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课堂开辟“德育”新天地

2022-05-30翟翠红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翟翠红

[摘  要] 数学教学要为德育开辟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的德育资源,改进教学的德育方式,优化学习的德育氛围,张扬学生良好的德行。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育人意识,承担起应有的德育任务。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彰显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德行成长。

[关键词] 课堂教学;德育天地;开辟;小学数学

全面深化数学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教师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德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育路径主要包括德育學科教学、专题性德育活动以及学科德育渗透、融入等。在学科渗透、融入德育的教育中,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科的特质,择取相关的内容进行德育;另一方面要根据外在的德育要求、目标等对学生进行德育。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德育范畴主要包括思维严谨性、理性精神、数学审美、数学民俗、文化精神、爱国主义等教育内容。在小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德行成长。数学德育让数学学科闪烁着德行的光辉。

[?]一、发掘教材资源,捕捉采撷相关的德育因子

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子。作为教师,必须用自己的一双“德育的眼睛”“德育的大脑”去审视、思考、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采撷相关的德育因子去组建德育素材,对学生等进行学科德育。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科的育人价值,发挥学科的育人优势,突出学科的育人功能等。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子、素材等,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思想、文化、生命等启蒙价值和意义。

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德育,并不是赤裸裸地将德育素材展示出来,对学生进行生硬的德育说教、德育灌输,而是要将德育内容有效地包装起来,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压缩化的数学知识解压缩,恢复数学知识的鲜活形态,彰显数学知识中蕴含的德育因子。比如教学“年月日”这部分内容,笔者不仅引导学生认识年月日相关的基本知识,而且引导学生制作“年月日”,让学生在制作“年月日”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时间的珍贵。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三八妇女节”“九月十日教师节”等,对学生进行母爱、师爱等教育。通过这样的一种德育,不仅让学生记忆住节日,而且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这些节日背后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发掘一些数学知识典故、数学历史文化故事等,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丰盈,更富有文化与精神的魅力。

[?]二、改进教学方式,善于组织相关的德育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不仅要充分发掘教材知识中的相关的德育因子,更需要改进教学方式,组织相关的德育研讨、交流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离不开德育活动,而德育活动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展开的。传统的德育方式,往往是一种“告诉式”“灌输式”“填鸭式”的。现代德育理论认为,学生的道德素养是自主建构的产物。作为教师,要将“对话与交往”等交流、研讨活动方式引入数学教学,从而助推学生的德育感悟。

比如教学“平均数”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小华家后面的一条小河,平均深度是1.2米,小华的身高是1.5米。暑假到了,小华要下河学习游泳。妈妈不允许,小华说,小河的平均深度是1.2米,没有危险。小华的想法、说法对吗?为什么?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对话与交流。学生利用学习的“平均数”知识进行解释:因为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平均数是1.2米,不等于说小河处处地方都是1.2米,因此小华下河游泳有危险。通过对话、交流,不仅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平均数”的意义,即“平均数是一个带有虚拟性质的统计数据,仅仅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认识到学习平均数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中举出了多个例子,比如“一个工厂招工,打出的广告语是月平均工资是1.2万元,很吸引人,但其中包括了总经理、中层干部等人的工资,而不是指一般工人的平均工资”,等等。这样的德育,不仅之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之于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等具有积极的德育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对话与交往是一种最为普遍、最为有效、最为便捷的德育方式。这种对话、交往,是将学生置于“共同体”之中,让学生彼此进行协商、交流、互动。通过对话与交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形成视界融合、视界敞亮。在视界融合与敞亮中,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判断等能达成一种共识。

[?]三、优化学习氛围,精心打造相关的德育场域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还需要精心打造一种德育场域,让学生置身于其中能接受相关德育元素的濡染。德育场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母体,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土壤。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现代化的课堂是德育场域,学生的课内外活动场域、社区空间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场域[1]。德育场域追求一种情景交融、追求一种情理相通、追求一种情意相生。置身于德育场域之中,学生能感受到一种思想的启蒙、情感的濡染、生命的教化,能体验到一种生命成长的愉悦。

优化学习氛围,一般来说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外在的物质化的学习环境;二是内在的心理化的学习氛围。相较而言,内在的心理化的氛围对学生的德育影响更为深刻、更为显著。比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圆形的图案,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圆是一种最完美的图形”。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个圆形轮子在公路上行驶的场景,辅之以《墨子》中的“圆,一中同长也”的解说,给学生以心灵震撼,让学生感悟到“圆的半径都相等”“圆的直径都相等”“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相关数学知识。在画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道理,等等。这样的一种文化氛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能培育学生强烈的爱国之心。学生体悟到,中国古代数学对圆的认识的深刻性,感受体验到中国古代数学的进步与伟大。这样的一种德育氛围的创造,既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合规律性”,同时又感受、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是数学知识的本体特性,“合目的性”是数学之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作用、功能,体现着数学内容之于人、之于社会、之于科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四、张扬学生德行,精心培育相关的德育人格

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其最终指向是形成学生的完美、完满的人格。当下的数学教学,过渡数学知识,有教学而无教育,导致了德育的隐遁、德育的放逐。在这样的教学之中,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工具人”“理性人”。“工具人”“理性人”的人格是不完满的人格,甚至可以沦落为异化的人格。而德育犹如数学教学之中的春风,能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活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一切教学都应当具有教育性”。“教育性教学”是赫尔巴特教育学的主要思想[2]。

“育人之本,德育为先”。德育是一项成人的工作,张扬学生的德行,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道德人格,是教学的应有之义,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也不例外。“育人”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应有使命与责任。数学教学是一种“人”的教学,因此,作为教师要站在“育人立场”上,不仅引导学生“合规律性”地建构、创造数学,而且引导学生“合目的性”地建构、创造数学。在这个意义上,正如著名思想家马克思所说,引导学生“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这样的一种数学学习,不仅是一种“真”的学习,而且是一种“美”的学习、“善”的学习。通过“美”的、“善”的数学学习,培育学生美的人格、善的人格。比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不仅引导学生推导、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以及“梯形的面积”,更引导学生比较推导的过程、公式的结果形态等。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多边形面积推导过程、公式关联中蕴含的转化思想、普遍联系思想等。比如“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比如“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看成是特殊的梯形的面积”等。这样的一种比较,不仅让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通透,而且能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数学课堂、数學教学要为德育开辟一个广阔的新天地。作为教师,要增强自身的德育育人意识,承担起应有的德育任务。作为教师,要致力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含金量”,深度发掘德育素材,优化德育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德育交流,打造德育相关的场域,进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构建一种基于数学学科的大德育格局,形成一种交互性、立体化的大德育气象!

参考文献:

[1]  姚国艳. 例谈基于项目学习的影视德育路径[J]. 教学与管理,2019(02):16-18.

[2]  王九红. 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的内涵、表现与特点[J]. 教学与管理,2021(08):36-38.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