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文化英语词汇教学途径

2022-05-30李清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词汇词汇英语教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胡文仲认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教学必然包括文化教学”“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高职英语教学实质上是文化教学。中国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内容主要包含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

1 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1.1 是我国永远立足世界的迫切需要

国家的开放化、国际化和信息手段的先进化,不但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物质方面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国与国之间在思想意识和民族文化方面的交流。近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力度、强度让世界震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传承好、弘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思接千古积蓄前行的力量。英语是了解世界的窗口,是开启世界的钥匙,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刻不容缓;“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刻不容缓。

1.2 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弘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中国精神。包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始终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1]。中国精神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强大的基石。高职学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精神元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国精神、在校感悟中国精神,在职发扬中国精神、在岗诠释中国精神。

1.3 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培养成千上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结晶,承载了一代代中国人勤劳勇敢、知书达理、顽强不屈的开拓精神和奋斗精神。英语教学中融入承载中国文化的诗歌、故事、词汇、警句等,让学生通过读、唱、说和演的方式继承古人先贤的德行,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

1.4 是充实高职学生中国文化知识的客观需要

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中国文化渴望了解,但是,他们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够,交际上有障碍。如,在中国文化英语词汇的掌握来看:88.34%学生不能用英语流利地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国家新政策,73.24%不能用英语流利地向外国人介绍中国饮食文化,89.34%不能英语流利地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如“北斗导航系统”,78.55%不能用英语流利地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现代社会生活如“广场舞”,81.87%不能用英语流利地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大好河山如“港珠澳大桥”,79.09%不能用英语流利地向外国人介绍新时代习近平思想,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6.14%不能用英语正确表达出中国品牌企业如“华为”。按主题分类来看,学生最不能用英语流利地向外国人介绍的主题从难到易依次为科学技术、政治、地理、时代思想、社会生活、经济和饮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反映出学生对不同主题文化词汇的缺失情况。高职学生中国文化知识缺乏,交际障碍需要通过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方式来补充、打造和提升。

2 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英语词汇的教学现状及原因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授不够,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单词掌握较少,难以应对中国文化方面的交际,难以对中国文化进行英语介绍。也就是说,高职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缺失和失语症。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有以下3点。

2.1 高职学生是“英语单词困难户”

据了解,很多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的原因是害怕记忆单词,甚至有些学生对记单词感到“恐惧”,大部分学生词汇量不足1000个,且其中关于中国文化的词汇量更少。因此,英语词汇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难题之一。教师在教授单词时,要给予学生鼓励、帮助与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

2.2 教学中国文化知识涉及不够

这里的教学包括教材、教法和评价三个方面。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倡导“文化强国”,文化教育渗透语言教学被很多专家提倡,英语教材中增加了一定的中国文化元素或知识,但总体说来还是相当不够的。教师对以什么样的方式将中国文化呈现于教学的问题研究不够,考试几乎不考中国文化,这些均是造成高职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

2.3 教师对中国文化知识掌握不够

“教师一桶水,学生一碗水”。然而,调查中发现,只有49.09%的老师在课后主动获取中华文化。54.55%的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偶尔讲授中国文化。而近23.64%的教师竟不能讲授中华文化。高职英语教师自身中国文化知识缺乏是造成学生中国文化不足的重要原因。英语教学首先是词汇教学,解决了词汇教学便解决了英语教学的难题之一[2]。

3 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词汇教学的途径

作为一名一线英语老师,有必要也有义务把中华优秀文化和英语课堂的实际教学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和育人的双重目标。而从总体上来说,英语教学分为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三大块。下面笔者仅从词汇教学途径方面进行探讨。

3.1 借助教材主题内容,挖掘中华优秀文化元素,开展中国文化词汇教学

高职英语教材主题通常包含日常生活类和商务职场类。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一个主题的中华优秀文化元素,将与之相关的词汇通过活动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如,教师在教授“食物”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将代表典型中国文化的事物,如,东坡肉(Dongpo Pork),饺子(Jiaozi),春卷(Spring Rolls),麻婆豆腐(Mapo Toufu),月饼(Moon Cake),粽子(Zongzi)和火锅(Hot Pot)教授给学生。再如,教师在教授“科学”主题时,教师可以将中国古代和现代尖端科学技术词汇教授给学生,如,四大发明(four inventions)中的火药(Gunpowder),印刷术(Movable-type printing),造纸术(papermaking),指南针(Compass),高铁(High-speed rail),北斗(Big Dipper)和共享单车(Shared bike),超级稻(Super Rice),陶瓷(China)等。

3.2 编纂中国文化英语词汇手册,组织学生课前朗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面面俱到不可能,蜻蜓点水收效不大。教师可以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学生关于中国文化的兴趣点、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涉及面以及国家社会热点等,根据这些“点”,集体编纂中国文化英语词汇读本。充分考虑读本的难度、适度、效度和区分度;注重读本的兴趣性、有益性、灵活性、可读性和本土性。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很多学生不会拼读单词,教师对词汇读本要多加指导、要领读、要示范,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负担。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10分钟,组织学生朗读,养成朗读的习惯,并且可以将此朗读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项指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将该读本制作成音频,并配上二维码,学生可以扫码跟读。

3.3 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英语词汇大赛

大赛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检验学生能否做到“输入”和“输出”合一的方式之一。这里所说的英语词汇大赛,可以是单一的某种具体形式的大赛,也可以是多种具体形式的大赛。其具体形式有,词汇听写、朗读、问答、翻译、选择、描述(用肢体语言描述)、造句等。

3.4 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补足中国文化相关词汇

近年来,教学手段信息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广泛采用。教师要积极思考,将线上教学灵活化、最大效益化和形式多样化。目前,很多平台,如超星学习通,是集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活动发布、教学行为评价、教学过程监控的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英文版的中国文化资源(音、视频、图片或文本)上传到此平台,供学生反复学习和练习。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基础差和主动性不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制作或下载简短的中华优秀文化英文视频(可以带中英文字幕),学生学完视频后,教师一方面发布相应的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设置来自视频或拓展一些中国文化词汇方面的互动活动。

3.5 举办“中华优秀文化英语秀”活动

英语的交际性特点需要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中华优秀文化英语秀”意即:让学生通过唱、诵、演、读、跳、讲等文艺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秀活动,这既是一个输入的过程,也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知识和词汇得到有效的教学。

3.6 将中华优秀文化英语词汇纳入终结性评价中

“学”和“评”是密不可分,有效的“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能有效地实现“教学”。平日教学学生所学内容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评价。在我国高校,学生素有“60分万岁”、“考啥学啥”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将一学期所学文化词汇纳入期末笔试考试中,题型可以是选择、翻译、连线、简答或写作,以此来促使学生平日加强学习。同样,教师还可以将中国文化纳入期末口试中,即,给学生提供几个中国文化主题,让学生有选择性地来进行情景剧表演。

3.7 举办中华优秀文化体验活动

文化体验活动既可以根据教学主题来设计,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时间、事件来确定。如,在学习“茶”(tea)话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茶艺馆,体验中国茶艺,学习与中国茶艺相关的词汇,如:茶壶(tea pot),茶匙(tea spoon),红茶(black tea),黑茶(dark tea),花茶(scented tea)等。再如,端午节或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到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包粽子或做月饼等文化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可以教授如:粽子(Zongzi),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雄黄酒(realgar wine ),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等英语词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学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培养高职学生的家国情怀,充分发挥中华民族沉淀下来的勤劳、勇敢、智慧、开拓和进取精神是高职英语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中华优秀文化英语词汇教学需要高职英语教师不断思考、探索与实践。■

引用

[1] 李清,张诗甯.高职高专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再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3):100-101.

[2] 苏玉林.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渗透实践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65-6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专项课题项目“高职院校中华优秀文化英语词汇教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WYJZW-2020-2061)

作者简介:李清(1974—),女,四川广元人,本科,副教授,就职于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英语词汇词汇英语教学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