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信息化评价促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有效发展

2022-05-30尹瑞新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多元评价劳动教育

[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劳动教育的特殊性使其在发展中困难重重。为解决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评价相结合的价值,探索信息化评价促进劳动教育发展的途径。可通过依托劳动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实施四个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等方式,促进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信息化;教育评价;多元评价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应实施意见,新时代劳动教育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迅速进入大中小学的课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明确提出“加强劳动教育评价”,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此,以中小学劳动教育为例,针对劳动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融合教育评价有效引领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落实与督导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开展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制订了实施方案。但劳动教育相较传统学科有很大的特殊性,此项工作涉及学校教学、后勤、思政(政教)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在此前都有各自的主要工作,因此协调联动与强有力的领导十分关键。若缺乏有效监督与保障,劳动教育工作将难以实施和发展。

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以往,劳动教育主要存在于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主题中的“社会服务活动”及“设计制作活动下的劳动技术”。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参,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所以在课程实施之初被戏称为‘三无课程”[1]。劳动教育脱胎于综合实践活动,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缺乏符合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的合格教材,“重技能、轻精神”现象较严重;没有专业劳动教育师资,所配备的教师可能缺乏劳动实践和劳动精神;作为新兴学科,缺少相应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案例;在“唯分数、唯升学”尚未完全破除的情况下,仍存在课时被挤占的情况。

3.劳动实践形式单一

通过学校反馈的劳动教育信息发现,当前的劳动教育多以家务劳动、校内卫生扫除为主要形式,即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缺乏出力流汗、磨练意志的生产劳动以及体现思想精神、服务精神的社会服务性劳动教育。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劳动基地、劳动场所、专业师资的支撑。城区内的学校缺乏适配学生人数的劳动基地,校外劳动基地或距离较远或交通不便,由此造成了生产劳动的缺失。而劳动教育形式的单一势必会影响劳动技能、劳动价值观以及劳动精神的培养,导致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整体目标难以实现。

4.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异较大

一些比较注重素质教育的地区和学校,其劳动教育也开展得较早并较好。在同一区域内,小学阶段相对更重视劳动教育,随着学段升高,升学压力增加,一些初中和高中学校的劳动教育课几乎形同虚设。

5.缺乏科学评价

劳动教育与一般知识教育不同,其关键在于价值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2]。因此也造成了其评价内容与形式都具有一定难度。劳动教育评价多在探索阶段,甚至还未真正启动。目前的评价方式多延续传统“成长档案袋”形式,主观性过强,评价的标准化与客观性程度较低,缺少对过程性数据的采集,缺乏动态性和诊断性。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需要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手段,并应进一步完善关注学习努力和进步的增值评价及综合评价。

二、信息化评价促进劳动教育发展的意义价值

1.劳动教育需要科学评价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从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學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五个方面的教育评价进行全面改革。劳动教育虽然刚刚成为独立学科,但其与德、智、体、美并列,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为改变劳动教育评价普遍存在的评价形式单一、数据难以统计、不透明、争议多等实际问题,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亟需科学有效的评价引领。

2.劳动教育评价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手段

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评价的形式与内容。

除了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应用信息化评价系统可以实现实时便捷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评价后可以自动生成统计结果,保证评价汇总的准确性;通过连续的评价数据积累,可形成学生评价的变化情况,从而实现增值性评价;各学校可以自定义评价指标,建立个性化的特色评价体系。

3.劳动教育的学科特性需要信息化评价引领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3]。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健体和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既有传统性又有时代性,既有独立性又有综合性,既有知识技能还有品质精神。

一是评价需要多元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不能仅靠劳动教育教师指导完成。师资、教材、课时的保障也需要相应考核。评价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多部门协作达成目标考核。以评价引领各项工作有效前行,避免各部门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是突破传统方式的局限。如《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评价方法”中建议:“日常生活劳动可以劳动清单为主要依据,家校合作共同评价;生产劳动可以劳动任务单为主要依据,结合劳动任务的完成过程和劳动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服务性劳动可以劳动档案袋为主要依据,结合服务对象的评语和多方面的材料进行评价”[4]。这些评价如果以纸质表格的形式实施,抛开内容众多、形式复杂、难以实现之外,即使能够完成评价也无法进一步统计分析,成为无用的数据。

此外,借助信息化评价系统的网络共享优势可促进区域内学校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应系统规划区域及学校劳动教育,制订颁发信息化评价,以科学有效的信息化评价引领劳动教育发展。

三、信息化劳动教育评价的有效途径

1.顶层设计,区域推进,建设劳动教育综合服务平台

在现行县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需要县区根据自身条件制订本区域的劳动教育规划,整体推进劳动教育发展。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集资源共享、劳动实践、劳动教学、多元评价、教育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使该平台可实行多级管理,为教育局、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劳动教育的全方位服务(见图1)。

通过这一平台,教育局管理人员能够洞察下属所有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方向,发布区域性劳动主题活动,督导学校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发展。

学校能够通过平台轻松掌控本校劳动教育情况,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选择平台推荐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或服务机构,开展本校的个性化劳动主题活动,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加快本校劳动教育工作。

教师能够选择应用平台提供的劳动课程资源,包括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件等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对学生劳动实践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及家长能够通过平台获得劳动教育资源,自主或根据教师安排进行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开展相应的多元评价。

2.评价驱动,覆盖全面,对四个主体进行多元化评价

一是学生评价。主要有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社会服务机构评价(劳动基地、社区),由系统按一定算法进行综合评价。可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制订相应的评价目标;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形成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数据,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劳动教育评价的数据来源。

二是教师评价。主要有教学评价、教师技能评价、活动开展评价等内容。考虑到劳动教师多为“半路出家”,本身的劳动素养及业务水平都需提升,特设置劳动教师评价模块。目前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劳动教育作为一门新专业已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三是学校评价。主要有主题活动开展数据、劳动教学情况、整体学生评价数据等内容。重点评测学校劳动课程课时保障情况、各类劳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学生劳动教育评价的整体情况,以便督导学校扎实开展劳动教育。

四是社会服务机构评价。主要包括对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课程、设施、环境等情况的评价。由学生和教师对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或其他相关服务机构进行评价,以督促其提高劳动教育服务水平,优胜劣汰,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社会服务体系。

通过以上劳动教育四个主体的多元评价,可明确学生、教师、学校以及服务机构的工作/学习目标、努力方向,有效引领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升劳动教育的工作成效(见图2)。

3.过程采集,电子档案,推动增值评价替代结果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存储空间及记录形式的优势,及时采集劳动教育过程性照片、文字记录、音频、视频资料,建立劳动教育电子档案。根据设定的规则及算法,将各类过程数据归集、汇总成评价主体的各项阶段数据。借助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优势,定期比对评价数据,得出评价主体的发展数据报告,形成增值评价数据。

增值性评价关注评价主体在原基础上的发展变化,相较结果评价更具实用价值和意义。从发展的角度纵向比较个人的努力程度、学习成效、进退变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提升劳动教育的评价价值。

当然,过程数据的采集并不排斥线下形式。比如常用的劳动币或劳动奖章的积累也是很好的过程性记录方式。实体劳动币或劳动奖章可以在劳动中随时发放,定期收集统计后录入评价系统。即线下记录形式需要与信息化平台结合才能发挥更大功效。

4.个性报告、数字画像,数据反馈有效提升劳动素养

劳动素养评价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要使學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要培育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设置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多个评价维度,根据实现的难易度及重要性,赋予不同权重,利用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功能,形成每位学生的劳动素养多元网状图。

除了劳动能力,其他维度的内容都涉及思想意识领域,传统纸质评价很难做到准确、及时和全面。而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跟踪记录并统计学生的实践过程、动手能力、劳动兴趣、自律表现乃至不断成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立体呈现学生劳动素养各个维度的个性化“数字画像”[5],师生都可以随时查看,使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不断自我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6]总之,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应依托信息技术改革创新,从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等方面入手,以评价引领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丽萍.从“三无”课程到“三本”课程——区域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十年回顾[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 2013(1):4.

[2]余江舟.新时代劳动素养的四重维度[J].中国高等教育, 2021(13):53-55.

[3][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EB/OL].(2022-04-08)[2022-05-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0_619921.html.

[5]张治,刘小龙,徐冰冰,陈雅云,吴永和.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框架、指标、模型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21(08):25-33+41.

[6]本报评论员.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18-09-14(001).

作者简介:尹瑞新,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E-mail:kpyrx@126.com(河北唐山,063000)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多元评价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