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05-30石希峰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宜昌职教职业院校

石希峰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施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定位为职业教育的未来打开了无限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把“同等重要”的法律条文变成现实和公众的普遍认知?对此,宜昌市教育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从认清形势、把握规律、做实内涵等方面思考、谋划职业教育工作。

认清形势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所在

如何看待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笔者认为,可以用“战略地位、办学方向、基本定位、工作方针、发展大势”这五个关键词来概括。

战略地位——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多次深刻阐明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尤其是新修订的职教法将1996版职教法实施以来,关于职业教育的国家建设、政府行为以及职业教育战线改革实践的总结提炼定型到法律层面,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提升中的重要作用。

办学方向——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职业教育永远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应该成为职教人的一种意识、习惯、思维、理念和方法,职业院校应重点从创新治理制度、优化治理结构等方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协同育人,努力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基本定位——不同类型、同等重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更是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这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坚定决心。这也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治理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办职业教育,要在思想上破除“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在行动上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区分开来。

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发展大势——建设技能型社会。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也将更好地为技能型社会建设保驾护航,这些充分说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技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宝贵,技能鸿沟比知识差距更严峻,学历社会向技能社会转变是大势所趋,建设技能型社会也是国家全面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把握规律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可以用“区域化、一体化、产业化、高端化”这四个关键词来总结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

区域化。不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都要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实施教学改革,都要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作为重要使命和终极追求。职业院校应当紧贴地方文化优势和产业优势,办出地方特色,刻上地方烙印。比如,我们对宜昌职业院校提出了“宜昌离不开、业内都认可、湖北有影响、全国可交流”的发展目标。

一体化。一体化是职业教育发展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院校衔接、贯通培养是大势所趋,贯通培养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形式,也应是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当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以纵向贯通为核心,大力推动同类专业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过程、考核方式、职业指导等方面有效贯通、深度衔接。近三年来,我们全力支持、大力推行宜昌中职学校与本地3所高职院校做强做大“3+2”,以此从根本上提升宜昌职业院校对宜昌发展的贡献率。

产业化。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职功能是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要扎根到区域产业中办学,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方面,职业院校在关键时刻要拉得出、顶得上。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应努力探索和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治理路径和育人模式。近年来,由市教育局多措并举:一是不断健全完善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社会支持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对接宜昌主导产业,在三峡职教集团内设立若干产学合作委员会,构建了“1(产学合作委员会)+1(高职学院)+N(中职学校)+N(本地企业)”区域中高职院校贯通培养、行业指导和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二是聚焦全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宜昌,不断提高本地劳动力整体素质、助力强产兴城。

高端化。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和能力的需求持续高移。在今年2月23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指出,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这意味着,技术技能人才的出口将主要在高职专科阶段,在市州职业教育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强化中职教育基础地位,巩固职业专科教育的主体地位。近三年,宜昌市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毕业生升入高一级职业院校(本科院校)的人数,分别达到了当年毕业生人数的65%、76%和83%。

做实内涵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所在

宜昌职业院校应该始终坚持以服务宜昌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动专业链深度融入全市產业链,全面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努力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为宜昌加快强产兴城、能级跨越、争当龙头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完善现代职教体系。争取职教本科零的突破,支持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充分发挥职教本科引领作用和人才聚集优势。做强做大宜昌职教园,形成服务区域重点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功能聚集区,全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产教融合发展新高地,支持园区3所院校进一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扩规提质。大力支持县市职教中心发展,以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办学条件达标为抓手加强县市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夯实中职教育在职教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为了解决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缺乏科学、权威和精准的依据,产教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拟利用宜昌建设城市大脑的机遇,由市经信、发改等部门牵头,相关行业(产业)主管部门、教育部门和院校参与,建立资源汇聚、开放共享、分工协作的市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信息共享与发布平台,对接宜昌产业发展“双千双百”工程,定期发布对接产业发展的《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引导目录》,全方位构建及时畅通的产教信息对接机制。

优化专业布局结构。聚焦全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吸引吸收更多人才留在宜昌,不断提高本地劳动力整体素质、助力强产兴城。督导全市职业院校每年常态化开展“八個一”活动:深入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开展一次走访调研、撰写一份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专题分析报告、召开一场分析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契合度的专题研讨会、签订一批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就业创业的合作协议、设置一批服务主导产业的新专业、开设一批校企协同培养的订单班、遴选推介一批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召开一场服务本地企业的学生实习(就业)校园双选会。现阶段,拟指导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和引领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需求,优先设置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智慧城市管理技术、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等一批服务新兴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前沿新兴专业,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技术、分析检验技术、化工智能制造技术、化工装备技术、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等一批支撑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民生需求的紧缺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支持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和国家“双高”校。大力支持市三峡中等专业学校等10所公办中职学校创建省和国家“双优”校。积极推行“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推动校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产业学院、技术创新平台、实习实训基地和技艺传承基地,鼓励校企培育一批懂产业、有资源、能引领的产教融合领军人才和产业教授,协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探索通过城市大脑将企业生产场景引入课堂,大力改进实训教学效果。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持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和偏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家长选择职业教育,让用人单位依靠职业教育。

营造职教发展氛围。坚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协调发展、职普规模大体相当,夯实市域现代职教体系发展基础。积极推动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推行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与普通院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将中专、技校学生纳入市级人才管理奖励范围。积极推动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制度,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办好“宜昌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展示宜昌能工巧匠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宜昌职教职业院校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湖北宜昌卷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本”转为职教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