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服设计为课题的中学生合作探究性项目学习的研究
2022-05-30段扬帆
段扬帆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把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可以丰富美术校本课程,培养中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文章以校服设计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将传统文化贯穿于校服设计中,通过改变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校服文化,完成校服的设计,让学生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校本课程;合作探究性学习;校服设计;地方文化
一、研究背景
(一)符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要加强在教学中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美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全面加强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的本质是活动,其要求是在活动、讨论、交流、探究中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接受与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价值体验。
(三)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在校服设计课程上融入民族特色,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开发校本课程和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的坚实基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特色,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二、研究目的
第一,探究中国或者地方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可能性,培养学生尊重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识,提高审美修养。
第二,丰富美术课程与教学内容,将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多种模块学习相穿插,帮助学生建立较为系统的知识架构,提高知识的迁移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第三,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将合作探究的模式应用于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四,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我进步,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编修美术校本课程,创新美术课程,创建富有特色的校园艺术教育环境,形成学校艺术教育特色。
三、项目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设计
1.项目开发与教学设计
笔者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情,选择了中学预备年级的学生,开展校服设计课程。
2.项目教学目标
第一,使学生了解校服的由来、我国校服的发展历史、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校服特点等,并了解校服设计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同时,帮助学生结合现代服饰审美和上海文化特色,设计别具一格的校服。
第二,让学生查找关于校服文化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制作成展示板,观察、讨论、比较、调查、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校服文化特点和学生对校服的看法,引导学生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和探究,运用服饰设计的方法,利用不同表现手法和材料进行设计创作。
第三,通过欣赏与小组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乐于传承与学习,提高文化自信。
3.项目实施框架
项目实施框架如表1所示。
(二)项目的实施
1.第一阶段:项目的准备
课时:3课时。
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校服的相关知识,认识校服的代表意义,了解校服的款式、面料、颜色和图案等,增加学生对校服意义和文化的了解。其次,学生分组合作查找资料,进一步探究校服文化。学生可以利用信息资源,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 最后,学生按小组进行课堂分享学习,并把先前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出来。
2.第二阶段:项目的实践
课时:3课时。
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在此阶段,学生主要是根据项目计划书和学习任务单,主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教师作为辅助角色,帮助解决材料和技术上的问题。
(1)学习认识校服设计元素与方法
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设计思路,了解我国或者上海传统服饰具有的民族特点,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校服设计的元素,并向学生展示相关案例。
(2)小组确定设计主题,初步完成设计草图与设计方案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校园调查等方式,分析当下校服的优缺点,创作一个设计方案,记录作品的灵感来源、创新点和主题,完成作品的草图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先示范设计步骤,为学生提供服饰元素图片参考,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设计款式。
(3)小组绘制最终设计图并完成展示板
在考虑完作品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后,学生要修改并完善设计图,最终画在模板上。学生可以和教师共同探讨,也可以获取学生群体的意见等,再分工合作制作本组的发布会展示板,结合本组设计主题。
项目拓展: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作品,利用3DMAX技术制作出3D效果图,优化项目成果呈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第三阶段:项目的总结与评估
课时:1 课时。
实施过程:如图3所示。
(1)完成小组作品展示板与演示文稿
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合作完成小组展示板与演示文稿。其中,展示板包括设计图与设计方案和主题。教师提供制作工具有KT板、小刀、胶水等。
(2)小组展示与汇报
学生按小组在准备环节选择的探究内容的年代顺序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探究报告和作品设计展示。每组的展示时间为5分钟,清楚地说明本组的分工情况、设计主题、设计理念等。
(3)项目的学习评价
小组展示作品后,先自评作品,其他小组结合评价表,对作品提出建议。所有小组展示完后,由教师结合评价表做出师评。最后综合自评、互评和师评结果,评选出奖项。
(4)奖项和评分要求
第一,在每个小组展示介绍后,学生要针对自主探究、作品设计、展示、小组合作四个方面,在各组的评价表上点赞画爱心。展示结束后,各个小组将评价结果交给课代表进行统计。
第二,根据各个小组在四个方面的表现和场外投票,选出最佳探究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展示奖、最佳团队奖和最佳人气奖,发布会结束后进行合照留念。
四、项目学习的成果
以第一小组为例,如图4和图5所示。
五、校服设计项目式学习课程开发的意义
首先,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校服历史文化常识,掌握设计服装的基本方法,提高鉴赏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美术素养,加深对校服设计的认识,感受其独特魅力。
其次,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充足的审美创作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融入文化特色,结合校园文化。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秀文化资源,巧用各种方式,把它加入美术教学,丰富美术课程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美术教育与文化紧密相连,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中華文化。
综上所述,教师运用合作探究性学习开展校服设计课程,既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合作探究能力,转换学习方式,又能让学生继承传统,了解文化,将美术教育与文化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王婷婷.论中国学生校服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