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在言意兼得中走向深度学习
2022-05-30严海
严海
《母鸡》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从“一向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母鸡的敬佩之情和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教材分析】
从篇章构思来看,欲扬先抑,前面三段话写“厌”,后面写“敬”,写出了一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亲形象。“抑”是为了更好地“扬”,有了前文的“厌”,后文的“敬”方显可贵。
在言语表达上,文章前后形成多重对比。叫声从“嘎嘎”“没完没了”到“咕咕地警告”“放声啼叫”;对待公鸡的态度,从“永远不反抗”到“必须出击”“公鸡也怕三分”。一切的转变,皆因母鸡身份的转变。母鸡与母亲的形象形成关联。在母鸡身上,作者看到的是母亲的形象。因此,作者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厌”也好,“敬”也罢,情感的流露都需通过文字传递。借用贬义词,“下毒手”“趁其不备”“发了狂”等直接表露出对母鸡的厌恶;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则是用褒义词直接加以赞颂。转折和递进的句式让情感流露更真切。“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却”字一转折,厌恶之情就浓了。“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连”字一递进,敬佩之情就更深了。独特的句式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需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着重品味。
【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作者前后态度的变化,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疙”“瘩”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认识“讨厌”“欺侮”等12个词语;
2.了解“我”对母鸡态度的前后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3.能抓住关键语句说清楚母鸡前后不同的表现,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敬佩之情和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1.核心问题统领全文:将学生引向思维高处
教学之初,借助资料让学生对老舍先生有一定的了解,既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写母鸡呢?笔者出示了三组词语,第一组词语检查学生的预习状况,帮助学生纠正读音;第二组词语都是描写“我”对母鸡的讨厌;第三组词语描写“我”对母鸡的敬佩和赞美。进而提出挑战任务: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从两种词语中,学生们不难发现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发生了变化,直接梳理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为什么先写讨厌母鸡,再写不敢讨厌母鸡呢?这个问题看似寻常,其实辐射了全篇,涵盖了全文,是一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需要学生从一字一词一句中细细品味,慢慢发现。
2.多重对比触发思辨:将学生引向思维深处
(1)一比“对待同类”
笔者通过学习单,引导学生聚焦:母鸡在孵出鸡雏前是什么表现?做了母亲后又是什么表现?对比着读一读,感受这只勇敢的鸡母亲。
(2)二比“同一事件”
继续阅读课文,找出在同一件事中,母鸡做了母亲后和孵鸡雏前表现不同的地方,对比着阅读母鸡叫声:孵出小鸡前怎么叫?成为母亲后,叫声有了怎样的变化?
(3)三比“一词之情”
最后,笔者出示了原文“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的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儿女”。不难看出,课文中描写鸡母亲的行为正与老舍记忆里的母亲暗合,或许正是母鸡带一群雏鸡的情形触动了作者心底的情愫。
通过原文与本文的一词之异,引导学生品味“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其中对“母亲”和“英雄”所包含的钦佩。
3.从高速滑行到缓慢生长:将学生引向思维的广处
除了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比较阅读,还需要让学生从一字一词一句中去细细品味,慢慢发现。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那些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值得玩味的词句,在缓慢生长中挑战认知高度,触发深度思考。
(1)慢品“嘎嘎”与“咕咕”之意
同样是叫声,简单的两个象声词中有无限想象的空间。“嘎嘎”乱叫中的张扬,“咕咕”叫声中的亲切温馨,透过两个象声词,确确实实看出鸡母亲的转变。
(2)细品“警戒”与“警告”之异
“孵出小鸡雏后,母鸡不再乱叫了,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只要有一点声响,它立刻警戒起来,‘咕咕警告。”“警戒”“警告”,两个词都带“警”,表示遇到特殊的情况要像警察一样高度警惕。那么“警戒”和“警告”的区别在哪里?通过连线近义词,学生发现了两者之间细微的差异和区别。“警戒”是戒备、防备,而“警告”是告诉、提醒。
(3)廣品系列动词中的情感
文章第七小节中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啄食”“掘地”“挤”“爬”“啄”,这些动词有的是写母鸡,有的是写小鸡。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这些动词背后的情感,笔者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有母鸡的影子吗?接着借助资料:要教会小鸡一个简单的动作,比如“啄”,母鸡一天必须至少重复7次,而且至少得重复70天。对于“啄食”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母鸡得教490次,小鸡才能真正学会。再次感受鸡妈妈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
【作业设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出特点”。围绕这样的要求,笔者设计了两项星级作业:
★对比阅读《猫》和《母鸡》,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仿照文章的段落结构,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写一个熟悉的小动物。
这样的分层作业练习既指向单元语文要素,又考虑到了学生的层次水平。从理解判断到评价赏析,都蕴藏在文本阅读之中,让学生在言意兼得中走向深度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