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孤独(节选)》阅读教学设计与思考

2022-05-30孙彦阁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8期
关键词:里亚诺布恩迪亚阿尔卡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一部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色的经典代表,也是拉丁美洲历史发展的缩影。在小说创作手法方面,马尔克斯以独特的笔触将现实与幻想融于具体创作,利用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一百年的传奇经历和马孔多的变化来映射拉丁美洲的历史变迁。其中,作者以宗教典故、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想象原型,构建了一个虚幻而真实、似是而非的瑰丽世界,“变现实为幻想而未失其真”,从而成为拉丁美洲20世纪文坛的经典之作。此外,哥伦比亚近70年的内战史也成为《百年孤独》的描绘對象,作者借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命运呈现将其中的暴力、欲望、虚伪和愚昧充分阐述。该小说出版以后,引发巨大反响,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足见其影响力和地位。

一、教学目标设定

(一)通读《百年孤独(节选)》,理解《百年孤独》中新奇、独特的“倒叙”手法应用,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体悟《百年孤独》“百年”和“孤独”具体内涵。文题具有“题眼”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题目为《百年孤独》,何如理解“百年”和“孤独”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三)以时间的跨越维度、语意的转折和叙事的魔幻新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魔幻现实主义”是“魔幻”与“现实”的结合,但又不是简单的主义叠加,该流派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美学特色和创作风格,需要学生用心去体会和感受,掌握该流派的创作特色,更好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二、教学过程展示

(一)教学导入:以“回忆”引导解读

以“马孔多变了样”为关键品析句,关注马孔多的历史转变。对处在初始状态的马孔多来讲,面对现代文明的猛兽般冲击,马孔多人由此产生了失忆症和失眠症,引导学生对其背后的逻辑和内在意蕴进行解读回忆,由此导入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即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百年孤独”的具体含义以及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解析。

(二)以“主问题”串联文本解读

1.对《百年孤独》中“百年”的具体探究

(1)名字反复强调。根据对《百年孤独》中的人物梳理,马尔克斯“刻意”对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姓名反复强调。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有意为之的设置意图。例如,从马孔多的创始人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的名字以及他的第二个儿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为始,布恩迪亚整个家族中男性名字均是“奥雷里亚诺”和“何塞·阿尔卡迪奥”为组合的命名。通过人物名称的梳理,《百年孤独》全文有五位叫何塞·阿尔卡迪奥的人,二十二位叫奥雷里亚诺的人。从姓名的反复程度和数量来看,作者马尔克斯正是通过对姓名的反复强调来“刻意”安排对拉美历史意识的重视。较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名字的观念,拉丁美洲不避长辈名讳,而是从纪念和尊重的角度以长辈名字为新生儿命名。正是在反复的名字强调中,马尔克斯将布恩迪亚整个家族世代的性格特质有意彰显。

(2)由命名而得出的性格定论。根据小说中乌尔苏拉所言,在百年的家族名字命名传统中,她认为家族的整个性格可以从名字中获得直观感受,即名字中叫“奥雷里亚诺”的族人,一般都富有洞察力且头脑敏锐,但往往性格很孤僻;而所有名字叫“何塞·阿尔卡迪奥”的族人则富有上进心和事业心,但往往性格直爽、冲动且带有显著的悲剧命运。

(3)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和第二代两个儿子何塞·阿尔卡迪奥和奥雷里亚诺的性格特质。作为马孔多的创始人,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极富创造力和冒险精神。例如,在青年时他以“拓荒者”的精神引领大家去寻求新家园,并以足智多谋的策略创立和管理马孔多小镇,最后受到了村民的爱戴和喜爱。同时,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又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产物。他既具备实干家的智慧和勤奋,又有幻想家的天马行空;既富有创造性,又有不切实际的奇思和执着。第二代长子何塞·阿尔卡迪奥,尽管在“节选”的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是我门可以从注释中乌尔苏拉对其离家出走时的不断寻找,以及文中的“他并没有出现,吉卜赛人也没有带蛇人来”中推断出其鲁莽、意气用事的性格。其次,第二代中的次子奥雷里亚诺性格沉着稳重,头脑灵活、善于思考,从选文中所述的“在被遗弃的实验室,他从早到晚全神贯注地探索,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从而掌握了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他失去了青春期应有的甜美童音,替而代之的是沉默寡言,但却有了出生时的执着眼神”可以窥见。尤其是当“失忆症”侵袭马孔多时,奥雷里亚诺灵活地提出“贴标签”的办法。此外,预言也是他的本领之一,根据选文中所述,他预言了孤儿丽贝卡的到来。

(4)布恩迪亚家族图谱的梳理。纵观全文,尽管“阿尔卡迪奥”们和“奥雷里亚诺”们的性格截然不同,但对于家族创始人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来说,两者的个性有机共存于其性格之中,只是在家族的延续中,两种个性被“分配”于不同的子孙身上,并体现为“本我”的感性冲动和“自我”的理性克制两种对立的性格特质。从性格上讲,整个家族的子孙在两种性格之间反复强调并不断印证,从而激发了读者的“命运轮回感”。因此,从名字和性格的刻意设置来看,家族中的每个人都具有先辈早已建立的性格模式并受家族血统的支配,这也是马尔克斯淡化个体性格、强化家族整体特性的具体呈现。伴随着名字和性格的轮回,在长达百年的时间中,马孔多小镇也经历了从创建到兴盛再到衰微灭亡的过程。

(5)名人采访的“百年”。在一次对作者马尔克斯的采访中,记者提及如何为何以“百年孤独”命名该小说。马尔克斯曾这样说:

关于小说的名字,我是在写最后一页时突然想到。在此之前,对小说的名字我完全没有界定,而且早已放弃“家”这个名字。同时,我也做过做具体计算,并发现不止一百年的孤独,但把它称为“一百四十三年的孤独”又显得唐突,所以我索性取了个整数,事实证明这是明智的。

2.对《百年孤独》中“孤独”的具体探究

对“孤独”的探究,可以引导学生聚焦于家族前三代人的分析,具体包括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阿玛兰达·阿尔卡迪奥和丽贝卡,在孤独形式上和孤独原因上每个人都有具备个体性,而所有的孤独都是心灵封闭的结果,从而导致个体灵魂的痛苦和漂泊。

(1)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因聚焦于马孔多的管理和治理,他的孤独是思维上的孤独,是与常人思维格格不入的孤独。

(2)乌尔苏拉:因聚焦于家族事务的扩展和处理,她的孤独是身体上的乏累和心理上的不被理解。

(3)奥雷里亚诺:因聚焦于遗弃的实验室,他的孤独是父母对子女的漠不关心。

(4)阿玛兰达·阿尔卡迪奥:因聚焦于土语而拒绝学习西班牙语,她的孤独也是源自父母的遗落。

(5)丽贝卡:聚焦于吸吮手指和吃土,她的孤独则源于父母的早世而到处流浪。

3.对魔幻现实主义元素的挖掘

(1)时间维度的跨越性。从选文的第一段中,我们可以明确第二代家族成员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在家族中的位置。结合对文本的解读,整篇小说以对他的描述展开,即“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1]作者从现在、将来、过去的视角将时间观予以描述,从而构建了一个既能指向未来,又能回溯历史,但又对现在不确定的时空维度。马尔克斯曾说,“在一定程度上第一句话所用的时间甚至比写完全书都要费时间,因为开篇是小说的基调,是全书风格和结构的原点”。[2]正如路遥对《平凡的世界》题目和开篇的構思一般,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和构思,却将整本小说的结构性和宏伟性如聊家常般娓娓道来,读来耐人寻味。例如,在第一段中,作者以具体时间开篇,即1975年的某月,期间穿插了对惊蛰后雨雪的描述,最后再以“冬天的即将过去”和“春天的没有到来”将时间的多重维度予以呈现。因此,优秀的小说第一句和第一段往往决定了小说的整体水平。对于《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马尔克斯以三个时间维度呈现了叙事的复杂性和时空性,从人物关系、情节安排和气氛营造上构建全文的话语,最终体现出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独特的历史沧桑感。这种独特的倒叙法既可以做到“瞻前”,又能够灵活“顾后”,从而实现叙事的循环往复。奥雷里亚诺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回顾童年的记忆,尽管时隔多年,但“历久弥新”,这也是作者对童年经历的具体回忆。因此,这种倒叙方式也可以称作“预叙性叙事”,即对人物未来命运进行预言性交代,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个主要的时空表达方式。

(2)叙事风格的魔幻性。正如祖母讲故事的风格,作者在不动声色、充满自信和胸有成竹中将故事娓娓道来,叙述自然,语言质朴。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才有品评者说马尔克斯的描绘如儿童般诉说,这正是魔幻现实主义在叙述方式上的魔幻性。

(3)语意转折的多变性。以选文中丽贝卡出现情节为例,“信中提到的名字和末尾的签名都清晰可辨,然而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都不记得有这些亲戚,也从不认识叫这个名字的写信人,更不用提还是在遥远的马纳乌雷,从女孩那里也无法获得更多信息”。可以看出,马尔克斯在“然而”“也”“更”“也”的转折词汇中将语意的迷离之感有效呈现。面对真诚和清晰的信件,布恩迪亚夫妇却不记得曾与他们有过亲戚关系,尽管他们的名字和署名非常清晰,作者刻意将亲戚关系的质疑性体现出来,这正是魔幻现实主义虚实结合、亦真亦幻但又不失真的表达特点。

(4)现实与梦境的交互性。交互性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特质,以丽贝卡的梦境为例,她的梦境芬芳斑斓,并能够在他人梦境中自由穿梭。作者正是以这种荒诞的表现手法将生与死的界限进行虚构,从而将现实与梦境的模糊性和交互性有效呈现。这种现实与梦境的交互增加了小说的魔幻色彩,让小说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艺术的张力。

三、教学小结

根据略萨对《百年孤独》的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化对文本的认知,即作者通过对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百年魔幻、传奇经历的叙述,将马孔多小镇百年的兴衰发展消亡史进行了宏观意义上的描绘。因此,从孤独的家族到孤独的民族,从个人的命运到民族的命运,从本土文化的愚昧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作者在“以小见大”中体现了不同文化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民族精神状态的孤独,这也是马尔克斯的伟大之处。

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和家族图谱的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对“百年孤独”的具体内涵进行了初步探究,从孤独的形式和孤独的原因等方面阐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史”,并在此过程初步了解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马尔克斯正是借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并以神学、传说、民间故事为载体有机糅合,再通过荒诞和夸张的表现技巧回忆历史,映射现实,从而使小说既充满奇诡荒诞感又在很大程度上隐含了历史的真实。诚然,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文学的爆炸也迅速席卷了全球,并对中国当代作家如余华、莫言等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整本书阅读”概念,引导学生结合“自读”和“课外阅读”拓展课后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完成相关作业,例如对小说开头和结尾内容的概括。

四、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需要立足于文本内容,并对作者介绍和创作背景进行充分解析,从而将教学过程真正进入学生心中。在教学特点上,首先要做到“不蔓不枝”,能够以“主问题”的大局观直入主题,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第一步;其次要做到“既蔓且枝”,在授课形式和文本解读上既能做到问题突出,又要在情感上细腻化处理,从而显示出与众不同。例如,在以“主问题”为前提的教学设计中,作为教师,不必急于凸显主问题,而是要在心态上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抓住文本中的细节描述,在对文本的自然解读中逐渐深入到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的世界中去,最终体悟百年孤独的具体内涵。因此,“既蔓且枝”是带有教师教学特色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尊重,同时也是教师内心澄净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马尔克斯.百年孤独[M].南海出版社,2020.

[2]杨照.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孙彦阁,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里亚诺布恩迪亚阿尔卡
小金鱼与奥雷里亚诺上校
拉丁美洲的“百年”与“孤独”
切尔诺贝利遗迹
惨遭灭口的调查记者
惨遭灭口的调查记者
阿尔卡之死
阿尔卡之死
无处安放的百年孤独
别具一格的“美国式”音乐风格——浅析约翰·科里亚诺《第三交响曲“大竞技场“》的创作思维
聆听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成长的内心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