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做中学”在小学数学课堂落地生根

2022-05-30董智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做中学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董智

摘  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和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制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高效的“做中学”,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做中学;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缺乏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效率低。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逐渐普及,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智慧,经历实验、操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从而完善自己的数学学习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数学课堂已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之以引导的教学模式。同时,各个版本的教材在编写时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更丰富且更具创造力的学习资源,但是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略有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教材的变化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深入,同时也没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尝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做中学”进行探索,并提供一些简单的思路。

一、预习有疑:学习兴趣的奠基石

课前预习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被提出,但是实施效果却不理想。笔者以为,所谓的预习不仅仅是学生的预习,更是教师的预习。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钻研、打磨、设计,预设出学生的课堂情况,设计好学生的课上活动。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并提出要求,让学生的预习不仅仅停留在浅层地把教材例题看一遍、做一遍,而是要对于学习的新知识有更深刻的挖掘,提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质疑。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这节课时,由于千克和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很多,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教师照本宣科进行教学,就会使课堂沉闷无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提出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质疑,收集之后筛选出较为有意义的问题,如“1千克有多重?”“1克有多重?”“我们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等。带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自己动手去称一称,感受不同物体的质量,以及千克和克的差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带着疑问和解决问题的探究欲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实际体验中主动构建知识。与此类似的还有教材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这节课,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提出类似的疑问,从而进行具有探究性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质疑”教学,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对教材进行处理,让学生体会在“做中学”的乐趣。

二、合作有法:课堂参与的突破口

小组合作交流是“做中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高效的小组合作活动,前提是学生必须会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先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引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长方形的周长是16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呢?虽然长方形的周长固定,但是其具体形状可以分为多种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这类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给小组成员排好编号,1 ~ 4号学生逐一在小组内发言,阐述自己的想法,最后由一名学生总结,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

又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时,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已知黄色运动服130元,红色运动服148元,蓝色运动鞋85元,黄色运动鞋108元,求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钱?最少呢?这也是一道分情况去解答的题目,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交流、探讨,在小组中集中发言,让学生“教”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做中学”不仅仅体现在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探究,而且还体现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由之前的“听中学”转变为“说中学”,即由一味地用耳朵听教师讲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的合作交流。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不同的学生经过讨论、探究、合作之后得到大家共同认可的概念、方法、问题,这样才能使教材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扶放有度: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做中学”的本质是让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由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而不是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示范,扶放有度。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节课时,教师给学生讲解四舍五入调商的例题后,出示练习题“192 ÷ 39”,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计算。计算结束后,教师指名学生展示,其余学生进行评价,并核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自我纠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級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教师也可以在引导学生探究出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之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六边形的内角和,并让生生之间讨论、总结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学会去概括、总结、归纳发现的规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在“做中学”为主的引导性教学理念之下,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预习、自主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拓展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通过教师引导、示范,扶放有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系列课堂上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如提问、发言、探究、实验操作等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师的课堂也变得生动而有趣。同时,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团队也在“做中学”的理念引导之下,逐渐修改、完善针对学生课堂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五自”学习单,并利用学习单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在逐步提升,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在未来的教学中,对于如何更好地发展“做中学”,发挥其对于课堂教学最大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积极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王永珍.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做中学”实践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5).

[2]王岚. “做中学”中“做数学”: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J]. 上海教育科研,2015(6).

[3]黄志清. 从“坐中学”走向“做中学”: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观的行动研究[J]. 数学教学通讯,2017(28).

[4]袁江玲. 让“做数学”为小学数学课堂增趣添彩[J]. 新课程(上),2017(9).

[5]郑玉芹.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做中学”[J]. 中华少年,2016(19).

[6]陈静.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做”中学开展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18(8).

猜你喜欢

做中学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