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形势变化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

2022-05-30赵公正郭芮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乌克兰油气欧洲

赵公正 郭芮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快速变化,特别是俄乌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导致外部环境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由于俄乌在能源、粮食等出口方面的重要地位,大宗商品市场首当其冲,价格水平在剧烈波动中明显上涨。虽然冲突带来的风险溢价可能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变化,甚至随着冲突结束而消失,但欧美对俄制裁短期内不会结束,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更为长远。更长期看,在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这场冲突的影响更为深远。

一、俄乌是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国

(一)俄是能源出口大国,出口通道对乌有依赖性

俄罗斯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第三大煤炭和原油出口国,且主要出口到欧洲。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版)的數据,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煤炭(仅次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原油(仅次于美国、沙特阿拉伯)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百分比分别达到25.3%、17.8%、11.4%。其中,85%的管道气、43%的LNG、35%的煤炭、53%的原油、54%的石油产品目的地为欧洲;56%的LNG、56%的煤炭、39%的煤炭进入亚太地区;13%的管道气进入独联体,21%的石油产品目的地为北美。

乌克兰地处东欧最重要的通道地带,是俄罗斯油气输往欧盟的主要过境国。虽然俄罗斯油气出口通道的多元化削弱了乌克兰的过境国地位,但目前乌克兰天然气通道对于俄罗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欧洲以及过境国乌克兰本身,乌克兰天然气通道的重要性远大于石油通道。目前,欧洲约30%的石油、40%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乌克兰在俄油气出口中的地位直接决定了其对于欧洲的意义。具体来看,2018年欧洲进口石油过境乌克兰的仅占2.5%,而21.6%的欧洲进口天然气经过乌克兰。可见,乌克兰石油通道对于欧洲作用甚微,而天然气通道向欧洲运输了1/5以上的天然气。

(二)俄乌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世界的两大粮仓,是全球农产品市场的重要供应国。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2020年两国葵花籽油、小麦、大麦、菜籽、玉米出口量占全球贸易份额分别为53%、27%、23%、16%、14%。一些国家严重依赖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农产品。据UNCTAD数据,2020年,土耳其、中国、埃及、印度从俄乌进口的小麦、玉米、大麦、菜籽、葵花籽油占各国同类产品进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5.9%、23.0%、22.6%、13.0%。

(三)俄罗斯是全球金属的重要供应国

俄罗斯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和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特别是汽车行业包括铂族金属在内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国。俄罗斯是仅次于南非的世界第二大铂族金属生产国,也是仅次于智利的第二大精炼铜和铜线出口国。根据英国商品研究所(CRU)的数据,2021年俄罗斯供应了全球35%的钯金、10%的铂金、6%的铝、5%的镍、4%的精炼铜、4%的铜矿、2%的锌、1%的铅。其中,钯金和铂金是内燃机汽车催化转换器的关键成分。由于西方国家和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限制,所以催化剂中需要相当载量的铂族金属,因此俄罗斯此类金属供应中断对市场有显著影响。同时,俄罗斯的镍、锌和铅也是供应欧洲的大国之一。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期波动失序

自2月24日俄罗斯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因市场普遍担忧大宗商品供应前景,投机资本在期货市场大肆炒作,政治风险溢价大幅上升。特别是与俄乌出口密切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更加剧烈,部分重点商品价格波动完全失序。

原油作为大宗商品的龙头,价格剧烈波动令人瞠目。冲突发生后,国际油价连续突破每桶100美元、110美元和120美元三大整数关口,3月7日盘中一度接近每桶140美元的高位,创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但3月9日单日跌幅超过10%,3月15日重回每吨100美元以下。冲突八周以来,已有12个交易日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而去年全年仅有6个交易日发生这种情况。

欧洲天然气价格成为投机资本炒作的首要对象。3月7日,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TTF)日间价格在大约60美元/百万英热到110美元/百万英热之间巨幅震荡,收盘价较前一交易日上涨79%,较俄乌战事前上涨204%,价格震荡幅度历史罕见,成为大肆炒作的典型。总体看,欧洲天然气价格成为俄乌战事以来能源市场价格振幅最大的品种,其中7个交易日价格环比涨跌幅超过20%,而去年全年仅有8个交易日达到这种幅度。4月中旬,TTF价格跌回到29美元/百万英热,仅比冲突前上涨5%左右。

有色金属价格整体上行,镍价炒作历史罕见。伦敦铜、铝期货价格则分别在3月4日、7日创下历史新高,分别达到每吨10674美元、3849美元。由于投机机构对镍期货价格的恶意炒作,价格暴涨,成为又一个价格波动失序的极端例子。伦敦镍期货在3月7—8日大涨240%,刷新伦敦金属交易所成立145年来的价格飙升历史纪录。3月7日,镍期货价格涨到每吨55000美元,超过历史高点,涨幅高达90%。3月8日,镍价继续狂飙,突破10万美元关口。极端逼空事件迫使交易所暂停镍交易,并设置涨跌停板。3月16日重启交易至24日,前4个交易日收于跌停板,后3个交易日收于涨停板,价格完全操纵在大炒家手中。

农产品方面,黑海港口贸易遭到严重干扰,推高小麦、玉米等粮食价格,其中小麦成为主要炒作品种。冲突爆发后的11个交易日内,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10个交易日收盘价环比涨跌幅在5%至25%之间,且在3月7日达到历史新高,较今年冲突前大涨37.5%,其中9个交易日触及涨跌停板。4月18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达到813.25美分/蒲式耳,创2012年9月以来新高。

三、地缘政局推升国际大宗商品中长期价格水平

短期内,俄乌直接出口的产品及其替代品以及一些金融属性产品的价格仍将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较长期看,地缘政局将继续干扰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特别是能源和粮食,潜在影响将进一步显化,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进一步放缓。总之,俄乌战事对供应链的破坏,以及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可能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更为长远的影响。

从能源方面看,全球能源市场面临严重冲击。一是加剧全球油气供需的紧平衡状态。随着战事发展,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持续升级,欧盟首次针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欧盟理事会4月8日宣布对俄罗斯采取第五轮制裁,决定从8月起停止购买、进口或转运产自俄罗斯或从俄罗斯出口的煤炭及其他固体化石燃料。对于是否制裁俄罗斯油气,欧盟内部存在较大分歧,未达成共识。如果欧盟克服分歧最终实施石油禁令,将对全球原油供应再度形成巨大冲击。当前油气市场处在一个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各种突发事件,都会造成油气价格大幅波动。相对于石油,天然气供应更为紧张。去年冬季,欧洲遭遇“气荒”,价格暴涨。当前欧洲天然气库存降到了多年来的最低水平,淡季需要补足库存,否则今年冬季将面临更为高昂的价格。俄罗斯以天然气作为反制裁的武器,要求“不友好国家”以卢布结算,否则将面临断供风险,供需和价格博弈风险剧增。

二是地缘政局紧张会导致贸易流向转变、成本增加。从目前政局演变趋势看,俄罗斯和欧洲都将逐步减少对彼此的依赖,前者将加速“向东南看”,寻找中国、印度等能源消费潜力更大的市场,后者将加大在中东、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寻找油气替代来源。欧盟宣称,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摆脱对俄油气的依赖。近期德国、法国也频频与中东地区油气大国沟通,希望加大供应。不过,政治因素导致的油气贸易流向改变,经济性不再是第一选择,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和庞大的资本支出,因此欧盟能否摆脱对俄油气依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

三是全球特别是欧洲会进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俄乌战事使国际石油公司在政治压力下退出或暂停在俄油气业务。可以预见,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欧洲市场,客观上会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加大对节能、储能等新技术投资,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速度将高于预期。不过,由于光、风等可再生能源在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局限性,以及能源金属、稀有金属价格的高企,需要更大的可再生能源规模,转型成本将更为高昂。

从农产品方面看,俄乌作为全球农业大国,冲突直接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潜在影响不可低估。一是严重冲击俄乌粮食生产和出口。俄乌不仅面临粮食出口受阻和减产的问题,还都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措施,这将危及北非、西亚和中亚等高度依赖从俄乌进口的国家粮食供给,影响食品价格上涨。

二是影响部分国家化肥供应。冲突以来,对全球化肥供应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的俄罗斯宣布禁止出口化肥,加之经济制裁对俄罗斯贸易禁运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全球化肥供应紧张形势。化肥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对拉丁美洲、东欧和中亚等部分国家的粮食生产将产生严重影响,新年度农产品减产风险大增。

三是全球粮食面临供应不足风险,推动粮价大幅上涨。今年全球粮食生产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大,加之库存水平较低,粮食价格在疫情后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可能再次上涨。经济学人的报告预计,今年粮食平均价格将在2021年40%的升幅之上再涨近1/3。

四是全球粮食供给格局或将面临大调整。俄罗斯、乌克兰两国谷物出口占全球的1/3,俄乌战事不利于全球粮食供应链的平衡格局,增加了对北美的依赖,不利于全球粮食供应安全。

从更深层的影响来看,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大幅上升将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削弱全球经济增长潜力。由于冲突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再次上涨,预计通胀将维持高位,且时间更为持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预计,2022年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预计为5.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预计为8.6%,较1月预测值分别高出1.8个和2.7个百分点。俄乌战事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导致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缓。IMF还预计,2022年和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均为3.6%,分别较1月预测值下调了0.8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表示,因俄乌战事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去年9月的3.6%下调至2.6%。

四、思考和建议

一是加强价格形势分析,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加强价格苗头性、趋势性、倾向性问题分析研究,准确研判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形。持续强化价格監测和市场监管,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及时启动价格干预。加强跨境资本监管,谨防境外资本炒作。密切关注国内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异常波动,坚决打击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有可能受到冲击的行业和商品要采取超常规应对政策,尽最大努力保证国内经济和群众生活不受俄乌战事影响。

二是千方百计确保国内粮食稳产增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用好储备轮换和库存拍卖等手段,确保粮食供应稳定。合理安排农产品进口,推动进口品种和来源多样化。出台鼓励引导企业增加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进口。引导企业抓住时机提早锁定大豆进口货源。加大钾肥资源勘探和资源保障力度,提升国家钾肥储备规模,确保钾肥供应安全。

三是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确保国内能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全力保障煤炭现有产能稳产,有效扩大增产能力,增强煤炭供应弹性。紧紧抓住稳煤价这个“牛鼻子”,对冲国际能源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压力,进而稳电价,稳住能源价格的“基本盘”。保障油气进口渠道畅通稳定,特别是自俄油气进口,进一步完善多渠道能源进口格局。完善储备调节机制,增强运输配套能力和需求侧调节能力。提高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系统兼容性,“先立后破” 、安全降碳。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

猜你喜欢

乌克兰油气欧洲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失控的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