程度上实现课后作业环节负担的转移,同时也增强了教师对课后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有效防止“题海战术”的滥用。

其二,教师应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进行更为灵活的整合与运用。教学模式应具有灵活性,任何一项变革都会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双减”政策的落实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灵活整合与运用,以此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生活化教学模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行整合,通過生活化教学场景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对文章的进行自主阅读、探究讨论,使学生从更加深入、全面的角度理解文章内涵,以此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优化作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在对“双减”政策进行落实的过程中,学生课后作业时长及负担的减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这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的设计、布置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设计、改革要求。因此,教师应积极地进行语文课后作业的科学设计,使学生在更具科学性、多元化的作业中巩固知识,获得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一,教师应积极地拓展语文课后作业的形式,改变以往抄写、背诵等记忆类型为主的作业形式。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情景剧改编作业,或让学生准备表演工作,使学生在完成这一课后作业中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深刻理解以及个性化演绎。又如,在教学《荷花》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中观察荷花的顺序对家中各种花卉或绿植进行观察,并进行相应的仿写。这种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后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及时地进行了写作技巧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

其二,教师应注重语文课后作业的层次性、针对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教师应在因材施教原则的指引下进行科学的设计,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具体学习层次,从难度、数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层次性、针对性课后作业的设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选择适宜的作业完成,这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作业数量,提升了课后作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例如,在完成《翠鸟》一课教学后,教师就可以依据班级内学生的学习层次,通过“作业超市”的形式设计出难度各异、形式丰富的课后作业,如“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翠鸟特征、习性的描述”“在生活中进行我们常见鸟类的观察,按照文中介绍翠鸟的顺序进行所观察鸟类的介绍”,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认知能力,自主地进行课后作业的选择与完成,使学生的课后作业更具开放性和自主性,调动了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实现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减负增效。

(五)更新技术,运用先进、新型的教学工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使教师有效地突破以往“黑板+粉笔”的陈旧教学形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极大提升。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地进行多元化新型教学技术、教学工具的运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语文课堂的减负、增效。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中最为先进的一项教育辅助技术,不仅以其显著的演示功能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形象性,而且以其强大的数据库功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自主学习空间。因此,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例如,在《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教学情境中真正获得“人在画中游”的学习感受,以此使学生获得良好、高效的学习效果。

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催生了大量新型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工具,教师通过对其的运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如,电子白板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电子白板的运用,能更加灵活地进行教学视频的穿插、随堂练习的设计,这样就极好地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将课后的作业压力转移到课内,以此促进了“双减”政策的落实。

(六)优化评价,积极优化课堂评价机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不仅能对学生起到激励、导向的作用,同时也能对教师起到反思、改进的作用,使后续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科学。因此,在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过程中,教师应从课堂评价环节的优化入手,积极地拓展课堂评价的标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等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给出更具科学性、客观性的评价。同时积极地进行激励策略的实施,对学生的努力及进步给予表扬与赞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奠定学习的良好情感基础。

(七)家校合作,利用家长的助力,引导学生科学利用课下时间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应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时长,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实现学生更具个性化的发展。学生拥有课余时间的自主支配权,教师无法对其进行干预。但为了使学生更加科学地进行课余时间的利用,教师应积极地发挥指导作用,通过家校合作策略的实施,借助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引导、监督力量,提升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非常关键的一种学习途径,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有效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应通过家校合作策略,加强学生家长课外阅读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家长代替教师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其给予适当的监督与引导,使学生能坚持阅读,并在持续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双减”政策的落实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教育任务,也成为进行课堂教学优化改革的重要指向标。因此,教师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双减”政策的深刻理解和有效贯彻,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目标的调整、课堂教学的科学设计、课后作业的合理布置等多元化改革策略的实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提质增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任务在当堂的学习中完成,减轻学生的课后任务,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发展。

(刘  芸)

猜你喜欢

双减教师应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