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害怕”的孩子就胆小吗
2022-05-30沐熠
沐熠
3岁半的小葫芦最近开始怕黑,一关灯,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掉,哭着对我说:“妈妈,开灯”“妈妈,我怕”。
我开了灯,问他:“以前不怕的,现在为什么害怕呀?”
小葫芦附在我耳边,小声说:“晚上有怪兽、有外星人,屋子黑黑的,他们就来了。”
“你是怕怪兽、外星人进来?”我问。
“嗯,我害怕!”他把我抱得紧紧的。
正巧,床头柜上有几个他喜欢的小玩偶,齐整整列一排。于是我安慰道:“不怕的,你看,我们有护卫队!”
“护卫队?”小葫芦望向那排他每日排兵布阵的小玩偶,好像稍稍放下了心,“他们,可以打败怪兽吗?”
“当然可以啊!你不是说他们有超能力吗?”我摸摸小葫芦的背,安慰他。
“哦,对!这样我们就安全了?”他望向我,稍带怀疑。
“是呀,绝对安全!我保证。”我坚定地说。
小葫芦似乎在我的坚定里放下了心,很快沉沉睡去。我关上灯,盼着男孩在黑黑的夜里一夜好眠,无忧无惧。
是呀,小小的孩子,从小到大,会有好多的“害怕”,他说出的,他没有说出的。
他害怕的,或许是夏天午后轰隆而至的雷声,是寂寂午夜嘩啦而过的闪电;是一只狗对着他“汪汪”叫,是一只猫“喵喵”地从他身边过;是妈妈比平常晚回来了几分钟,是担忧爸爸不再喜欢他;又或许是,他小小脑袋里想象出的一个又一个我们不知道的“神秘世界”,其中的那些“黑暗势力”,让他着了慌。他小小的世界里有着那么多的“害怕”,我们知道吗?我们有没有好好听过他的“害怕”?他说“害怕”时,是在害怕些什么?我们有没有借由他的“害怕”,走进他的世界,试着了解他?
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害怕
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
害怕,是孩子都会经历的情绪感受。每个孩子所害怕的对象各不相同,程度也各有差异。一般来说,相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由于身心发展轨迹大体相同,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我们会发现,2岁以下的孩子怕的多是“实际的刺激”,比如身体上的疼痛、刺耳的声音、陌生人要抱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2-5岁的孩子怕的东西开始发生变化,他们的想象力急速发展,认识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害怕的对象开始偏向想象中的事物和场景,如前文提到的黑暗怪兽、外星人,幽暗的密闭空间,或是一些潜在的危险,如新闻里播出的地震、海啸等。
等孩子再大一些,他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始逐渐分清“想象”和“现实”,那时候,想象世界里的各种害怕对象逐渐“退位”,让位于“真实世界”。比如入学后,孩子常会害怕在学校和同学的相处问题,害怕考试成绩不佳等。
与孩子的个性气质特点有关
孩子的害怕,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如入园时,有的孩子镇定自若、“无缝衔接”,有的孩子却大哭大闹、夜夜失眠。这虽然和许多因素有关,但也和孩子的先天气质不无关联。
有这样一个实验:在新生儿脸上盖一块布,一部分婴儿马上就开始剧烈扭动、哭闹,表现出强烈地抗拒;但有些婴儿却不哭不闹,淡定自若。
不少类似的实验都告诉我们,孩子的先天气质并不一样,面对同样的“刺激”,一些孩子的内心的确会更为“痛苦难熬”,更为“害怕不安”。
害怕,也有积极意义
一听到“害怕”,我们经常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种负面情绪,把它和胆小画上等号。其实,害怕和许多其他情绪一样,有它的自身价值,它并不全然负面,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有时,害怕这种情绪能为孩子穿上一件“防护衣”,帮他发现潜在的危险;有时,害怕这种情绪又像是“警示灯”,让孩子知晓“自我边界”,知晓有些事不能做。
疏解:正视并化解孩子的恐惧情绪
耐心倾听
当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恐惧,知道那是一种自然生发的情绪后,我们再来看看,当孩子说“我害怕”时,我们该如何帮助他缓解焦虑、不安与恐惧,让他知道,害怕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耐心倾听。就像前面提到的怕黑事件,妈妈先做的,就是问孩子为什么怕黑。当孩子把心里的恐惧、不安一件一件地说出来,就等于把压在心里的石头一块一块搬出来,每搬走一块石头,他的心就会畅快一些。所以,当孩子说出了心里的恐惧,其实,他的不安情绪已缓解了小半。
巧妙正视
当我们耐心倾听了孩子关于恐惧的诉说后,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帮助他正视恐惧,化解害怕。
比如,当我们知道了孩子怕黑是因为担心有怪兽、有外星人之后,当我们知道了这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想象力“爆棚”,却又有些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的界限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导他想一想,怎么样可以打败怪兽?他床头柜上的护卫队是不是可以开启自动保护机制?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挡怪兽入侵……通过引导,孩子会渐渐放下不安与恐惧。
另外,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开灯关灯游戏,跟着绘本《我不怕黑》,开展一场在光明、黑暗交替世界里的探险之旅,让孩子知道,黑夜并不可怕,一旦打开灯,他所熟悉的“光明”又会重现。
以爱化解
我们最后再来看,孩子害怕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其实,虽然孩子各有各的害怕,各有各的不安,但究其原因,他们害怕的根源往往是“陌生”与“改变”,他们害怕那些不能确定的东西;害怕那些力不能及的事情。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的区域,需要一种安心的感觉,需要一种自己可以掌握的熟悉感。孩子需要一种信任:在内心,确确实实地相信父母会永远爱他;在内心,确确实实地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在内心,确确实实地相信自己的情绪,害怕也没有关系,偶尔的难过也没有关系。因为他知道且确信:这些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没关系。
绘本《各种各样的害怕》结尾有一段话:“每个人都会害怕。感到害怕是正常的,是很自然的事情。有时候害怕也没有什么不对。你长大了,很多害怕就会消失。把你害怕的事情说给家人和朋友听是有好处的……”
害怕,没有什么不对,它,很自然。所以,别害怕“害怕”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