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有间“移动”书店
2022-05-30叶子兮
叶子兮
每个星期日下午是我一周中最期待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校门口的道路旁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摊子,形成了一条小街,卖奶茶的,卖煎饼的,卖杂七杂八的日用品的,应有尽有,好不热闹。
而在一片喧闹中,街角的那间“移动”书店就显得格格不入,它有着它独特的朴素和安静,身处闹市,却远离闹市。
书店其实并不是一个店,而是一辆车。老板把他的三轮车改装成了一间书房的样子,车的三面都放了一个简约的书柜,上面挤满了书,狭小逼仄的空间里却有几百本书籍。顶部有一盏灯,发出昏黄的光。后门和侧门都只允许一个人进出,所以很少有人愿意挤上去,更多的是在车的外边坐着看书。
我常常会在那里待一下午,书里的世界里很吸引我,有共通的情感,有没听过的故事,有悲伤有喜悦,有抚慰人心充满能量的文字……每当这时候,书店仿佛被罩了一个金钟罩,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空气中飘散的诱人的香气,断断续续时大时小的叫卖声,都进不来这个小店。
我享受这样宁静短暂的时光,时钟的指针放慢了步伐,“哒哒哒”地走着,像一个蹒跚而行的老者。我脑中的想法,随着映入眼帘的文字,而不断在跳跃,甚是喧嚣。我被不断地引导着,去反思自己,去沉淀自己,去看不一样的世界。
把车外面的书差不多看了个遍,我才小心翼翼地踏上侧门只有两级的阶梯——车是铁皮底,走动会有很大的響声,车的空间小,得猫着身子才能在昏黄的灯光下看清书的样子。在车里,我看了很多书,像《活着》《基督山伯爵》《平凡的世界》等等,耳熟能详的书目,在这里都能看到。我感到奇怪,为什么老板不把它们放到外面呢?
“这些书你们图书馆里面都有,而且你们一个下午只能看比较薄的书,没有人愿意在这里看那么厚的书。”老板如是说。
后来,我每次来到书店,都往车里钻,一个下午看不完的书,留着下一个下午看。就这样一个星期接着一个星期,读完了很多本书。
街角的书店,包容了我的孤寂,填补了我某一处的空白。
最后一次在那里看的书是《围城》,我还没有来得及把这本书看完,下一个周末我就要奔赴高考战场,接着毕业离开学校了,所以那天下午,直到太阳落山,天空的一边只残留一点点橙色的光芒时,我才不舍地把书放回原处,第一次和老板说“再见”。老板似乎懂我的情绪,把我放回去的书再拿出来,说:“送给你的,考试加油。”
如果离别有痕迹,那大抵是我会注意到书店一旁的紫荆花,在我接过书的一刹那,飘落了一朵;也或许是我会格外珍惜那一本未看完的《围城》,把它装进行李箱,带点儿忧伤地把箱子合上,想把有关于书店的一切都留住。
毕业后,我再也找不到那样的地方,可以暂时安顿自己。但在记忆的深处,街角的位置从来都是朴素简陋的书店。不知道它知道否?有人在惦记着它。
一学就会:
比喻、排比修辞为文章增色
语言平实而柔和是本文最大的亮点。这篇文章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从街角的“移动”书店写起,小作者在叙述中,巧用比喻、排比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看书时的入迷,为文章增色不少。作为一篇生活随感,作者字里行间表露出思想感情的细腻。且结尾部分叙述,意未尽,言已止,耐人深思。看完小作者关于“街角书店回忆”的文章,想到一句话:“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愿你我的回忆中都有一家可以承载你我青春岁月的心灵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