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拘一格 天马行空

2022-05-30钟峰华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参赛者高级中学叙述者

钟峰华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21—2022)与往年一样,大赛命题设置了总主题及具体命题。今年大赛的总主题为“追寻那一束光”,为了让参赛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命题组用了较长篇幅具体阐释了“追寻”“光”“那”以及“追寻那一束光”的具体内涵,这是所有参赛者都必须仔细审读的。在总主题之下,还有具体的命题,初高中各六道题,有命题、半命题、材料以及话题作文。

总体来说,这些命题存在双重限制,参赛者必须重视这些限制。这其实是大型征文的两难窘境:一方面,征文鼓励不拘一格的创新,需要尽可能减少限制;但另一方面,因为参赛人数多,如果没有相对的限制,势必导致评判标准不统一,让评委难以定夺参赛作品的优劣。

尽管如此,参赛命题与考场命题还是截然不同的。考场命题尤其是高考作文,基于选拔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特殊性:其一,必须完全符合题意,容不得半点偏题、跑题;其二,必须主题鲜明,中心突出。相对而言,参赛命题虽然也有限制,但鼓励创意表达,鼓励天马行空的想象,鼓励虚构性作品,鼓励多元主题。

下面就来谈谈这道材料作文题的审题问题。

从命题材料看,这道题划定的写作范围是科学领域,参赛者可以“科学之光”为话题展开写作。但不能止于一个空泛的话题,同时还得细读材料,发现材料中的限制因素。综合理解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将之概括为一句话:人类150年中发表的每一篇科学论文就像是一个个光点,它们点亮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并将这些领域连成了一条条线,在这些点和线的照耀下,人类将永无止息地探索幽暗深邃的未知宇宙世界。

这里要注意几对关系。一是处理好时间与空间之维,即人类探索宇宙的时间线以及宇宙这个空间概念。二是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不是纯粹的冰冷的技术,其中蕴含着爱与悲悯等人文精神的因子。三是黑暗与光明、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并彰显光明與正义的光芒。四是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还需要有“我”的身份与视角等。

明乎此,参赛者就可以借此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在文体的选择上,可以是基于体验的记叙,可以是基于理性的思辨,也可以是基于未来的虚构与想象。

…………佳作点评…………

《秘密》

这篇小说从三个方面给我带来惊喜。

首先是视角充满灵性,别开生面。能够想到将材料中描述的三维立体图形与“宇宙模型”(或者说,宇宙的真实面貌)这样的抽象概念结合,将科幻与奇幻结合,将知识、真理乃至文明的发展脉络具象化。小说没有塑造任何一个主人公,也没有明显戏剧张力的情节,甚至没有明显的人物。叙述者好似就是作者自己,叙述的动力源于叙述者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其次是选题新颖独特,不落窠臼。将人类探寻知识、寻觅真理的一步步,投射到这个幻想世界中,以另一种方式,展现人类文明开拓进取的艰难过程和伟大成就,同时也怀着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与寻觅、永不言弃的伟大信心和决心。科学的严谨求实与文学的浪漫主义气质在这里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融合。这造就文章语言的独特气质,极具理性的诗性书写。

文笔不仅流畅自然,堪称笔下生花。叙述者在构建和阐述世界观时,严谨精准,勾勒出科幻世界的别样图景;叙述者在完成寻觅之旅的过程中冷静克制,但过程的失望与灰心、结局的喜悦与信心于字里行间流溢,等待着读者与叙述者一同体会。

作者没有受传统科幻叙述框架和经典主题的桎梏,踏上独特且充满张力的科幻方向。相反,作者借由这篇作品阐述了自己对科幻文学浪漫主义与人文主义特质的赞美与敬意。

显然,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 范淑敏)

《光是被宇宙咬碎的黎明》

正如作者所说:“论文不像抒情的散文,不像浪漫的诗歌,不像情节跌宕的小说。它严肃、刻板,却又真诚”,这篇文章也是真诚的。但本文不是严肃的议论文,议论文也非都是刻板的。本文应该属于广义的散文,书写的是作者的真实感受,输出的是作者的个人观点,支撑的是作者认知范围内的论据。关于“追寻那一束光”的所指,作者给出了自己诗意且浪漫的答案——“光是被宇宙咬碎的黎明”,并借此探讨了对“真相”“未知”“科学”“论文”的看法。作者有意识地雕琢文笔,这于文章质朴真诚的观点依旧是有益的,只要不陷入口号式的表达,皆是值得书写的。作者的论据也是多维的,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砌。从哥白尼到达·芬奇、从“日心说”到万有引力、从拉瓦锡到麦克斯韦、从玻尔到薛定谔的空间微量,历史的车轮不曾停歇,科学亦然。

希望同学们多一点深邃思考和追问,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

(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 范淑敏)

《孔》

这篇小说的世界观是末世后的宇宙,但内核却是关于反乌托邦与求知,也就是“好奇”的力量。作者很灵动地把握了两个话题之间的结合点,故事本体虽然是地球文明的终结,但在结尾预示着新的文明终将冉冉升起。

刘慈欣在《朝闻道》中,将原始人第一次凝望宇宙的行为称为“宝石”,那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代表了生命第一次意识到宇宙奥秘的存在,它尝试了解的是远超当下的问题,却是一切文明的最初原动力。而关注到这份好奇,也是思考我们所称的人文主义与人的存在问题的第一步,从这一步生发开去,我们的视野可以拓展到人类命运、宇宙未来乃至更远更深刻的话题。

反乌托邦也是科幻小说经常讨论的话题,它代表物质与科技高度发达而思想与文化陷入停滞的阶段,而“好奇”就是变革与破局的火苗。

这篇作品是对经典科幻作品的致敬,但在结局处理上独具巧思,透露出作者对经典科幻命题的独立思考。

小说的叙事节奏有张有弛,在这么短的篇幅中以较为宏大的叙事交代了末世前地球人的“好奇”和末世后外来文明中的“好奇者”。尽管没有具体的姓名,但是透过“孔”我们窥见了永恒的“好奇心”。小说开篇干脆利落地交代了外来文明视角下的地球,极富想象力。

(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 范淑敏)

《科学微光成炬,点燃未来梦想》

本文从材料里引出论点“微光终能成炬,点燃未来的梦想,照亮人类的未来”后,用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事例,论述了科学探索以及探索的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赞颂了伟大的科学探索精神;最后站在时代的高度,表达了新一代青年的心声: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绽放自己的微光,为驱散宇宙黑暗、点燃未来梦想、推动人类社会前行作出应有的贡献。文章观点显豁,感情真挚,语言亮丽,气势恢宏。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徐桦君)

猜你喜欢

参赛者高级中学叙述者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新疆和静高级中学简介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劝退马拉松参赛者
害我受伤的小石头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追光花园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