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运行释放多重积极信号综合施策助力经济大盘企稳向好

2022-05-30何明洋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政策措施企稳月份

何明洋

2022年5月下旬,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强调,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六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要求切实把二季度经济稳住,努力使下半年发展有好的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前5个月经济运行数据,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相继企稳回升,释放多重积极信号。然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之中寻找确定性趋势,对于当前稳住经济大盘具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亟需加强分析研判。

一、近期宏观经济运行数据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消费、投资、出口等领域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大幅改善,用电量、货运量等实物量数据稳步回升,居民、企业等微观主体信心总体向好,经济运行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一)主要经济运行指标相继企稳回升

一是消费领域状况持续改善。5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较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05%。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8.0个百分点,其中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石油及制品类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2.3%、10.8%和8.3%,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至24.9%。二是投资驱动能力更趋强劲。前5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6.2%,5月份环比增长0.72%。其中,1—5月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6.7%,增速较上月及上年全年分别提高0.2个和6.3个百分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显现。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领域投资增速较上月均实现不同程度改善,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投资依然保持强劲。三是货物贸易恢复较快增长。5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出口金额、进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6%、15.3%和2.8%,增速较上月分别提高9.5个、13.4个和4.8个百分点,环比增速分别达到9.2%、13.4%和4.0%,边际改善迹象十分明显,逐步恢复2021年以来的较快增长态势。

(二)多项实物量数据实现明显改善

一是全社会用电量触底回升。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6716亿千瓦时,环比上月增长5.6%,企稳回升迹象十分明显。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分别为88亿、4754亿和1057亿千瓦时,环比上月分别增长12.7%、6.4%和7.9%,显示各行业生产活动逐步活跃。工业用电量达4679亿千瓦时,与上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二是货运量指标全面回暖。5月份,全国公路货运量和公路货运周转量分别达32.58亿吨和6164.18亿吨公里,环比增长10.12%和10.03%,上海、江苏、安徽、河北、辽宁、吉林多地公路货运量环比增速超过30%。水运货运量2月份以来持续上升,5月份已达7.29亿吨,分别高于上月和上年同期0.35亿吨和0.30亿吨。进出口货运量同比下降0.4%,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8.4个百分点。三是部分先行性指标加速改善。5月份,全国挖掘机开工小时数达104小时/月,较上月和年初分别提高1.9个和33.6个小时/月,在2月份触及46.8个小时/月的低点后逐月企稳回升。网约车订单总量恢复至52686.9万单,环比上月增长10.7%,人员出行频率明显上升。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0.2%,增幅较上月大幅提高12.1个百分点,全国快递物流指数恢复至99.3%,较上月提高6.4个百分点。

(三)微观主体预期总体持续向好

一是居民信心预期有所改善。5月份,金融机构居民户新增人民币贷款达2888亿元,较上月大幅增加5058亿元,其中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规模分别为1840亿元和1047亿元,较上月分别提高3696亿元和1362亿元,显示居民融资需求有所上升。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更趋乐观。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49.6%,较上月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新订单、采购量、供货商配送时间分项指数较上月分别提高5.3个、5.6个、4.9个和6.9个百分点,生产经营预期持续向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改善程度更为明显,5月份恢复至47.8%,较上月大幅回升5.9個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标环比提高6.7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在手订单、供应商配送时间等分项指数均实现不同程度改善。

二、下半年经济运行有望迎来多方面积极变化

伴随着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下半年我国经济有望在经济循环、规模结构、政策效果、信心预期等方面迎来积极变化,正向动力不断增强,负面约束持续减弱,经济实现全面均衡复苏的基础更加坚实,抵御不确定性冲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正向循环趋强,负向循环趋弱

支撑经济正向循环的动力持续增强。一是基建投资步伐逐步加快。下半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有望逐步加快,成为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力量。《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的六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中,多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例如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为下半年投资领域持续发力提供了丰富的项目资源和储备。二是房地产市场实现企稳回升。前5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0%,低于全部投资增速10.2个百分点,销售、施工、购地等多项指标跌幅仍在扩大。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央行、银保监会出台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同时央行已于5月下旬将5年期以上LPR下调至4.45%,近日南京、武汉、珠海、廊坊多地相继放松甚至解除限购,伴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的落地见效,部分城市楼市已现企稳迹象。三是出口带动作用有望延续。5月份,货物进出口数据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源于多重因素提振,下半年出口领域有望延续较快增长。首先,今年以来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对生产和物流造成一定冲击,前期大量订单出现积压;其次,东盟等地区疫情缓和后生产能力迅速恢复,对我国中间品、资本品等需求相对强劲;最后,各部门、各地区稳外贸政策相继出台,对下半年出口形成一定提振。

加剧经济负向循环的因素不断减弱。一是疫情防控工作更趋精准有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国家卫健委指出,各地要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坚决做到“九不准”。上述一系列要求和举措,均为下半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大宗商品价格或将稳步回落。近期,原油、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明显回调,生产企业成本端压力有所缓解。源于美国通胀压力居高不下,下半年美联储继续采取加息缩表等政策将是大概率事件,欧央行、英国等主要经济体相继进入加息周期,“三黑一色”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恐将持续承压,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助力企业经营效益的不断改善。三是政企资金压力整体有所缓释。最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降低政府和企业的资金压力,助力各类工程项目和投资行为尽快转化为实物工作量。例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元以上、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等,均为下半年经济企稳回升创造良好政策和金融环境。

(二)规模增长趋强,结构分化趋弱

经济增长速度有望逐季加快。从工业领域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增速较4月份提高3.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5.61%,较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1.41个和5.16个百分点,企稳回升态势十分明显。其中,制造业带动作用最为显著,5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增速较上月大幅提高4.7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增速较上月分别提高9.0个、24.8个和12.9个百分点。从服务业领域看,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1%,降幅较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已恢复至47.8%,较上月显著提高5.9个百分点,服务业回暖步伐持续加快。受此提振,二季度经济将实现合理增长,下半年GDP增速有望逐季加快,助力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经济结构短期恶化问题将有所改善。主要受疫情等因素影響,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其中服务业所受冲击较工业更为严峻,导致短期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经济结构出现一定程度恶化。下半年,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更趋精准有效,助企纾困政策尤其是针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科教文卫等服务业出台的支持政策逐步落实落细,服务业领域有望实现加速恢复,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较3—4月份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时期将有所改善。

(三)政策效果趋强,悲观情绪趋弱

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正面效果将加速显现。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举措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成。此次会议在各省、市、区县设立分会场,部分媒体推算参会人数逾10万人,规模空前。5月26日,国务院向12个省区市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靠前发力、适当加力,推动一揽子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确保及时落实到位,尽早对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等产生更大政策效应。5月份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已企稳回升,政策效果正在加速显现,存量留抵税额、专项债券发行、商用货车消费贷款等多项政策的时间节点均选在了6月底,意在推动实物工作量尽快形成。

政策储备充足市场主体预期明显好转。总体而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和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出台对市场信心形成显著提振。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规模够大、范围够广、内容够实,伴随着下半年政策效应的持续显现,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基础将更加坚实。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宏观政策仍有空间,应对各类外部冲击的政策储备依然充足。考虑到中国经济触底反弹与美国经济触顶回落的趋势状况,4月底以来资本市场呈现积极变化,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等均出现明显回升,股市交投持续活跃,两市成交额连续多日破万亿,北上资金再次大幅流入,显示市场主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出现明显好转。

三、提速增效、固本培元,助力宏观经济大盘企稳向好

下半年,着力确保已有政策应出尽出、落实落细,持续加强政策谋划储备,统筹协调稳增长与促改革各项工作,综合施策有效提振各类微观主体信心预期,助力宏观经济大盘企稳向好。

(一)多措并举确保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

加强已出台政策及其实施细则的宣传解读,积极运用网上公告、手机短信、视频媒体等多种方式和渠道,确保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密切跟踪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情况,及时梳理总结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适时进行预调微调。持续加强督察督办,确保政策落实落细,将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地方和部门,对典型问题予以通报,敦促相关方面尽快整改到位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核查。加强宏观经济形势预研预判,针对不同情景提前制定应对预案,集思广益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重点关注房地产、中小银行、地方政府债务等关键领域问题风险的影响和处置。

(二)化危为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针对本轮疫情冲击及宏观调控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研判,全面总结经验教训和有效做法,以危当机、化危为机。将短期稳增长政策与中长期促改革举措进行系统谋划、有机结合,提升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能力,以查促改、以长促短,为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机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破除政策落实不到位不精准、工作简单化“一刀切”、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背后的障碍和约束,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及时协调解决外贸外资企业复工达产、项目建设等方面困难,保持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三)提振信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

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导致各类微观主体信心不足的症结和根源,持续丰富完善预期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综合施策着力提振市场信心。清理不利于恢复市场信心的政策和管理措施,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面把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抓住时间窗口,注重区间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企、民企、外企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严格履行政策承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坚持用市场化办法、改革举措解难题。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所)

猜你喜欢

政策措施企稳月份
市场猪源紧张 猪价企稳回升
药材价格企稳回落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节选)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12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
10月汇市述评: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企稳
多重利好袭来 股指震荡企稳
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政策措施及比较
2月份国内煤炭需求依然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