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本三层级阅读教学的情境任务链设计策略

2022-05-30张增光张旭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张增光 张旭

【摘 要】三层级文本解读与教学是从基本信息的了解、提炼开始,循着文章的义理脉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读到思、由知到能、由学致用的立体阅读。突破文本内容的平面阅读,既符合学生的阅读认知规律,又有助于学生建构新的阅读图式。基于情境任务链的三层级阅读不仅能实现对文本的立体阅读,还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观念与关键能力,最终养成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認知心理学;阅读教学;三层级;情境任务链

一、三层级阅读教学与情境任务链的内涵解读

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活动由信息解码和意义建构两个过程构成。信息解码是文本字面的认知,主要指阅读者针对阅读文本的内容进行字面意思上的理解,知晓该文本主要讲述的内容,该文本是在何种情况下出现的,以及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意义建构是深层次的文本阅读,能够根据文本的字面意思,凭借自己的经验积累,对字面文本进行相应解码,分析每一个文字背后的深意,并将该文本呈现出来的意义进行总结,归纳成一段具有较强说服力的文字,以促进读者自身对文字的理解、消化、吸收。[1]

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我们认为:文本与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寻码、循码、解码、编码的过程;也就是从对文本字面的认知到深层次的阅读,再到阅读的迁移;也可以说是由基本理解、基础掌握到得其精要、悟其壶要,再到学有所思、学以致用,即“三层级阅读教学”。

所谓三层级阅读教学就是“释义、解码、评鉴”。释义,是对文本的基本阅读与理解,是对文章做出感知、感受性的阅读。读懂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大意和情感,初步读出中心、主题、主旨,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也称之为“基础层阅读”。基础层阅读是信息的了解、梳理、概括,属于文本的初阅读。解码,即解开文本的“密码”。文本是一件艺术品,是用语言文字建筑构造的艺术品,是融入作者思想、情感、视角、思维方法、修辞手法、表达匠心的有机生命体。解码是对文本的细致剖析,是深入、深层的阅读,是文本解读和教学的重点。评鉴,是对文本进行评价、评论、审辨、研判、鉴别、借鉴,这是阅读的高级阶段,或者称为“高阶层阅读”[2]。评鉴不仅是对文章的整体评析、审辨,也是对前两个层级阅读的回应,更能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三层级阅读教学既遵循了文本阅读规律,突破了文本的平面阅读,又符合学生的阅读认知规律(阅读、理解、迁移、应用),有助于学生建构新的阅读图式。

三层级阅读教学摒弃了语文教学浅层化、零碎化的问题,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维品质通向高阶。阅读教学中的情境任务链也是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文本阅读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互相关联而又有层次的驱动任务,将多个相关联的教学情境串起来,形成探究链,让学生由知到能、学以致用,拾级而上,从平面铺展走向层级进阶。因此,笔者以为,三层级阅读教学与情境任务链阅读教学有着共同、共融、共进的关系,都具有内容结构性、情节环环相扣性、内容推进层层性。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对情境任务链的结构化设计具有指导作用;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任务链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将情境任务链设计与文本三层级阅读相结合,不仅能实现对文本的渐进与立体阅读,还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关键能力,养成语文核心素养。

二、基于文本三层级阅读教学的情境任务链设计具体路径

(一)以适生性的情境任务实现文本释义

所谓“适生性”是指情境任务链应基于文本,适应学生阅读。这种情境任务链首先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应指向基础性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了解文本的字词、情节、大意、线索、情感等,获得对文本初步感知、感受;再次应该适合大部分学生,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最后还要考虑学生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完成的可能性。

以《孔乙己》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适生性的情境任务,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圈画有关孔乙己身份信息的句子,并填写相关表格。

【情境任务一】孔乙己消失很久了,或许是失踪了,或许是死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孔乙己的失踪引起了鲁镇警局的关注。警局的探长要寻找失踪的孔乙己。请你仔细阅读小说,帮助探长填写《失踪人口登记表》(见表1)。

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设计情境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基础阅读初步了解孔乙己的基本情况。“失踪、警局、寻找、人口登记表”这些核心词组成一个学习情境,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只要仔细阅读文本,就可以基本完成任务。以下是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姓名、性别、籍贯、年龄、最后一次出现的地点等略)。

职业:无正当职业,表明孔乙己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应该是贫困的;也表明他没有从业能力。

容貌特征:身材高大,但是生活贫穷,表明他不爱劳动,或者不会劳动;也表明他社会地位低下,否则凭着身材高大,别人也不太敢欺负他。皱纹间的伤痕表明他经常受人欺负,是个弱者。

绰号:没有真实姓名,用孔乙己这个名字代替真实姓名,不仅有些迂腐,有些好笑,而且不被人重视,别人只记得他可笑的绰号。

联系人、居住地址:学生无法得出答案。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他住哪?也不知道他没有家庭成员?”学生思考获取新知:一个读书人没有姓名,说明他社会地位低下,在人们心目中可有可无,不被重视;没有家庭成员、找不到联系人,说明他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无亲无故,孤单、冷寂。

适生性的情境任务是任务链的开端。基于适生性情境任务的基础阅读,学生能够感知孔乙己的大体状况,也能初步理解孔乙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形成对故事和人物的初步理解,为下文深入理解孔乙己做铺垫。

(二)以挑战性的情境任务实现文本解码

挑战性的情境任务是指情境任务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一眼望穿,需要他们运用概括、提炼、整合、理解、思辨等能力才能完成任务;有时也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阐明事件的另一方面,甚至需要跨学科的知识[3]。挑战性的情境任务不仅能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能考查学生对课堂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培养洞察、思辨、批判能力。总之,学生需要运用理解、洞察、思辨等能力,才能解开语言文字的内隐密码,实现深度学习。

解码层应该关注文本艺术,包括文本特色的分析、欣赏、探赏,对语言艺术深度玩味、品味等,可以从结构、叙述人称视角、环境设计、人物安排等层面进行关注。《孔乙己》一文中的笑、叙述视角、人物的典型性语言等设计得比较巧妙。基于文本解读与教学的第二个层次任务,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任务。

【情境任务二】孔乙己的《失踪人口登记表》由于空白太多,探長一时也不知如何寻找他,只好把目标对准孔乙己最后出现的地方——咸亨酒店。探长要对咸亨酒店的一群人进行问话,询问他们与孔乙己之间的交集。请你根据小说内容,推断探长可能会找哪些人进行问话。探长的笔录内容会有什么?

生:探长可能会找顾客、小伙计、老板进行问话。

师:我们发现,孔乙己是咸亨酒店的老顾客。请你简单说说他几次来咸亨酒店消费时的状态。你们还可以对孔乙己的心理或者行为分析一下吗?

生:第一次来,排出九文大钱,显示他在摆阔,但其实他很穷,所以是一种穷酸摆阔。被其他人嘲笑的时候,他显示出尴尬和窘迫,用一些文绉绉的话来掩饰,顺便卖弄一下自己的学问。

……

生:探长会反复记录掌柜的一句话:“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里可以看出掌柜是个冷漠、势利、很看重钱财的人。在他眼中钱比人重要、比生命重要。

生:孔乙己这时候生活已经十分困难了,掌柜能记得的只有孔乙己欠他的钱,可见掌柜是一个没有良知、很冷漠的人。

师:探长在问话过程中,发现咸亨酒店做生意有许多不规矩的地方,所以找来了咸亨酒店的小伙计,一方面想查一查咸亨酒店的营业问题,另一方面想问问孔乙己的情况。请你根据小伙计的口吻,根据他在咸亨酒店主要负责的工作,用几个词评价咸亨酒店。

生:黑店——经常在酒里面兑水。

生:没有道德、让人不放心的店——很多人都要盯着舀酒,说明兑水的事情经常做,让人们对这家店已经没有信心了。其实这家店就是当时社会的象征。

师:说得很好,这是一家没有良心的店。那这个小伙计呢?他是不是一个单纯、天真的孩子呢?

生齐:是的。

师:再考虑一下,可以结合孔乙己与他的交往进行思考。

生:我认为小伙计身上也有冷漠的一面,别人都在笑话孔乙己时,他也跟着笑。

生:孔乙己问小伙计读没读过书时,“略略”“懒懒”“不耐烦”等词都表现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厌烦。小伙计被其他客人影响了,变得没有同情心。

师:环境就是这样影响别人的。那么,从这里看,孔乙己又怎样呢?

生:他很有耐心,不停地教小伙计,还分茴香豆给其他孩子吃,很善良、很淳朴。

生:这也体现了孔乙己很迂腐。教的都是没用的文字,像茴香豆有四种写法。

师:不错!你们看,孔乙己这个人物一下子就立体起来了。他有缺点,也有优点!面对这样的孔乙己,其他客人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笔录。

翻看笔录时,我们发现探长在与客人谈话的这页笔录眉头写了一个词——“凉薄”。请你根据小说内容,说说探长写下这个词的理由。

师:大家可以用句式“我从……看出客人们的凉薄”说明理由。

生:我从面对孔乙己的穷苦,客人们都在嘲笑他,能够看出客人们的凉薄。

生:我从文章最后“客人们看着孔乙己用手离开咸亨酒店的场景,却在不停地笑”能看出客人们的凉薄。而且与孔乙己很可怜地要求他们不要取笑,但他们仍然在笑,形成了强烈对比。

……(此处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笑”在文本中的作用。)

师:很好,大家的分析都很到位,一边是苦痛,一边是笑声。文章多次写到笑声,这笑声多恐怖啊!凉薄,凉是冰冷,薄是冷漠。咸亨酒店的客人们就是这样一群冷漠、冰冷的人。一边是不断的笑声,一边是心底的痛苦。他们的笑声充满着凉薄,如同一把把匕首,刺伤孔乙己。“笑”与“痛”形成强烈对比,让人既愤慨又心酸。我们不得不为鲁迅先生的语言艺术拍案叫绝。

挑战性的情境任务是任务链的核心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潜入文本,品味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韵味,进而走进人物心理,不仅习得了语言,也探究到了文本的艺术之妙。同样,学生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对人物和文本的认识也更加多元化、深刻化。

(三)以复杂性的情境任务实现文本评鉴

霍华德·加德纳在《未经教育的头脑》中提到:(通过理解)一个人能够将概念、原理或技能应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和情境中,这说明其能充分掌握这些内容。这种标准判定了一个人具有多少能力才算够用,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人们可能需要新技能或新知识[4]。这是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提高评鉴能力的关键。

复杂性的情境任务是任务链的第三个环节,直指学科或主题的核心内容,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多元性等特点。此情境任务能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需要学生综合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料,糅合、运用多个维度的知识与能力才能解决问题。三层级文本评鉴任务也是需要学生综合多种知识与能力对文本进行评价、评论、审辨、研判、鉴别、借鉴以及迁移。因此,教师创设复杂性的情境任务,不仅要涵盖学科核心概念,体现知识的复杂性,还要凸显实践活动的复杂性。可以说,这是考验学生高阶思维的环节。

【情境任务三】孔乙己死后,探长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了一个破旧不堪的袋子,里面装了一些东西。发挥你的想象,里面装了哪些东西?

以下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认为袋子里装了以下东西:

十九个钱:他有诚信、善良的有一面,肯定死前还想着还钱,因为他从来不欠钱。或许这十九个钱也是他遭受耻辱的标志。

书:他一直想考功名,所以他对书肯定很看重,里面放的估计就是他天天读的书。虽然读书没有给他带来名利,但是他至死都不会忘。就像范进一样,近乎痴狂。

酒瓶:没有酒的酒瓶。他那么喜欢喝酒,肯定不会让酒留在世上,而且他最后也没有体力和钱去买酒了,所以是个空酒瓶。

茴香豆:茴香豆是唯一能让他从孩子那里找到一丝尊严的东西,也是唯一能让他卖弄自己有学问、让他骄傲的东西,所以他不能丢。茴香豆也可以留着他下酒吃,因为他买不起贵一点的食物。

教师总结:袋子里装着的一定是孔乙己最看重的东西。你们探究出袋子装了什么,就了解了孔乙己,也就了解了这篇小说。孔乙己是一个被冷漠包围的人,以至于他死了无人知晓,如何死也无人知晓。所以文章最后才含糊又确定地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走向死亡是他的宿命。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像孔乙己、短衣帮、长衫客等这样的一些人物,还可以继续阅读鲁迅先生的《示众》《药》《阿Q正传》等,进一步探究鲁迅笔下被冷漠包围的人以及冷漠、愚昧、麻木的看客。

本环节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内容、把握主题、明晰人物形象、了解社会背景等基础上进行评论及迁移式想象。这体现了知识的复杂性,考验了学生综合的阅读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三个情境任务组成一条维度逐层递进、教学主体渐次转移、文本阅读层级进阶、思维逐渐走向深度的任务链。三个情境任务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多维度推进的同时又上下前后呼应。

三、结语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境任务,应该有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情”,能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发现和思维之“境”[5]。情境任务链的设计除了具备适生性、挑战性、复杂性之外,还应该具有层级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层层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也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过程,提升阅读能力,发展阅读思维,使学习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丽辉.认知心理学视角的阅读教学指导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報,2018(8):58-60.

[2]黄伟.为教搭桥铺路 让学通向深度:“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问与答(一)[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5):21-23.

[3]乔诗琪,叶黎明.项目化学习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改进[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2):62-66.

[4]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2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徐玉根.情境 任务 活动:指向语文素养的单篇阅读教学设计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0(29):44-46.

(责任编辑:周彩珍)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