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体观下制定学科单元教学目标
2022-05-30韩磊
韩磊
新高考改革以来,在面对“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新评价”的四新情况,教育对课程与教学整体性要求变高,整体性的教学设计、整体性的教学理解、整体性的学习也成为一线教师重要的研究方向,2017版数学新课标中“整体”一词也被多处提及。作为一种体现整体的教学设计方式——单元教学设计也被很多教师及学者重视,如何做单元设计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单元教学设计的引领要素——目标设计出发,结合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来分析如何做目标设计,并阐述目标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整体观的理解
2018北京高考理科第16题立体几何大题有两个证明的设问,第一个是证明一个面面平行,另外一个是证明线面相交,和往年的高考题对比,问题的设问方式和证明题的个数都发生了变化,在高考结果的数据来看,第二个证明线面相交明显和第一个证明差别很大,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不言而喻的是新高考改革的评价杠杆已经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这种设问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真正地理解数学,理解点线面位置关系的话,学生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甚至做不出来的情况,事实上该题的本质还是对于线面位置关系的考查,如果学生能从平行这一特殊情况出发理解到不平行也就是相交,那么该题也就和平时训练较多的证平行产生关联,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我们不禁要问,是教学出了问题,还是学生理解的问题呢?学生有没有建立起位置关系的整体认识与把握,学生是否在该部分真正地从知识、能力、素养的角度得到培养,就需要我们问一问我们的教学了。仅仅从我们已有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不断强化一些固有的题型与方法,那么学生面对这样的设问就会出现慌乱,甚至在考场出现所谓的崩溃情绪。这说明高考评价在撬动我们的教学发生改变,需要我们从整体的角度设计课程。整体观就是要从育人目标、教学目标、评价方向来看待我们的教学,来实施教学。
2017年9月北京考试院陈志国老师发表篇题为《直面新高考:“考”“教”如何无缝对接》,文章提出三个观点:一是,从培养什么人出发,应树立激励式命题理念,把考试变成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二是,从为谁培养人出发,应坚持文化立意和价值观立意,强化育人导向;三是,从怎么培养人出发,应发挥高考“反拨”作用,以考试改革撬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这里面提出了育人目标的导向,也提出了考试评价作用要反过来拨动培养模式的变化、教学的变化。而教学设计是教学的核心,需要我们做好设计,基于以上的感受,其实就是考试评价、教学和育人目标三个方面在相互作用,教学和考试评价都在作用于育人目标的落地,我们需要解决“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实现整体观下的教育教学”的问题。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落实每一个设计的目标是否有整体性。目标制定的合理、恰当、有效决定了教学的有效、育人目标达成以及评价效果。
目标制定的基础——单元要素分析
谈到目标制定,我们不禁要思考:要做目标设计,要完成的设计基础是什么?事实上,很多教师凭借一些个人经验,或者更多的是先思考如何实施教学内容,而目标成为最后完成的设计和可有可无的东西,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在教学设计中屡见不鲜。正是存在这种现象,也就出现了一些低效的课堂,很多时候课堂真正实施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设想都没能得到很好地实现,这里面的本质的问题就是目标不清。所以要做好单元和课时目标设计就需要先做好准備工作——单元要素分析。
最新的《课程标准》中给出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基本上包含前期准备、开发设计、评价修改三个模块的要素架构,单元设计的基本环节就是三个:要素分析、制定目标、具体设计,事实上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发现,其实目标既是我们整体单元要素分析后的结果,也是后面具体设计的基本指导,如果目标设计到位了,我们的具体课时设计才有意义,才能真正实现目标。事实上我们的具体课时设计在目标设计的过程中是要结合课时设计去考虑的,也就是要把课时设计当成目标制定的“土壤”,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通过课时来实现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要素如何分析,也有很多专家做了这方面的研究,新版课标也给出了每一个要素的设计要点,具体要素与内容如下:
数学分析:一是本单元内容的数学本质、数学文化以及所渗透的数学思想等;二是本单元内容在本学段数学课程中的地位;三是本单元内容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本单元内容在数学整体中的地位;五是本单元内容与本学段、前后学段以及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课标分析:一是课标中对单元内容的要求;二是课标中对单元内不同内容要求的关联。
学情分析:一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预备状态;二是学生对即将要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三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情感态度;四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以及风格。
教材分析:比较新旧教材以及不同版本教材的异同以及概念、引入情境、创设例题、习题的编排方式等。
重难点分析:一是单元整体教学重难点;二是具体课时重难点。
教学方式分析: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主体性)。
实践整体观下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分析
在完成好单元要素分析之后,我们该如何从这些分析内容,挖掘出适合学情的教学目标呢?下面将以高中“平面解析几何”为例分析在做好要素分析之后如何制定单元目标的策略。
结合课标目标,分析小单元目标的内在关系 我认为,单元设计目标至少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小模块的目标,这一部分可以以课程标准作为参考去设计,如果仅仅停留在这,其实这和传统的教材分析没有什么区别,我们需要从这些分部分的目标去提炼分析出第二部分的目标,即单元的目标,这里我提出目标制定的四个原则:整体性、层次性、梯度性、阶段性,这四点将是我们制定目标的关键。下面我结合“平面解析几何”的课标目标来分析如何设计单元的目标:
一是直线。第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第二,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第三,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第四,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第五,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第六,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二是圆。第一,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第二,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是圆锥曲线。第一,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第二,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第三,了解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以及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第四,通过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第五,了解椭圆、抛物线的简单应用。
整合小单元目标,统筹设计体现知识的层次性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需要结合小单元目标,分析小单元的知识目标的逻辑线条,重新梳理,在平面解析结合部分的知识目标上,呈现出:从几何到几何、几何到代数、代数到几何、代几综合这样四个层次,这也正是解析几何中坐标法的本质逻辑线条,当然这个层次性还要体现在每一部分知识要求上,要抓住关键词:了解、理解、灵活运用等行为动词上,这些词语体现出目标的层次性,也反作用于教学的课时设计上。
以知識目标为载体,从阶段性、层次性多个角度思考素养能力目标的达成在梳理能力和素养目标上,这也是单元目标设计的亮点和重点,和以前分课时设计的区别也在这里体现,以前目标的设计,特别是能力与素养的目标要么仅仅写在纸面上看,要么在实操落实上并没有更多的考虑。而在单元教学的目标设计上我们要结合知识目标,以其为载体,体现阶段性的目标落实,分层次推进,我们将目标落实在素养的角度有三个方面,其中,每一个方面从不同教学的小单元阶段有不同层次的目标设定,笔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养和能力目标的落地。例如《平面解析几何》这一单元的素养与能力目标设定上主要体现在直观想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三个维度,其中直观想象素养设定为“在学习解析几何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很好的运用‘数与‘形一致性来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运算素养设定为“能够运用算理进行运算,在经历严格的逻辑运算推理过程中,体会坚韧的学科精神”;逻辑推理素养设定为“掌握坐标法,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转化思想”。
小结
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只有做好目标设计,我们才能有方向,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但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上,更需要结合课时设计,从整体上在制定的时候就要指向落实,就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策略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所以在制定过程中我们要把握以下四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从单元整体角度来定目标,从最终能够实现的目标的角度来制定,从学生评价的角度来制定目标。二是层次性原则:要体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层次性,一层层制定,要将最难的素养目标落实在学生单元知识学习上。三是梯度性原则:目标制定要体现学生从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的四个层次。四是阶段性原则:同时也要体现知识的学习的不同阶段,从单元不同章节的学习中,从知识的难易、逻辑线条等角度分阶段落实和制定。
整体观下的目标设计是一种理念,它需要教师以更加整体的观念去思考现在上的每一节课,需要思考如何统筹各要素的关系,设计好教学活动和课时,把教学活动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放到单元教学的大系统中考量设计。整体观是教师对于教材的整体整合,连贯地理解目标,关注前后内容,关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方向性。当然我们也要在设计中考量如何实现学生的整体性把握才是真正的整体观下的设计,这需要我们所有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