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社团”激发“大能量”
2022-05-30陈艳
陈艳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信阳市第三小学秉承“回归教育本真,描绘多彩童年”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本真学生、塑造本真教师、构建本真课堂、开发本真课程、建设本真校园为办学目标,以社团建设为抓手,坚持“五育”并举、“五位一体”,创新项目设计共同体,强化教师主导,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课程设计,深化家校合作,让“小社团”激发“大能量”、释放“正效应”、聚力“育新人”。
坚持目标导向,创新项目设计,助力多元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兴趣爱好为指引,打造社团项目设计共同体。目前,学校有朗诵、舞蹈、绘画、足球、乒乓球、田径、编程等20余个社团,涉及文学艺术、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
依托学生社团,学校推动德智体美劳教育横向融合。一方面,学校在统筹社团发展时加强统筹谋划,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兼顾学生兴趣特长,构建多元活动载体,建立完善的社团运行机制和建设体系。在周二“无作业日”,学生轻装上阵,与教师共度美好时光,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加油站”。另一方面,学校坚持“一个学生都不能少”的社团建设思路,尊重生命个体差异,紧贴学生需求,打造学生兴趣爱好共同体。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学校确保社团全覆盖,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切实将社团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强化教师主导,激活内生动力
师者,人之模范也。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阳市第三小学积极转变思路,实施“走班+走课”的社团活动模式,激发教师最大潜能,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全校270多位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加入相应的社团组织,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学校还利用学校功能室、运动场地、校外资源等,打破班级、年级界限,采取“学生走班、教师走课”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在走班、走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年级、学科和教学任务,在教研组内设置走课主题,每一次走课都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教师来说,课前查阅资料、做学情调查、设计教学活动、课堂实施、课后集体教研,整个过程是一次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教师以满腔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锐意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将师资育人共同体建设做深做实。
坚持因校制宜,合理配置资源,丰富育人形式
社团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是学校社团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学校注重走班与走课相结合、错峰与错项相统一,实现各类资源高效利用。学校在社团管理上杜绝各自为阵,而是统一筹划、协同开展,为资源高效共享提供保障支撑,在社团活动开展中“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将教室、功能室、运动场地、户外场所等作为社团活动场地。社团指导教师依据学生报名情况,整合教师、家长、专业人士的力量,通过全方位资源共享,以力借力,将社团建成“三全育人”的有效载体和有力平台。
此外,学校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充分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设红色教育课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社团活动,通过“听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画红色图画、寻红色印记、学红色党史”等多种形式,让红色基因走进社团、深入童心。同时,信阳市第三小学依托当地优质教育资源,与当地中小学、高校社团共建发展共同体,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共享,在互利共赢中为社团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坚持精准施教,优化课程设计,打造多彩文化
在“双减”背景下,信阳市第三小学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积极推进社团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开发多元拓展课程,探索“课上+课下”“校内+校外”融合共生,在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信陽市第三小学围绕道德与法治、科技与创新、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语言与文学五大模块研发精品课程体系,打造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一班一品相融合的新型社团。学校采取递进式课程设计,将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相衔接,注重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积极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
学校社团在提高活动质量、优化活动方式、强化机制管理、提升学生素养等方面精准发力,成效显著。低吟浅唱的民乐、活力四射的篮球、五彩斑斓的绘画……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学生尽情放飞童年梦想。学校逐步探索实施“5+2”课后服务模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还建设有红色美育课堂、橙色文化课堂、青色美育课堂、蓝色科技课堂、黄色体验课堂、绿色健康课堂、紫色才艺课堂的多彩课堂体系,以多彩课堂丰富社团文化内涵,激发学生潜能,绘就多彩人生。
坚持协调联动,深化家校合作,共促学生成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近年来,信阳市第三小学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团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学校积极创新途径,加强家校社联系,深入挖掘家庭教育资源,每周五开设的“一班一品”多彩课程鼓励家长深度参与到学生社团活动中。不同职业、不同阅历的家长从参与者、体验者到策划者、主导者,充分发挥自身资源,走进校园、走近孩子,深化家校沟通新模式,家校合力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同时,学校强化外部引导,拓宽育人渠道,建立健全家校成长共同体的联系机制,通过定期分层分批分主题召开家长会、成立家校共育工作室、开展家校共建活动等措施强化家校共同体意识,打通社团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