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乡土文化教育策略

2022-05-30仇光韫

天津教育·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乡土德育工作家乡

仇光韫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五千年的文化从刀耕火种之中诞生,农耕文明融入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骨血之中,沉淀出独特的乡土文化特色。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依存土地、乡村为基础的生活环境中,古代人民顺应自然法则,勤劳耕作,繁衍生息,养育了优秀的中华儿女,还延续了灿烂繁华的中华文明。乡土文化结合地域特色,融入了顺应天道、勤劳坚韧、热爱家乡、知足常乐、尊老热幼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内涵,不断指引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理念在不断发展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对于原来的“重知识、轻素养”的教育方式,现在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尤其受到重视,“要做事,先做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在逐步深入。新时期,对学生的德育事业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德育事业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不仅能对书本所学的知识进行补充,还能開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一、乡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必要性简谈

道德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人一切美好品质的集中体现,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土壤,而道德是生活中美品质的提炼总结,两者相互依存,又互相促进。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就是教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乡土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改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能有效达到德育的工作目的。通过开展乡土文化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形式来进行教育辅助,结合校外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进行德育活动,并融入乡土文化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不仅传承了风俗活动,还达到了教育目的。

德育需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熏陶,在这种条件下,仅靠教师的口头传授、说教是完全不够的,可以尝试将乡土文化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和教师需要结合当地有意义的风俗活动、文化特色来进行德育工作,这也是乡土文化教育良好的切入方向。在乡土文化教育参与德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可以联合家长,结合当地覆盖领域广、传承人数多、影响面积大的乡土文化类别进行德育工作。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流价值。同时要明白,乡土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是一项需要代代相传的长期工作,所谓薪火相传,对优秀的文化内容,我们需要长期坚持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乡土文化教育也要紧跟时代,并将多元化发展的媒体作为重要工具,结合新时代的价值观念,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二、乡土文化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不仅是学科科目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心,接受知识规律的速度很快,新的思想观念接受度也很高,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将乡土文化和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渗透本土环境中的文化传统,让学生接受独特的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观,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本地乡土文化的精髓并传承下去,同时也正确引导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是非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网络媒体技术等通信方式的进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人们接触信息的途径变得丰富起来。人们可以不出门户,通过网络平台了解世界正在发展的事情,接受不同的文化的洗礼,同时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冲击。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年龄都还不成熟,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信息裹挟而来,如果没有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小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为了帮助小学生明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加入乡土文化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是本地的乡土文化教育,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知识都是学生熟悉的,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乡土文化传承的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乡土文化还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接受这部分的传承,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道德养成是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思想品质的养成不仅仅是在学校中,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引导,家长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润养和培育。所以不光是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还应该联合家长,共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周围环境结合地域特征所蕴涵的风俗习惯、道德因素都会在学生的内心留下痕迹。乡土文化来源于本地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活动,是文化传承的结果。也正是这个交互过程,乡土文化逐步渗透滋养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外部表现,及时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道路。乡土文化教育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能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重视乡土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养成至关重要。

三、小学德育工作中乡土文化教育方法探索

(一)从思想上重视,提升乡土文化教育意识

乡土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习惯,劳动人民从生产生活中传承下来的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的文化宝库,他们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内心。教育者需要明白,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最强内因,也正是乡土文化的这种感召力,激发中华儿女的进取心,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源所在。传承乡土文化,就是了解家乡的文化环境、历史背景、风俗活动、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实践活动,学生都能亲身参与,能从中汲取独特的乡土文化,文化体验也将更丰富。乡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不仅能增加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认知,了解生活环境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承,还可以让学生去感受家乡,体会家乡的风土人情,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更加投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唤醒学校和教师对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注重乡土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参与。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明白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热爱家乡是民族精神中的浓厚体现,哪怕离家再远,人们也要在特定的时间回到故乡。人都说故土难离、安土重迁,中华民族对家乡的眷恋是铭刻在骨子里的。也只有深爱着家乡的人,才能体会这浓厚的情感,进而投身到建设家乡的伟大事业中去。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家乡的习俗和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乡土文化一直是学生教育工作中最为生动的教材,学生对家乡的变化和最近发生的事件都有着敏锐的感知。在德育工作中引入乡土文化教育,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同时乡土文化教育,是爱国教育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乡土文化的学习意识,就是爱国意识的延伸。中国人爱国爱家,通过让学生提高学习乡土文化意识,了解家乡的历史,学习文化风俗,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具有明确的文化载体,通过学生的情感感知,加深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发挥乡土教育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从实践中探索、寻找乡土文化教育途径

1.从俗语、方言等语言文化入手

中国的文化体系繁荣复杂,在语言这方面,由于中国地域广袤,加上复杂的历史变迁因素,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方言或者口音,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汉语之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不同的语言文字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德育中融入乡土文化教育可以从俗语、方言入手。

在俗语中,用“十里不同音”来形容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方言或者口音,足以证明中国语言体系的繁荣程度,在过去的历史中,由于交通文化的不发达,这些方言或者口音传承人数较多。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行,很多地方的方言在逐渐淡化,同时随着城市化发展,许多乡村存在空心化现象,一些方言面临传承危机。在不同的方言体系中,同时混在着很多简洁明快的俗语,例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跟人比种田,不跟人赛过年”等,其中蕴涵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财富。

在俗语教学中,我们引入乡土文化教育,这时候方言和俗语就是变成这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过对方言进行分析和保护,利用俗语进行德育工作,不仅可以实现当地的文化传承,还达到了德育工作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承,最能体现乡土文化,也能让同乡的人找到文化认同感。在传承过程中,这些方言俗语技能够传承知识,又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影响,比书本上的内容更加容易理解,而且紧贴地方的文化特色,学生具备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对德育事业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从节日和风俗活动入手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中就十分重视社会节日的进行,从古代君王祭天,到百姓祭祖,约定俗成地流传,形成了今天的一些特色的中国节日或者风俗活动。中国古代强调礼制,百姓会对传统规则进行自觉地服从和维护,尤其是地域性质的规则约定、风俗习惯。这是因为这些风俗习惯都是源自相同地域之间的百姓约定俗成的地方制度,是百姓之间活动交流的道德约束,在基于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又界限分明,是隐形的法律法规。

現在,许多传统节日活动仍以新的方式在传承,如元宵灯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除夕守岁、新年贴春联等。除此之外,根据地域不同,还会有舞狮、舞龙、社戏、把式等规模浩大的风俗活动。再具体细分,有的地方会定期举行庙会,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节日等。这些节日都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地方性的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在不同的节日中,有不同的文化传承,基于乡土文化层面,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纪念祖先、祈福消灾、庆祝丰收、教育人民的作用,例如,妈祖文化中,对妈祖进行祭拜,祈求海事顺利、消灾祈福,同时也是教化民众内心淳朴、一心向善,使当地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节日。又如,元宵灯会,通过猜灯谜、吃元宵,在古代是才子佳人交流会面的重要节日。

在这些节日和风俗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加以利用,传播乡土文化。例如,在元宵节,教师可以每年举办校内的元宵灯会,在学生参与制作灯笼、放花灯、猜灯谜的过程中,将乡土文化融进去,借着灯会的平台,让这些乡土文化可以传承下去,而元宵灯会在新时代背景下也会被赋予新的含义,促其更好地实现传承。

总之,不管是什么节日或者风俗活动,只要我们善于加以利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新时代改造之后,将好的东西传承发展下去,可以起到教育人民热爱家乡的作用,对爱国主义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乡土文化以这些节日或者风俗活动为载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学习文化,不断创新改革,寻求自身文化传承的超越,把乡土文化中感恩向善、热爱家乡、尊老爱幼等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把打击罪恶,弘扬正气作为自身发展进步的基石,最终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团结友爱的精神也会让他们形成集体观念,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乡土文化教育通过这种渠道,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文化活动,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结语

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品德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下来的。德育共作是现在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个阶段,学生是纯洁的,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养成的重要时期。教育工作者要避免刻板的教育,而需要积极思考,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善于运用乡土文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知乡土文化的气息,去体会自己生长、生活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乡土意识,让学生的人格、品德、素养和民族精神得到多方面的熏陶,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简单从几个方面探索了乡土文化教育方法,以期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邱瑞玲)

猜你喜欢

乡土德育工作家乡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乡土中国
芬芳乡土行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读《乡土中国》后感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