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介入父母生活帮他们预防失能失智
2022-05-30青青
青青
余海琳在照顾婆婆的过程中,见证了婆婆患阿尔茨海默病失能失智后的各种煎熬,不禁担忧自己年迈的父母将来也会像婆婆一样吃尽苦头,于是,她决定——
婆婆患病受尽煎熬而去世,她深受震动,决定提前介入,帮助父母预防失能失智
2019年夏天,余海琳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退休人员短途游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备受瞩目,被大家称赞为“最会享受生活的人”。三天行程,她带了N套衣服,并且搭配完备的服饰、包包、鞋子,有時一天换三套,来配合太阳光和不同景区的色彩照相。她还能歌善舞,闲暇时间打开外放音箱,带领大家一起做运动。不仅如此,她还带了很多小零食,并根据人数精心分成小包装,人手一份。看到这里,你一定认为她过着优越闲适的富太太生活,才有心情做这些,其实完全不是。
相反,余海琳过得很辛苦,因为要独自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婆婆。这次旅行是她忙中偷闲,难得的一次外出。大家赞叹,她照顾失能失智的老人还能有生活热情,真是乐观豁达。她自己则说,正因为看到生命苦短,所以才学会了珍惜每一次快乐。
余海琳是45岁时内退的,原因就是婆婆无人照料。
婆婆退休前是一名工厂女工,不善交际,退休不久老伴儿去世,独自生活。2013年左右,婆婆性情大变,儿女来看她,她都嫌烦,说人多了吵闹,她心脏不舒服。余海琳意识到婆婆太封闭了,劝她出去走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最不济可以到小区活动室跟那些老头儿老太太打打牌,或者跳跳广场舞,但婆婆没兴趣。后来婆婆开始丢三落四,常常忘事,没有经验的儿女以为是人老了以后的正常现象,没有给予重视。突然有一天,婆婆走丢了,被邻居送回来。余海琳这才意识到婆婆的健康出了问题。
2014年初,去医院检查,婆婆被确诊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病程发展很快,婆婆很快就不记得回家的路了,也不记得自己是否吃过饭。家中曾经请过保姆,但有一次他们发现婆婆身上有瘀青,保姆说是婆婆自己摔的,后来发现是保姆嫌婆婆麻烦,对她发火动手打的。老公哀求余海琳:“就咱家条件好一些,儿子也上大学了,你就早点退休照顾咱妈吧,全家人都会记得你的好。”
余海琳考虑再三,婆婆早年对她很好,照顾她坐月子,又把他们的儿子看到大,她得回报这份情,就同意了。
从此,余海琳成了婆婆的护工,大姑姐两口子,还有老公会换班帮帮她,让她有个喘息的机会。
随着婆婆病情加剧,余海琳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与可怕。那么爱干净的婆婆开始大小便失禁,天天穿着尿不湿。而且婆婆的脾气越来越古怪,爱跟人作对。比如已经到了排便时间,她就是不去。把她连抱带推放到马桶上,她强撑着不坐下。可是刚刚回到床上,她就拉了,又臭又难收拾。余海琳不知道被气哭过多少回。
后来,婆婆瘫痪在床,不能翻身,每天啊啊叫喊,她自己也难受。再后来,婆婆不断生褥疮,怎么擦洗、换衣服都止不住。最后婆婆瘦成皮包骨头,髋骨处裂开,骨头把皮肤撑起老高,身上插着各种管子。就这种状态,婆婆又熬了一年多,于2020年5月去世。
余海琳眼看着婆婆一点点走向衰老、残疾直到死亡,开始担心自己的父母,怕他们将来也会这样失能失智,生不如死。于是,她开始思考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她总结教训:对婆婆的病症干预晚了,如果能早点儿预防,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子女对老人尽孝,不应等老人躺到病床上的时候再行动,而是应该提前介入。于是,她决定帮助父母预防失能失智。
引导父母锻炼:过程很艰难,效果很显著
2020年,余海琳的父亲72岁,母亲70岁,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他们没什么兴趣爱好,每天就是吃饭遛弯儿晒太阳,然后回家看电视。尤其是父亲,又不用做饭,简直就像长在沙发上一样,年复一年,沙发都被他坐出一个坑。
由婆婆的遭遇,余海琳认为锻炼很重要,以前她多次给父母说过,但老人无动于衷。父亲还强词夺理,说生命不在于运动,而在于静养,还说那些天天安安静静的书画家都特长寿。现在余海琳有了时间和精力,决定不再放任父母,每周和老公都要在父母家住三四天,就是为了监督父母做运动。
但是父亲很抗拒,散步稍微远一点儿就喊累,至于其他活动更是懒得参加。直到有一天,余海琳震惊地发现,父亲走路时已经有点迈不开腿了,像小孩子蹒跚学步一样。她去医院咨询,医生说那是因为人上了年纪,又缺少运动,大腿后侧的肌腱萎缩导致的。余海琳想起本市一家私企的老板,都80岁了,每天仍第一个到单位,精力充沛,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再看自己的父亲,和人家相比差太远了。于是她下定决心改变父亲。
余海琳像哄小孩一样和父母谈了一次心,说锻炼很重要,最后她跟父母开玩笑:“再不运动,天上掉下一百万你们都抢不到。”父亲也终于意识到自己衰老得有些快,同意开始锻炼。
余海琳决定先从拉伸大腿筋开始,循序渐进。她让父母一起来做,并排躺在地垫上,练习高抬腿。母亲还好一点儿,父亲的腿抬高一点儿就疼得厉害,余海琳便动手帮他一点点抬高,后来又买了弹力带作为辅助,兜住他的双腿往上抬。她每天都监督父母,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
两个月后,见到了效果。父亲走路时能迈开步子了,腿上明显有劲了。这点燃了父母锻炼的热情。
为给父母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余海琳花了不少心思。父母年轻时缺乏运动,很多项目不适合他们,比如打太极拳,需要长时间站立,他们的膝关节受不了。
后来余海琳无意中看了八段锦的健身视频,动作柔和缓慢,简单易学,她认为比较适合父母。事实证明她的判断很正确。练习一段时间后,父母的状态都好了很多。
同时,余海琳还在父母身上尝试了一种名为MIND的饮食方案。这个饮食方案比较受专家推崇,据说能有效延迟神经退行性改变,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方案要求,每人每天至少食用三份全谷物主食、一份沙拉,和除此之外的另一种蔬菜,再喝一杯红酒。以坚果为零食,每隔一天左右吃一次豆制品,每周至少食用两次家禽肉和浆果类水果,以及每周至少吃一次鱼……
这些并不难做到。余海琳对父母以往的食谱做了大刀阔斧的调整。由于之前她的健身建议取得的成效,父母已经对她的话心悦诚服,所以饮食方式的改变非常顺利。
至今两年过去,科学锻炼加上健康饮食,余海琳的父母不但身体健康,而且精神状态很好,让很多老年人羡慕。
福及他人,以前老态龙钟的父亲如今成了快乐的老年义工
余海琳父母的明显变化,带动了本小区不少老年人的健身热情。为了让他们多一些相互交流的机会,余海琳开始在小区组织夕阳红派对、短途游或歌友会,费用AA制。她的父母、小区里喜欢健身的老年人,以及她父母的朋友们都乐意参加。
2022年5月,余海琳的父母看到小区里人群聚集,一问才知道社区的家庭医生团队正在对小区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自理能力、认知功能、患慢性病情况等指标,对调查对象进行筛选、评估,筛查出失能失智高危老人,进而开展针对性预防工作。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的失能失智问题越来越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失能失智老人约4500万,为降低社会照护负担和经济负担,从源头减少老年人失能失智的发生,国家已在多个省份实施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项目。
有些老人不理解:“我现在身体很好,有必要搞这些吗?失能失智,听着怪吓人的。”还有人说:“人这一辈子,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摊上啥算啥呗,这种干预有用吗?不是哄着赚老人的钱吧!”余海琳的父亲听到这种议论后便现身说法,講自己亲家患了阿尔茨海默病后,身体状况如何一路下滑,最后瘫痪在床,不仅自己活得没质量,也害苦了孩子们。他还拿出手机调出照片,让大家看他以前老态龙钟的样子,再对照他现在生龙活虎的身体状态,自豪地说:“这都归功于我女儿为我制订的健身计划,帮助我预防失能失智。”他的现身说法效果明显,原本观望、犹疑的老年人开始认真对待这次调查,纷纷填写问卷。
社区的行动很迅速,不久就筛查出一批失能失智高危老人,针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进行体重、运动方面的管理,针对躯体功能受损的高危老人进行各种集体抗阻和赋能训练,等等。
余海琳的父亲各项身体机能都不错,没有入选,但他仍坚持每天都到社区转一转,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很快,他发现医生推广的健身操就是他每天必练的八段锦,于是自告奋勇教其他老人练习。这可帮了工作人员的大忙,因为老年人之间沟通更顺畅,节奏、步调也更接近,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老人家从此成了社区义工,在试点培训期间风雨无阻去“上班”。他的状态实在太好了,大家知道他已经74岁时,都不敢相信,很多人说他只有60岁出头,老人听了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他的热情不但带动了其他老人,也让他结交了不少新朋友。
不久,余海琳父亲发现,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老年人到社区需要出示健康码,但是不少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于是他想到了小区的刷脸进门系统,就向工作人员建议,用人脸识别系统来管理健康码,方便老人出入。
工作人员对他的建议很重视,社区很快就上了新系统,老年人到社区无须出示健康码,只要从绿色通道经过,被人脸识别系统识别后,健康码就会自动显示在入口处的电子大屏幕上。
看着父亲兴奋地讲述他的种种“壮举”,余海琳十分感慨:“作为子女,早点儿行动起来,为父母的健康保驾护航,是件多么幸福美好的事情啊!”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