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行与思
2022-05-30方艳萍
方艳萍
为幼儿教师所熟悉的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務,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和工作难点。幼儿园如何科学地帮助幼儿在入学前做好“身心、生活、运动、学习”等幼小衔接的四个准备工作?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以语言教学活动为切入点,探索幼儿语言教学活动在幼小衔接视角下的意义、方法和策略,助推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
“衔接”是从一个场所转换到另一场所、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势必引起活动形式、身份角色、生活环境和活动内容的变化。引申到“幼小衔接”,就是大班幼儿迈向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过渡阶段,是幼儿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在对一年级新生的观察中发现,由于环境、学习内容的变化,新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难以主动地与同伴、老师交流,不能顺畅地理解教师课堂指令,存在表达困难问题,因此造成小学入学不适应,影响学习效果。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孩子学会倾听、敢于表达、大胆表达、喜欢并理解文学作品等,这些核心目标有助于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同时也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语言活动在幼小衔接“学习准备”中的意义
语言是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作为终身学习起点的幼儿期是语言学习启蒙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语言学习中所获得的倾听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对书写、阅读的兴趣等,是幼儿参与其他知识有效学习的必备基础,是进入小学阶段各学科学习的“学习准备”。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进入小学后变为正式的语文学科,在正式学习过程中有着其他基础学科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是学校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幼儿园阶段的语言教学活动应当引发幼儿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培养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为适应小学正式的语文学习做好科学铺垫和过渡。因此,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幼小衔接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现阶段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固化,错失语言教育活动的良好契机
回看以往,幼小衔接工作总是被简单地理解成为幼儿进入小学作提前准备,活动内容年年相近,空洞且无针对性。例如,大班下半学期设置游戏区“我要上小学了”后,每年5、6月份便例行公事“参观小学”,但为了不影响小学生上课,于是要求幼儿沿着参观线路只看不说、只听不谈,回到幼儿园后教师才另行组织幼儿在游戏区进行简短的回顾和谈话,这样在失去真实语言环境的状态下,幼儿往往由于记忆模糊或谈话氛围约束失去积极表达的愿望,失去和同伴交流的机会,教师也因此错失了参观活动中的语言教育活动的契机。
(二)活动专题形式化,语言教学活动内涵不足
大班临近下半学期时,教师会为幼小衔接安排“有趣的汉字”“有趣的拼音”等前书写前阅读专题,但对该活动的内涵和意义挖掘不够充分,只简单地理解成让幼儿多认识几个汉字、多学会几个拼音。在阅读区放置故事书,也空有“增加阅读量”的美名而未真正落实幼儿的阅读计划。教师在活动中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幼儿发现汉字的美,萌发对汉字的喜爱的认识不够深刻,语言活动的教育内涵未得到挖掘。
(三)语言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有一定的脱节
根据布鲁姆的三维目标理论,语言教育目标由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体验三个维度组成。在实际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关注幼儿是否学会了词汇、句式等知识技能目标,往往忽视了情感目标和过程体验,如“体验与同伴用语言交流的乐趣”等。同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方式和内容基本类似、点到即止,对幼儿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问题欠缺考虑。教师对幼儿的学习体验过程的判断和把握存在不准确的问题。由此可见,教育理念日益更新时,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往往不够与时俱进,造成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脱节。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几点做法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幼儿园要为幼儿入学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的准备,为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在要点部分对幼儿在集体中大胆表达、善于分享、敢于质疑、有效倾听、主动提问、喜欢阅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为此,本园教师重新思考和调整了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和有效方法,以下为几点做法:
(一)调整学习形式,从幼儿感受出发逐步体验不一样的语言集体教学
与小学的集体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选择地采用区角活动或集体活动,教学形式上比较宽松、自由,作息时间和上课时间存在随机性,因此当幼儿进入小学,准备不足便很难适应。为此,大班教师应适当减少语言区角活动,增加语言集中活动,并逐步延长语言集中活动的时长。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小学的集体教学形式,幼儿园可以与片区内的小学共同商议好方案,组织幼儿前往学校,和一年级的学生同坐,上一节语文体验课,看看、听听他们是怎么听课的、怎么发言的。回园后教师组织幼儿围绕“我眼中的语文课”展开讨论,比如“课堂上有问题时要怎么告诉老师”“老师、同学在讲课、回答问题时你要做什么”等。通过幼儿的自身体验,帮助幼儿接受和了解小学教学形式,缓解幼儿的焦虑。
(二)调整语言教学活动类型,实现语言教学活动在幼小衔接准备中的有效性
幼儿语言集中活动一般有谈话、讲述、文学作品欣赏、早期阅读等多种类型,由于目前资讯发达,电子设备齐全,教师在语言活动材料准备中,图书、音像、视频等资源较易获得,因而故事讲述、儿歌、文学欣赏等教学内容占比较高,逐渐造成教师在开展语言活动中对音视频、图文资料过多依赖,而对教师语言水平要求较高的谈话活动安排少之又少,殊不知谈话活动是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基本的倾听能力、养成良好谈话习惯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此,幼儿园教师要有意识地调整语言教学活动类型,增加谈话活动的安排比重,充分做好“学习准备”。
(三)挖掘适合幼小衔接的语言活动教材内容,助力幼小衔接入学准备
在以幼小衔接为出发点的语言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固定的思维方式,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不要把目光停留在熟悉的统编教材上,而应该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学习特点,挖掘生活中适合幼小衔接的语言活动教材,比如绘本这一类深受幼儿喜爱的资料可灵活应用于教学中。由于幼儿对阅读的理解不以文字为主,绘本采用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表达形式,且内容描述介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在老师的文字解读辅助下幼儿可以轻松地理解绘本中的图像符号意义,理解绘本内容;加之绘本画面精美,足以吸引幼儿凭借个人知识储备进行阅读,从而日渐养成主动学习主动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在绘本选择上,其内容应贴近幼小衔接话题,例如,《7只老鼠去上学》这一绘本,可让幼儿在绘本里先行了解小学和小学生活;绘本《在教室里说错了话没关系》可让幼儿得知入学初期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情绪;绘本《三十六个字》借助生动的象形图像,让幼儿发现汉字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达到“前书写”活动的教育目的。
(四)优化语言活动教学游戏化方式,关注幼儿语言能力的转变
幼儿的学习以游戏为主,但游戏只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游戏给孩子创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启发幼儿、应答幼儿。在组织语言教学活动时,要顾及幼儿的所学,多学习方法教给孩子,引导幼儿围绕某一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分析、探究、讨论,让幼儿养成喜欢思考的好习惯;要注意调整提问的方式和内容,积极回应幼儿,多问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会怎么做?”教师可以在游戏化方式基础上组织幼儿以项目式、问题式的学习方式结合自身已有经验开展学习,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以绘本《大卫上学去》为例,教师在引导幼儿完整阅读绘本后,将幼儿分成A、B两组开展小擂台游戏,在游戏中引导两组幼儿分别寻找大卫上学后哪些行为是可以的哪些是不可以的,要求幼儿认真观察,先找后说,每组选派代表用图标进行记录,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积极地寻找、表述、归纳大卫上小学的不适宜行为,教师通过提问“你想怎么帮助大卫?”引导幼儿寻到答案,在不断优化的游戏中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关注幼儿成长,科学开展幼小衔接视角下的语言活动
(一)提升幼儿教师自身语言专业素养,提高幼小衔接语言活动的教育质量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幼儿在园内收到的语言文学信息基本来自教师的口中,如朗朗上口节奏感十足的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如诗如画的散文“树真好”、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两只笨狗熊”等。教师怎么朗读诗歌、怎么讲好故事、怎么指导幼儿阅读、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语气把文学作品中的美传递给孩子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和考验,为此,幼儿园要有意识地组织读书沙龙、围读会等活动,鼓励教师多看书,反复揣摩比较,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语言素养,才能为语言教学活动锦上添花。
(二)关注语言教育的连续性和时段性,关注全面突出重点
科学的幼小衔接是幼儿入园起即可开展的一项长期工作,它可以渗透到幼儿园三年的每一个学习时段,每一个环节,语言教育活动也是如此。教师应关注语言教育的连续性,从小班开始着眼围绕“科学幼小衔接”为幼儿制定三年系统的语言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语言教育内容,帮助幼儿从点滴开始积累丰富的语言口语表达经验,锻炼阅读能力等,全方位培养孩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大班这个重点时段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加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体验小学课堂式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学会提问并进行清晰的表达和描述,懂得和同伴共同学习。
(三)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说的是凡事不能违背事物的生长规律,幼小衔接中的语言教育活动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幼儿期是掌握词汇量最迅速的时期,交流表达能力在各年龄段有所不同,如小班幼儿容易从众;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有一定的连贯性,能围绕一个简单的话题展开讨论;大班的语言理解能力增強,对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口语表达更具有逻辑性和调理性。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园的语言发展身心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制定科学的语言活动教育目标、实施方法,多开展体验式、问题式、探究式的语言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和优秀的语言学习品质。
五、家园联动,共同做好语言教育幼小衔接准备
(一)倾听家长的心声,了解家长的焦虑
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但许多家长把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简单地理解为“提前准备”,对“入学准备”的错误认知导致了大班家长的种种焦虑。家长总认为幼儿到小学后应重点学拼音学语文,盲目给孩子报识字班、学前语文班,每天请假加强学前培训,殊不知教会孩子容易教懂孩子却难,在这种“拔尖”式的学习状态下,有的幼儿固然会稍微领跑一段路,但学习是一种终身活动,良好学习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才是孩子终身受益的。为此,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问卷、开通幼小衔接热线等方式收集家长的焦虑点,并进行数据分类和统计,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困惑解答,缓解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焦虑。
(二)和家长统一理念,形成家园教育共同体
幼儿园可以分时段、多形式地开展家园互动活动,如举办幼小衔接专题讲座、语言活动专题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近距离了解幼儿园为孩子的顺利入学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是怎么做的、语言活动到底让孩子学到什么,再组织家长共同参加一次参观小学活动,感受小学语文课堂与幼儿园语言活动的不同,并请小学老师谈谈当前幼小衔接背景下一年级语文教育活动内容及形式的转变,逐步与家长共同达成统一的语言教育科学观。只有在教育理念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优质的家园教育共同体,幼小衔接才会有成效。
六、结语
综上,在探究过程中,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家庭或是社会,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小衔接,看待幼儿终身受益的语言学习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