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实施策略
2022-05-30杨荣裕
杨荣裕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实施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也体现着教师本身专业化发展的水平。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作为评判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形式,不仅能对教师进行科学、全面的考核,同时也为教师更为良好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因此,在当前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教育形势下,教育管理者应积极地进行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从评价体系构建、评价方法拓展等多个角度推动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运行,以此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构建。
一、小学教师进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
一直以来,对教师的定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只担负着单一的知识传授任务,是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其教育引导的功能得到了凸显,这就需要教师实现从“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通过对教师进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使教师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与“专家型”教师的具体差距,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发展,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有助于教师专业培训针对性的增强
在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专业培训活动的开展必不可少。但就目前的教师专业培训现状来看,学校的教师不分年龄及能力的差异,统一地进行培训活动的参与,使专业培训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利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开展,使管理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学校教师各个方面的差异,有助于管理者培训计划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开展,使教师在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中可以取长补短,促进教师更具有个性化的专业成长。
(三)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化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差异是导致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最集中的表现就在于各地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不均衡。因此,通过对小学教师进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管理者以差异性的标准进行各地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核,才能有效促进各地教师教学能力、专业素养的提升,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对小学教师进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过程中,科学性原则是最为基础的一项原则。而科学性原则又具有广泛的内涵,一方面表现为全面性,即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不管是评价指标,还是评价角度都应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防止以偏概全不科学的评价出现。另一方面,科学性原则还可以表现为可行性,在对教师进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时,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得再完美,如果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具备可操作性,一样无法发挥其评价效果。因此,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开展应以教师的具体情况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科学的评价效果。
(二)人本性原则
人本性原则是当前教育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项指导性原则,它认为教育是一个具有个性化的过程,是促进个人实现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径,不应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要求。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也应严格地遵循人本性原则,根据每个教师自身素质、发展需求以及涉及的专业制定层次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从横向以及纵向等多个角度更加客观地显示教师的自身发展,以此促进评价环节本身既有的教育功能发挥。
(三)发展性原则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阶的需求层次,而个人发展的需要作为促进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原因,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内在推动力。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要求较强的人才,同样具备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在对教师进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环节应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各方面的评价及时地反馈给教师,以此更好地调动教师的自主性,促进教师得到更专业的发展。
三、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强化领导管理,对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学校领导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其管理能力及管理意识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作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推动。但在以往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领导通常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管理工作中的评价环节则相对忽视,这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开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进行自身管理理念、管理意识的更新与加强,为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开展奠定基础。
其一,学校领导应对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工作给予充分的关注。在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否激发将直接影响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工作的激励、导向功能,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关注,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使其能有效、持续地进行。
其二,学校领导应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工作的管理,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学校领导作为学校事务的管理者,对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工作作出重视后,应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发挥带头作用。例如,成立专门负责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工作小组,由学校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积极参与到评价工作中,使教师对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工作更加关注。
(二)构建健全体系,科学制定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在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工作中,由于涉及的内容繁杂、程序复杂,若没有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容易出现管理混乱、工作无序、效率低下的现象。因此,在小学教学管理中,为实现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管理者应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并健全相关的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使评价工作能在完善体制的指引下获得有序的进行。例如,制定科学、完备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全面的角度对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进行评价。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应由素质评价、学术评价及教学评价等维度组成,每个维度应由更加细化的标准组成:素质评价应包括对师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评价,再分别从思想、政治、品德及专业知识、知识广博度以及参与亟继续教育的情况等多个细节化的角度进行细化评价;学术评价应包括对教师的教研能力以及教研成果的评价,教研能力可从教研品质、教研素养以及教研地位等方面进行判断,教研成果需教师提供相应的资料与证书;教学评价则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的进行评价,全面反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表现。由此可见,评价内容的整合可以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能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进行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以此提升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三)拓展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的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方法
在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法的选择会对评价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保障评价结果的公平、客观,应使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参与其中,通过自评、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来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1.教师自评。教师自评就是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可根据上述的评价指标,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全面展示,使他人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师的具体情况。教师的自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只能作为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结果的一种参考。2.学生的评价。学生是与教师接触最多的评价主体,能对教师各项综合素质能力有所了解,形成最直观的感受。因此,学生应作为最重要的评价者,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评价中,站在公平、客观的立场上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有效的点评,其结果可作为评判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3.专家的评价。专家是指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广博专业知识的教师,其评价具有显著的专业性。但专家在对教师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通常采用抽查听课的方式,因此存在一定的片面性。4.学校管理者的评价。学校管理者是对教师进行直接管理的人员,与教师的接触较多,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情况比较了解,给予教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但也会受个人喜恶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对小学教师进行综合素质能力发展评价的过程中,应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各角度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性整合分析,以此消除某种评价中的不足,从更加科学、全面的角度得出评价结果,增强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四)实施规范管理,对综合评价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反馈
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作为一项综合、系统的工作过程,其目标不是停留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评价层面,而是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评价工作不是终结,而是开端。部分学校由于对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认知的不足,评价工作完成后将综合评价的资料束之高阁,严重影响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有效性。这需要学校管理者注重评价工作的完善开展,对综合评价资料进行及时整理与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在这一依据的基础上实现更为全面的教学反思和专业发展。一方面,应对综合评价资料进行規范化的管理。教师的综合评价资料是对其阶段性教学情况的直观反映,通过对教师实施规范化管理,以建档、定期组织分析的方式,系统化地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与评定,从纵向角度了解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评价资料开展及时的教学反思。在对教师进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后,教师应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以此作为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更加细致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开展更加针对性的学习,进而提升自我,以此实现良好的专业化发展。
(五)注重专业发展,以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为基础开展有效培训
在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专业培训活动的开展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能使教师接触到最新、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同时也能使教师在相应的专业学习中进行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查漏补缺,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因此,在提升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注重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与专业培训活动的结合,以此提升专业培训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一方面,教育管理者应依据评价结果,制订科学的专业培训计划。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综合素养水平,管理者应结合评价结果进行相应培训计划的制定。例如,对考核不及格的教师,管理者应强制性地对其开展全方面的专业培训,在教师完成培训并通过相应考核后才能让其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否则可以考虑解聘或转岗。对某一方面存在不足的教师,管理者可以与教师共同分析,制订相应的专业培训计划,以弥补不足,实现更好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评价结果制订自主学习的计划,利用线上学习、继续教育等方式,开展针对性的学习,以期获得最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反馈作用。在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育管理者应在充分认识综合素质发展评价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意识的增强、体系的构建、评价方式的拓展、评价资料的规范管理等多元化策略的实施,实现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有效开展,使教师能在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中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学习与提升,促进教师实现更好的专业化发展,为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铺平道路。
注:本文为漳州市教师综合评价立项研究课题“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校本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JKTZX21122)的研究成果。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