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攻克入园焦虑,让新生“爱上”幼儿园
2022-05-30张琴
张琴
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他们往往因不适应幼儿园这一陌生环境而产生厌食、哭闹、内向等入园焦虑情绪。幼儿园应高度重视焦虑情绪对幼儿的负面影响,采取多种有效策略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使他们“爱上”幼兒园。
一、开展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爱上”幼儿园
教师可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并对幼儿园建立信任。小班幼儿离开家长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停留较长时间,难免会产生分离焦虑,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使自己成为“爸爸或妈妈”或让幼儿自己做“爸爸或妈妈”,帮助幼儿减轻焦虑。比如:在“找小猫”“老猫睡觉醒不了”“兔宝宝学本领”等游戏中,教师可扮演“猫(兔)妈妈”,幼儿做“猫(兔)宝宝”,让幼儿感到教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从而增进师幼之间的情感。教师可让幼儿从家里带一个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来布置“娃娃家”,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并引导他们玩一些熟悉的游戏。比如:小潼一手抱着布娃娃、一手拿着勺子说:“嘴巴张大,来,吃饭。”涵涵把毛绒娃娃放在椅子上说:“宝宝坐好哦,要吃饭啦!”喂了几口饭,就拿着奶瓶凑到毛绒娃娃嘴边说:“宝宝喝点水吧!”幼儿非常认真和努力地模仿爸爸妈妈照顾自己的宝宝,他们在愉悦的游戏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和独立能力,缓解紧张和焦虑。
二、借助拟人方式,引导幼儿“爱上”幼儿园
小班幼儿对于生命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和理解,经常会把玩偶、植物等当成有生命的物体,会对着它们说话。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泛灵”心理提供一些他们喜欢的材料,并运用拟人方式使材料与幼儿建立起“朋友”关系,从而给幼儿更多的陪伴、安慰等。
1.和布娃娃一起玩
开学初幼儿又哭又闹,有一次教师试着把布娃娃抱到胸前,以布娃娃的口吻说:“谁在哭在闹,把我吵醒了,我好难过!”幼儿都好奇地看着教师和布娃娃,活动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教师将布娃娃举起来说:“这是我们的好朋友豆豆,它每天都和我们在一起,看,那里就是它的家。很多时候,它都会在家里睡觉,睡醒了就会邀请我们到它家里做客、玩游戏,你们想和它一起玩吗?”幼儿有的说“想”,有的使劲点着头。教师继续说:“豆豆看到我们班来了这么多新朋友很开心,就是你们的声音太吵了,让它不能好好地睡觉,所以不想请你们去它家里玩。我们应该怎么做,豆豆才会喜欢我们呢?”幼儿一下子就议论开了,有的说“不能哭”,有的说“轻轻地说话”,有的说“走路要轻轻的”……等幼儿行为上有所配合,教师又以豆豆的口吻高兴地说:“哥哥姐姐们说得真好,欢迎你们到我家来玩哦!”接下来的几天,总能看到幼儿对个别哭闹的同伴说:“嘘,不哭,别吵醒豆豆。”教师借助“布娃娃”这一形象使幼儿产生了共情,他们的情绪得到了安抚,班级里的哭闹现象渐趋好转。
2.和书宝宝做朋友
《我爸爸》《我妈妈》《妈妈心·妈妈树》《幼儿园的一天》《大卫上学去》等绘本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将诸如此类的绘本拟人化,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使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教师给幼儿每人一本绘本,自己也拿着一本绘本说:“这是我们的好朋友——书宝宝,它里面有很多好看的图画、有趣的故事,你们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拥抱它吧!”说着,教师与自己手里的绘本进行了“拥抱”(把书轻轻地抱在胸前)。在教师投入、夸张的示范下,好模仿的幼儿也与自己手里的绘本进行了“拥抱”。教师赋予了绘本以生命,引导幼儿对“书宝宝”产生亲密的情感。有了“书宝宝”的陪伴,幼儿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安慰。
三、创设适宜环境,促使幼儿“爱上”幼儿园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环境能吸引幼儿,使他们成为环境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环境在幼儿入园适应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创设适宜环境促使幼儿“爱上”幼儿园。
1.创设家庭式的温馨环境
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物、卡通形象,以“家”为主题创设班级环境,如“小熊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小兔一家”等表现亲情的装饰,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感到家庭的温馨。还可让幼儿带来全家福照片,张贴在墙上与幼儿身高相当的位置;再发动家长收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照片,把每名幼儿的照片按照从出生到上幼儿园的先后顺序创设“成长的足迹”主题墙。幼儿往往会围在墙边看照片,有的会分享自己的照片故事,有的会与同伴讨论照片内容,有的会被照片带进美好的回忆……随着讨论与交流,幼儿逐渐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应该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2.创设生活化的环境
幼儿园应最大限度地还原幼儿家庭生活的环境,以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的亲切感,从而帮助幼儿形成对新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轻陌生环境带给他们的压力和与家人分离的痛苦。教师可让家长把孩子在家使用的水杯、手巾、毛毯等日常用品带到班级里,幼儿看到自己熟悉的日常用品心理上会产生稳定和安全感,也能减轻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