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单元设计的创新性

2022-05-30练文兴

天津教育·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后置试管双减

练文兴

立足“双减”政策,文章分析初中化学作业单元设计创新性与优势,并基于沪教版教材教学过程,从明确认知水平要求、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发挥课堂主要作业等角度说明了初中化学作业单元设计方案,包括前置预习、后置检验、课堂探基础、做实验等。初中化学教师在“双减”背景下的教学中,以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为导向,以提高作业设计与应用质量为目的,可以此为借鉴,创新化学作业单元设计方案。

一、初中作业单元设计创新性与优势

单元作业是课程教学的形式之一,也是初中化学学习与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较于常规形式的作业设计,单元设计的作业更突出其内容的整体性,倡导用整体的思维设计作业并看待单元主要知识内容,也可以被视为某个单元所设计全部作业的总和,此乃创新性。与此同時,初中作业单元设计,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稳定性。设计单元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知识点对作业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从而合理把控题型结构、题量与习题难度,作业与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较为稳定,有助于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稳定吸收。在此基础上,学生合理分配在不同题型上的作业完成时间,有利于保证其课余学习时间分配的稳定性,增强学生对学习时间的把控能力。

第二,延续性。基于单元整体视角设计作业,应保证作业内容存在内在联系,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学生逐步完成单元作业的过程,就是逐梯度巩固知识的过程,能有效延续其课堂学习,使其在连贯、由易到难的作业设计中持续提升学习水平。

第三,多样性。在整体设计前提下,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中可以适当融入多样内容,如基础型任务、思维训练型任务、实验型任务、开放型任务等。由此,学生在作业完成中实现多样化学习,更易增强认知、思维等能力,更易提升学科知识探究水平。

二、初中作业单元设计方案——化学

(一)明确认知水平要求,规划单元作业内容

初识初中化学知识,虽然课程内容具有趣味性与探究性,但受逻辑思维水平限制,学生在面对单元知识体系时,依然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惑,以致无法很好地完成单元作业任务。但若教师能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能力,基于学生认知水平搭建单元知识整体框架,便能较好地解决此问题,促进学生学习与作业实践。在此基础上遵循“双减”政策中“确保作业难度不超国家课标”要求,教师还应以课标为单元作业创新设计基准,全面规划单元作业内容。

以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认识化学变化”单元为例,以课标为基准,明确课标要求与学生认知水平,对单元作业内容进行以下规划。

整体规划显示,单元教学应让学生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化学方程式三个大概念,应使其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书写与计算等小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后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中,可提高针对大概念与小知识点设计作业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便可轻松达成对单元作业的合理设计,实现对作业难度与任务量的有效控制,让作业设计在创新前提下符合“双减”政策要求。

(二)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协调前置后置作业

关于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双减”政策指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应实现对课余时间的科学利用,尤其是学校和家长,应引导学生在放学回家后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而这需要教师对前置、后置作业进行协调设计,预设学生家庭课业任务。

1.前置预习:基于丰富课外素材展开

双减政策以坚持学生为本为基本原则,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基于此设计初中化学单元作业,教师应关注学生已有经验,鼓励其自主建构知识,前置作业设计观点由此形成。利用学生课内经验,为促进学生对单元前置作业的探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等渠道获取课外学习素材,将其与课内知识进行整合,打造更加完整的前置作业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单元自主预习。

以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为例,指向单元“性质活泼的氧气”重要知识点,前置预习作业设计如下。

课外素材:氧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氧气在人体的呼吸中进入血液,转化为血氧,血氧在血液的运输中被输送到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保证人体重要器官的运行状态。虽然氧气看不到也摸不到,但氧气也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物质,植物呼吸、化学加工、燃烧冶炼等活动,都离不开氧气。

作业任务:

(1)阅读课本,了解空气概况,总结空气中除氧气以外的其他物质组成,说明自然界中氧气的重要作用。

(2)根据课本信息与背景资料,概括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后置检验:通过实验显现创新思维

基于作业性质,“双减”政策强调,教师应充分发挥作业检验、巩固等功能,使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习与思维规律。以此为启发,以让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为导向设计单元后置作业,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实验为主,一方面,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检验、巩固学生对实验原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借助实验分析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其化学思维在最近发展区范围内的进一步提升。以下,将着重通过模块1,对初中化学单元后置实验作业的创新设计方法展开说明。

模块1:实验信息+思维训练

根据化学实验数据设计单元作业,引导学生对实验信息展开分析,将思维训练蕴于此过程中,对初中生吸收实验原理相关化学知识、提升思维水平颇有促进意义。因此后置检验中的初中化学作业单元设计,教师可先将创新点放在以实验信息、思维训练为主的作业设计上,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动态信息分析其科学探究过程,使其在此过程中体会、感悟知识的形成。

以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应用广泛的酸、碱和盐”单元为例,后置检验单元作业中,教师设计如下内容。

实验信息材料:氢氧化钠是常见的碱,因此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学生做了下列实验: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可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为HCI+NaOH=NaCI+H2O,而MgCI2溶液并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思维训练任务:

(1)在实验中,A试管中溶液呈现红色,说明氢氧化钠具有___性(选填“酸”或“碱”),要测定它的酸碱度,可使用___。

(2)B试管中溶液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试管内真的有反应在发生吗?学生产生了怀疑。于是,有学生提出,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某些物质,进而根据滴入新物质后的试管内现象判断之前的反应发生情况。下列同学的分析中,哪些是正确的____。(填写序号)

①加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气泡产生,则证明试管内之前发生了反应。

②加入CuSO4溶液,如果没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证明试管内之前发生了反应。

③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如果试管内溶液呈现紫色,则证明试管内之前发生了反应。

(3)C试管中,MgCI2溶液与NaOH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它证明了碱的哪一性质?

(4)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了同一只洁净烧杯中。随后,烧杯内出现白色沉淀。静置多分钟后,烧杯内物质分层,其上层清液为无色状态。

问题:除指示剂外,烧杯上层清液溶质主要成分会是什么?

猜想:经过讨论,学生做出了两种合理猜想:①NaCI;②___。(填写物质化学式)

验证:上述猜想应如何验证?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同时借助化学方程式说明实验反应原理。

学生基于教师提供的实验信息思考相关化学原理与现象,于后置单元作业中达成对所学知识的多角度分析与应用,锻炼学科逻辑思维能力,认知发展被促进。

作业呈现开放性特征,能满足初中生在后置作业中发展创新思维、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需要,同时考验其推理论证主要学科学习能力,考验其对酸碱指示剂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作业之检测功能,为教师检验学生学情做铺垫。而后,学生通过设计开放性实验方案、推理分析化学原理发现,虽然无明显反应现象存在,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依旧在发生反应,减少“没有明显现象,就代表化学反应并未发生”这一错误的化学反应认识,建立更严谨的化学推理、在实践中验证知识等思维,进一步增强学科思维水平。

(三)发挥课堂主要作用,缩减课后作业总量

“双减”政策中,针对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加强初中生校内作业完成指导,使其利用在校时间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基于此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创新单元作业设计,应发挥课堂主要作用,合理安排课堂作业任务。

1.回探基础,有效面批

结合“双减”政策提出的“发挥作业巩固功能”要求,通过课堂巩固增强学生在校学习成效,教师可设计单元基础回探作业任务,带领学生回顾基础知识点,并利用课堂时间面批讲解学生作业。如此,单元作业设计充分满足“双减”政策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要求,课堂有效答疑辅导落实,有效加深单元作业巩固作用,夯实学生课堂学习基础。

以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为例,根据单元基础知识点,课堂基础作业设计与讲解如下。

(1)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哪些现象能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

A.花香四溢         B.熱胀冷缩

C.滴水成冰         D.食品变质

答案:A

面批讲解: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受温度的变化影响发生了变化,而非分子本身的运动过程。滴水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情况下,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同样并非分子本身的运动过程。食品变质是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也可以说是新的分子,与题意不符,只有A真正体现了分子的不断运动。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哪一个最容易失去电子?

A.           B.             C.

答案:B

面批讲解: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所以答案为B。

面对此般课堂基础作业设计,学生逐一巩固单元基础知识点,缩减课后书面作业任务量,及时改正错误作业并纠正单元化学应用思维,实现对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减轻课后书面作业完成负担。

2.操作实验,科学探究

除在后置作业中根据单元实验铺设实验作业外,在课堂上,教师同样可以设计实验作业任务,以课堂实践操作引领学生科学探究,为其提供充足实验材料,使其在动手操作中复盘单元知识、实现对课堂所学的即时巩固。

以沪教版九年级下册“溶解现象”单元为例,根据单元“溶解度”核心知识点,教师设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课堂实验作业,提前为学生准备 溶质、蒸馏水、烧杯等实验必备材料。由此,学生在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中完成动手操作实验任务,在计算溶质与溶剂所需质量过程中复盘并应用“溶液的组成”“溶质质量分数”等单元基础知识,增强单元知识理解深度,提高单元科学探究广度,实现在“双减”背景下动态的、高效的单元学习。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渗透创新思维的初中化学单元作业设计,不仅能有效提升初中化学作业质量,还能显著提升其与“双减”政策要求的适切性,让初中化学单元作业更加符合新时期基础教育作业设计要求,促进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因此在新时期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在明确课标要求、单元作业性质与学生学情基础上,在协调课前、课堂、课后活动基础上,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创新设计单元作业,以达到减负增质教学目的。

(刘  芸)

猜你喜欢

后置试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非正交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开发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试管难题
沉淀后置生物处理组合工艺的工程应用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of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