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课程思政中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融入
2022-05-30赵子野戴童程双齐孙永泽
赵子野 戴童 程双齐 孙永泽
[ 作者简介 ]
赵子野,男,辽宁葫芦岛人,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摘要 ]
思政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是一门单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其他课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高校思政课程需要将“全课程育人”作为教育格局,谨遵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从而提高高校的整体教育质量。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必须将其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正确认知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这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关键词 ]
高校;思政课程;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8.043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套内容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内容可包括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可以体现出科学的世界观,也是重要的思想指导方法论,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同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相比,它的指导作用更加明显。马克思主义方法是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基础,并按照此思想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它可包括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辩证思维方式,其中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是唯物辩证法。根据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情况可知,大部分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之上,对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融入有所忽视,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思政教学策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在思政课程的融入度。由于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是重要的思政元素,能够和思政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国的思政课程处于初期发展建设阶段,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作为主要指导理论,使学生熟练掌握思政课程的学习规律[1]。
1 改变思政课程教学理念
1.1 树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高校的思政课程建设并不是仅仅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这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做出改革,将马思主义思维方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核心,优化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在对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将理想信念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有效结合,再将其融入到思政课堂教学中。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涉及“关于人生价值衡量标准”的知识,教师可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视频,从中学生可感悟到影响人生价值的因素,明确衡量人生价值标准,知道社会地位和金钱并不是真正的人生奋斗目标,需要将履行社会责任和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实现自我的途径,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在课堂总结环节,可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引导学生将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作为人生榜样,让学生立志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良好公民,并为之不断努力。
1.2 明确“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高校的学生来自各个地方,部分学生家庭情况较为贫困,对未来时常感到迷茫,这就要求思政课程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对于因为家境贫困无法及时缴纳学费的学生,教师需要时时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可帮助其办理助学贷款,并深入学生的内心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高校的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成长较为特殊,部分学生不愿意认真听课,而且经常不听从教师的安排,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将其划分为问题学生,需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在课堂上让其展示优点,同时适当融入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逐渐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2]。
1.3 树立做学生良师益友的教育理念
大部分学生需要离乡背井到远方求学,仅靠传授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还需要教师的关怀,从中感受温暖的师生情。每一所高校都应充满温暖气息,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将理论教育和情感引导有机结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服务于学生,将以德树人贯彻思政教学全过程。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到了解、相信、尊重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以此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更不能将思政内容脱离实际进行夸大,只有从实际出发,有效融入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才能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充当家长、朋友的角色,以家长的姿态呈现时,需要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潜力;以朋友的姿态呈现时,需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以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帮助其解决问题、解答疑惑,才能真正做到学生良师益友。
2 重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思政元素
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各个学科的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在此基础上与思政课程理论相结合,形成不同学科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效果。但是从高校实际的思政建设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形式较为单一,而且思政内容比较牵强,一般只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学科很难和思政课程进行有效结合,更无法形成协同效应,导致思政课程和其他学科只存在形式上的衔接,实质上却是相互割裂,这样就无法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融入到高校课程思政中,也无法实现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在高校课程中的融入工作,并从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角度对思政课程进行深入挖掘,从而确定其中隐含的思政元素。针对自然学科类的思政课程,如果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的角度寻找思政元素,工作难度会相对提升,对于此类课程可从马克思主义方法的角度进行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其教育效果已经被多种实践活动证实,对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思政课程中存在着很多客观真理,在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真理的研究过程和发现过程,并归纳出人类获得这些真理性知识的规律。另外,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还是一种具有预见性的科學理论,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高校思政课程研究领域的前沿,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可以给予思政课程方法论的指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政课程学习思路。对于设计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政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阐述这类课程所经历的历史现象,开辟出研究课程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明确人类社会历史领域的发展规律。因此,利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对各专业学科进行深入挖掘,可将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课程教育融合在一起,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让其感受思政教育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认可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信仰。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学习活动中有效分析和解决思政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政核心素养[3]。
3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为思政课程指导
辩证思维方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它可以用在马克思主义思维领域中,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包含四个方面,即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逻辑和历史、从抽象到具体。在高校课程思政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需按照以下顺序应用辩证思维方法。首先,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此种思维方式需要先将思政课程进行分解,再将分解的部分融合成整体。其中分析需要以思政课程内容为基础,对重复的思政理论进行简化,在抽象作用下分析出思政课程的定律。高校在建设课程思政时,需要借助每一门专业学科,在了解学科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序的分解,明确每个学科的重难点,分析重难点知识和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确定知识点和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共同点,尽最大限度寻找出专业课程所隐含的思政元素。在此过程中,还应考虑使用综合思维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在思维领域中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属性进行有机结合,观察事物不同部分和属性存在的内在联系,使其成为统一性的整体,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传统的思政知识一般具有较强的分裂性,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建立不同的思维框架,而将马克思主义综合思维方法应用在思政课程中,可以打破以上固定模式,实现高阶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在传授思政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合理把控思政元素内容的教学时间,还需要明確思政教学的切入点,平衡传授知识和价值引导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分析和综合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不仅相互依赖,还需要相互渗透。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基于此,在建设课程思政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思政情况确定使用分析方法还是综合方法,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和目的,有效结合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实和进一步发展。其次,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历史思维方法需要对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一定的研究,逻辑思维方法则需要将历史的本质的发展线索展示出来,并按照逻辑方式呈现出历史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法,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思维方法可体现出唯物辩证主义,历史的起源就是思想进程的起源;另一方面可以按照自然逻辑纠正历史发展过程,按照知识理论总结历史发展进程,使事物发展更具规律性。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遵循历史,重视各个学科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教育背景、学科的实际教育情况、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制定特色的思政建设策略。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始终坚持逻辑思维方法,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理论性的总结[4]。
4 重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思政课堂实效性
4.1 依靠教学内容征服学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立场、观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当代世界情形和中国国情。思政知识理论比较深奥,教师需要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动的具体事例,采取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将思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和学生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在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后,可具备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2 依靠教学方法激励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程思政参与性,教师应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遵循双主体互动教学理念,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情景式等,将讲授理论知识、讨论交流、专题讲座、辩论活动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思想上认可马克思主义思维学习方法。
4.3 依靠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教师应将各种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模拟思政教学情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抽象的思政知识转为生动形象的图文信息和影视音频,使学生在享受视觉盛宴的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有一部分高校根据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建立了思政理论红色网站,其中包含大量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和思政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思政学习资料,以便其自主展开思政学习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思政课程扩展到网络上,使教学手段更加全面化和立体化,也体现出思政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从而调动学生的思政课程学习兴趣[5]。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主要教学途径,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融入工作,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思政课程教学理念,深入挖掘专业学科的思政元素,利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将不同学科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课程相统一,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现在我国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课程有效融合,才能成为高校改革的新起点,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开启下一个征程。
参考文献
[1]苏峰,朱晓梅.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的三种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理论观察,2022(01):26-28.
[2]朱燕玲.以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助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01):87-90.
[3]蔡文成,张艳艳.高校课程思政中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融入与贯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7):133-138.
[4]史洋,赵仲秋.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思维方法——基于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探究[J].中小学校长,2021(06):60-64.
[5]王凡.论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特点和规律[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