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概念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主题单元项目化学习探索

2022-05-30葛芬芬

江西教育B 2022年8期
关键词:红色课文素养

葛芬芬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每个学段的要求中都提到了注重革命传统文化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大概念教学”与“项目化学习”也成了近几年基础教育的热点词语。笔者发现,“大概念”能够帮助学生由零散的碎片化学习走向结构化的深度学习,符合《课标》中提出的“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整合式学习的要求。“大概念”引领下的项目化学习,更能有效促进《课标》的实施与学生素养的提升。在红色文化主题单元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如果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设计,通过提取单元核心概念引领学生走入学习情境,确定驱动任务,明晰学习路径,实施多元评价,便能助推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深化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内化知识、涵养情怀、提高能力。

格兰特·威金斯认为,大概念是能够使离散的事实或技能有意义地联系的概念。刘徽教授则认为“大概念”是将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生活价值。

项目化学习是从解决真实社会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探究、交流、展示、分享等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从而习得知识,获得技能,形成素养。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是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学生用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而基于语文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境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及有深度的语文实践活动,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学习方式。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反映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红色文化类课文,如一年级下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二年级上册的《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等,这些是革命文化教育、党史文化教育落地的重要载体。李吉银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育人价值及教学策略》一文中指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教育类课文地位突出,具有赓续革命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时代新人的育人功能。但此类课文时代背景特殊,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学时教师若能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知英雄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大概念”视域下的学科项目化学习,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在红色文化主题单元,教师又应该如何有效结合“大概念”理念开展项目化教学呢?本文将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谈谈笔者的探索与实践。

一、明确核心知识,情境驱动化“知”为“行”

项目化学习的关键是化“知”为“行”,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学习经验,形成关键能力。“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项目化学习,必须依托单元主题,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以驱动性问题为统领,围绕主题统整各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和探究意义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解决真实问题。项目化学习的第一步,是提炼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精神主旨清晰,价值导向鲜明。围绕“理想与信念”这一主题编排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课文,课文学习之后安排的是主题为“奋斗的历程”的综合性学习,选编了七则革命文化类的阅读材料。单元语文要素为“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都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研读教材,笔者发现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可以概括为“品读细节描写和查阅资料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好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学习本组课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关注文章写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2.能搜集、整理相关背景资料,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感受革命文化的熏陶和浸润。

3.以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制定项目化学习方案,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用多种形式呈现学习成果。

围绕单元核心知识和教学目标(如图1),笔者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进行整合,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明确英雄人物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课文正是通过对人物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品质的。基于此,笔者创设了单元任务情境:“2022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的纪念日,学校将开展‘经历红色之旅,追寻百年历程活动。大队部还邀请六年级学生帮忙布置红色文化展示馆,要把这百年中最能打动人心的人和事展现出来,使前来参观的学生能受到红色文化教育。大家认为可以怎样布置呢?结合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来给学校做个有创意的设计吧!”笔者结合情境,将本单元的项目活动确定为: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开展“追寻百年历程,传承红色基因”的综合性项目化学习活动。通过查找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奋斗资料,搜集、研读红色诗词,制作红色小诗集等,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探究相结合,让学生找寻最感动自己的人或事,以红色演讲、场馆解说、诗集展示和阅读分享等形式呈现。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情境驱动中实现自主学习。

二、明确学习路径,任务推进“知”“行”合一

项目化学习要通过驱动性任务来展开。好的驱动性任务,能将核心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带给学生真实的研究空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笔者围绕“入项启动、项目开展和出项汇报”三方面設计了以下内容。

(一)入项启动: 探访红色场馆,设计布展方案

本单元课文,主要展现的是理想信念对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在入项启动时,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如何设计红色文化展示馆,才能让英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才能让前来参观的学生感受到理想信念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出示杭州市内部分红色经典场馆图,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受并设计布展方案。经过讨论,学生把场馆分为三个展示区:追溯革命风云、走过艰苦岁月、迈向新时代。每个展示区又设有漫漫征途、风云人物、吾辈自强三方面的内容。课后,笔者与学生实地参观红色场馆,汲取设计灵感,形成初步的场馆设计图。学生能在自主规划和设计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行真正的实践性学习。

(二)项目开展:聚焦百年历程,再现时代风云

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是将情境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形成关联并进行核心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小組成员进行互联式学习的过程。学习者在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实践运用等多种样态的学习中提高能力、提升素养。本次项目的开展,笔者依循“查阅资料,追寻足迹—聚焦人物,再现英雄—抒写心愿,涵养情怀”的主线,布置了三个驱动性任务。

1.任务一:追寻红色足迹,再踏漫漫征途。

(1)主题小报绘制征途。以学习小队为单位,按时间节点查找展现中国近百年历史变迁的资料,整理出最感动自己的人物及其相关事迹,以革命人物及其事迹为主要内容,绘制“追寻红色足迹”之“某某革命(事件)群英像”的主题小报,通过“绘画+文字”的方式呈现近百年革命人物的风雨历程。

(2)图片荟萃再现风云。查找能够表现百年历史变迁的代表性图片,以“图片+标题”的形式展现中国的几次革命历程及重大战役,再现时代风云。

(3)视频解说再现场景。以学习小队为单位,制作革命事件解说视频,视频时长2分钟左右。

(4)革命影片我来推荐。推荐至少两部能够展现党和国家发展历程的影片,写400字左右的推荐感言,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

2.任务二:聚焦革命人物,传承红色精神。

(1)红色诗集我来编撰。以学习小队为单位,查找资料,搜集红色诗词,汇编成册,感受诗人浓厚的爱国情怀。

(2)英雄档案我来制作。学生制作一张“最感动自己”的英雄人物档案卡,并把英雄人物最打动自己的原因录制成视频,制成二维码贴在档案卡上。

(3)红色书籍我来分享。分享可以是个人分享,也可以以学习小队为单位进行分享。分享内容为:自己在本单元中是用什么方法阅读每篇课文的,有哪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自己有哪些收获和启迪;还可以分享自己读过的优秀的红色文化主题的其他书籍,以视频的方式呈现。

(4)红色剧场我来演。以学习小队为单位,选出最能打动自己的革命英雄人物故事,成员合作创编剧本,试着演绎出来,用视频的方式呈现。

3.任务三:抒写个人心愿,涵养家国情怀。

制作“吾辈自强”心愿卡,装饰心愿墙: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制作“我的心愿”卡,并通过书写日记或诗歌等方式来描绘自己的心愿。

这些驱动性任务是在进行了单元主题阅读课学习后展开的,也是对单元综合性学习任务的细化与延展。笔者通过实地探访、资料查阅、方案设计、交流研讨、表达创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追寻红色足迹、聚焦革命人物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革命英雄人物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他们崇高的品质与宽广的胸怀,体现了项目化学习既倡导整合性学习又倡导多样性学习的特点。

(三)出项汇报:畅想展馆设计,赓续家国情怀

夏雪梅曾指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要有凝结核心知识的指向驱动性问题解决的公开成果。项目化学习旨在让学生在多样态的学习实践中建构核心知识,能物化、外显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能将其分享、展示。

在“出项汇报”环节,笔者让学生以学习小队为单位,运用PPT进行主题为“追寻百年历程,传承红色基因”的项目化学习汇报活动。从场馆布展方案的解说,到整理与再创造后的作品呈现,每个学习小队的汇报都有自己的特点。从汇报结果来看,学生人人参与,小组内有分工、有合作,既有低阶的知识搜集与整理,又有高阶的迁移与运用,一张张小报、一份份档案、一段段讲述……都表明真实的学习在发生。一次次的讲述与创造,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革命英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受到革命教育,树立远大志向。

三、多元项目评价,能力提升“知”“行”并重

项目评价是检测项目化学习是否达成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有效的项目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改进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提升。在项目化学习中,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结果做出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从学生自评、组内评价、小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五个方面来开展评价。

(一)关注学习过程:学生自评与组内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和自我改进的过程,是直接、有效的评价方式。本次项目化学习,学生以学习小队为单位开展活动,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他们比其他人更了解项目的执行与开展情况,所以也能对组内同伴进行客观而中肯的评价。

教师可在任务发布前制定好活动评价表,引导学生从以下六个指标进行评价:活动参与情况、贡献程度、问题解决、原创贡献、在组内的人际关系、最终完成效果。

(二)关注学习成果:小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在项目化学习中,其他小队的成员是共同参与者,教师和家长是促进者,小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形式更适合于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在对学生展现出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从“协作、交往、创造性思维”等角度设计评价标准,以此来评价学习小队在成员合作进行项目汇报时所呈现出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批判的能力、共享信息的能力及项目创新的能力等,通过评价来激起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深化项目化学习。

总而言之,“大概念”视域下的语文学习,是从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关注核心素养的培育。项目化学习,以其多样态的学习实践活动,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红色文化类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如果教师能运用项目化学习,将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涵养情怀,提升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青蓝小学)

猜你喜欢

红色课文素养
红色是什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