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

2022-05-30李晓军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对口黑龙江省

李晓军

产业转移与集聚已是改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国家平衡发展做贡献。2017年10月,深圳市和哈尔滨市签署了《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对口合作框架协议》,拉开了深哈对口合作的序幕。2019年5月,深圳市和哈尔滨市正式签署协议合作共建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成为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两市间对口合作的第一个产业园区。深哈合作的成功为黑龙江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范本。

一、深哈合作对黑龙江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启示

(一)坚持高层次推动合作

哈尔滨市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深哈合作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将对口合作工作作为党中央、两省省委省政府交予的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全市重要工作日程,统筹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推动。自合作以来,深哈两市领导共举行了30余次互访会商。在新冠疫情较为严重的2020年,两市市级领导仍坚持推动合作,开展互访交流7次。在两市领导的共同推动下,深哈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了龙粤对口合作的标杆。

(二)坚持高效率协调机制

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哈深对口合作领导小组,由两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有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每年召开1次以上领导小组会议,负责研究对口合作重大事项,协调对口合作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和深圳市经贸信息委,具体负责对口合作的日常工作。目前,深哈合作已经形成了定期会商、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对推动合作有序高效开展,形成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高质量产业合作

深哈产业合作并非是将深圳市的低端产业转移到哈尔滨市,而是立足两市的产业和产业发展要素的互补性,充分发挥深圳市在经济、科技、人才、管理上的优势和哈尔滨市在资源、产业、空间等方面的优势,聚焦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与健康产业等,推动两市产业共同转型升级。高质量产业合作既保障了两市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为两市未来谋划更深入的产业合作奠定了基础。

(四)坚持高起点“带土移植”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打造“带土移植”型园区,规划面积26平方千米的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引入深圳运营团队,“带土移植”深圳市场观念、管理理念、政策环境和创新文化,实现了对“特区基因”的深度复制,园区建设赶超“深圳速度”,成为哈尔滨市经济增长新引擎。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带土移植”发展模式有效规避了企业到哈尔滨市的“缓苗期”,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加快黑龙江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深化深哈合作,精准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

1、练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内功”

一是加强法制化建设。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指导方针,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目标,加快行业标准的修改,减少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可能面临的法律障碍和法律风险;二是打造完善的政策体系。完善科创、先进制造业等政策,推动政策兑现便利化,完善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努力实现一次申报、快速兑现。

2、做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

一是完善产业对接机制。突出双方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精准定位,错位承接,引导双方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资源配制,构建东部地区产业协作配套、上下游一体的多层面承接格局。搭建与东部省份承接产业转移供需信息对接和磋商平台,支持开展多形式的承接产业转移结对合作。二是做好产业承接基础对接。进一步加強与东部地区城市联系,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缩短空间距离。强化人文、科教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消除思维隔阂,为承接转移产业做好基础工作。三是打造重点产业“强强联合”模式。发挥黑龙江省区位和资源优势,带动东部地区和黑龙江省重点产业“走出去”。推动更多装备制造业企业进入“走出去”行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二)借鉴深哈合作成功经验,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1、设立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责任部门

建立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专班,由副省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发改、工信、商务、自然资源、税务等单位,专班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招商、安商、育商”全流程工作。专班下设多个产业发展小组,在各地市也要设有相应专班。

2、创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模式

一是对于东部地区转移来的企业享受“优惠+”扶持政策,即从东部地区转移来的企业仍可继续享受转出地的政策,在此基础上,根据产业类型和企业需要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尽量缩短企业转移的“缓苗期”。二是采取“飞地经济”模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深哈产业园为模板,建立省内外联动的“飞地经济”模式,即对于有需求的省份,黑龙江省与其合作共建“飞地园区”,消除产业转出地“产业空心化”的顾虑,通过税收、收益分成形成转移双方双赢、多赢的格局,探索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的产业分工协作机制,大力推进园区共建承接模式,促进资源共享和区域联动。

3、建立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载体

一是申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借由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可以和东部地区建立产业承接载体的联动机制,针对有产业转出意愿且契合黑龙江省承接产业范围的园区或地区,建立长期的对接联系通道,包括“一把手”会谈机制、对接联络员沟通机制、两地交流调研机制等。二是构建全省承接载体联动机制。以哈尔滨新区、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承接载体为基础,设立一批市际产业合作园区,积极探索参股集团运营、利益分成、“基金+基地”、定向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投资强度,构建涵盖全省系统、完整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联合载体。

4、提高产业本地配套能力

一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剥离非核心业务,采取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鼓励成长型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过硬、质量可信”的优质产业配套服务。二是探索大项目省内企业配套机制。探索建立大项目“两张清单”机制,一方面,列出大项目的“需求清单”,摸清项目需求;另一方面,列出本省企业“生产清单”,摸清本省企业供给能力,形成符合采购需求、高质量的细化产品目录。探索建立“两张清单”之间的有效对接机制,推动省内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三是鼓励中小型配套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为技术升级有困难的企业提供政策辅导和专家技术指导服务。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东北地区人口收缩对东北振兴战略的联动影响机制及应对研究”(项目编号:20BRK002)研究成果〕

(作者为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对口黑龙江省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