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22-05-30朱建琴李晨晨
朱建琴 李晨晨
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农村留守儿童的第一所学校“软件”是缺乏的。大多农村留守儿童都由爷爷奶奶抚养,父母外出打工。家园共育关键在于老师与家长之间定期的、有效的沟通,而留守儿童的家长无法及时与老师沟通,甚至一年下来都不能和老师见面交流一次。目前,幼儿园农村留守儿童虽然数量不多,但教育既要兼顾全体,又要关注个别,才能确保整个幼儿园的家园沟通顺畅、保障全体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存在以下问题:
父母无暇顾及孩子。有些父母没办法亲自抚养孩子,又觉得老人只能解决孩子的温饱,无法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于是将孩子交给私人托幼机构。但是很多私人托幼机构的员工没有教师资质,缺少专业培训与技能,并不能给孩子提供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因而,有些留守儿童不仅缺少关爱,心理问题也得不到有效疏通。
父母缺乏主动与老师沟通的意识。通过个别访谈得知,有些家长从不主动与老师交流,还有些家长怯于沟通,让私人托幼机构的老师当传话筒,但私人托幼机构的老师却“传而不达”,家园沟通不能有效进行。
家园之间存在沟通障碍。有时幼儿园教师将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行为表现与爷爷奶奶沟通,但是爷爷奶奶落实能力有限,导致孩子的有些不良行为问题,譬如上课吃零食、上课时乱跑、欺负其他小朋友等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有些老师缺乏沟通耐心,有时表达方式欠佳,让家长产生误会。
我们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访谈中还了解到一个重要信息: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十分关心,但现实中只能利用“隔空的爱”来弥补亲情缺失。他们与孩子视频聊天,但有些爷爷奶奶使用的是老年机,无法视频。家长们也渴望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虽然加入班级群,关注群消息,但只是停留在看的层面,实际参与互动不多。为此,很多家长也很无奈,不知如何改变现状。
2
基于对以上情况的调查了解,我们的一个感受是:要想更好地实现留守儿童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有效沟通,幼儿园方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媒介,同时要用心维护与运营好网上家园沟通的平台,切实守护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常态沟通,理念先行。幼儿园要及时更新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向家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方便家长随时关注幼儿园的活动动态。比如在小班进园前,可以向家长推送《宝宝不哭,家长可以这样做》《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怎么培养?》等文章,让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植入家长内心;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幼儿园的活动时,可多展示一些孩子参加活动的现场照片以及视频,满足家长关心孩子日常生活的欲望,增加对幼儿园的关注度;微信公众号下设匿名留言栏,鼓励家长提出宝贵意见。
举行有质量的“云”活动。留守儿童的家长虽然不能频繁到园,但可以通过“云家长会”的形式参与家园互动。比如在疫情期间,教师可利用“腾讯会议”“钉钉”等APP实现云沟通。如果能将线上、线下的家园沟通有效结合,能更有效地确保教育均衡,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鼓励家长多和爷爷奶奶沟通。将爷爷奶奶的作用发挥好,对留守儿童的家长也是一种减负。比如让爷爷奶奶利用放学十分钟的时间与教师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进步以及需要提升的地方。教师可以定期将班上农村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邀请过来讲讲有趣的事,加强家园沟通,促进情感联系。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可加強家园沟通,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减少孤独感、失落感。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微信群。建一个留守儿童家长交流群,鼓励家长定期在群里相互提问、相互交流。比如,孩子晚上不愿意和我视频怎么办?孩子不听爷爷奶奶的话怎么办?老师充当心理辅导师,及时化解家长的顾虑。
总之,能否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园合作的零距离沟通,更多取决于幼儿园老师的智慧与用心。互联网+的时代下,农村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呈现了一个平等、开放、便捷的新模式。校方应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工具,建立云上沟通平台,与家长多途径通力配合,努力实践尊重、平等、合作的理念,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朱建琴系江苏省靖江市柏木幼儿园教师,南京晓庄学院学前教育学士。李晨晨系江苏省靖江市柏木幼儿园教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管理硕士。)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