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2-05-30尹晓波

关键词:中华幼儿园传统

尹晓波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幼儿园教学肩负着传承的重任,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更要注重挖掘课内外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让幼儿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 幼儿教育 人文素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8.038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教育肩负着传承的重任,应该融合于传统文化之中。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挖掘各种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让幼儿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其精华,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

一、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的重要性

我国在幼儿教育的理念、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益,但是也有失落。其失落主要表现在:忽视了记忆在奠基教育中的作用,忽视了诵读的教学方法,忽视了中外经典的选读,忽视了中外经典在幼儿“童蒙养正”阶段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我们提倡在幼儿心灵最纯净、模仿力最强、记忆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补上这一课,让他们从小就接触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让这些经典作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反刍、内化,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通过古典文化的潜移默化,陶冶其性情、健全其人格,培养聪明健康、知书明理的下一代。

我们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简单表述为:用传统文化的经典来育人,从行为规范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着眼未来,对幼儿的一生负责,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德行基础。

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为了“颂千年经典,兴传统文化,铸中华灵魂,开世界眼光”,将孩子们培养成为有深广文化底蕴、心灵完美、体魄健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希望通过经典文化的潜移默化,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启迪其心智、健全其人格,不仅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记忆力,还要涵养其一生的品格根基,将孩子们培养成为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同情心、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将他们培养成为过目不忘、过耳成诵、学贯古今、才通中西、学识渊博、文理兼通的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志当存高远”,我们要将孩子们扶上巨人的肩膀,让他们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去俯视世界。

二、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指导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综合性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习的乐趣。充分利用综合性游戏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如端午节来临之际,笔者引导大班幼儿查询了解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以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指导幼儿基本的掌握和了解这些知识。另外,笔者还组织大班的幼儿缝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形状各异的香囊,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情趣。走近屈原、选艾叶、佩香囊、吃粽子……一个传统节日,学生从各种游戏与实践活动中,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从中锻炼了动手制作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综合游戏的活动中,把这些传统的节日穿插进去讲,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加强了他们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回顾,这样的课堂生趣盎然,这样的文化传承意义深远。

三、从小积累古诗文的背诵,增加知识储备,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了我们民族太多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作为教师,把古诗文作为塑造幼儿的优秀素材、着力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载体,最大限度地弘扬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如:适合幼儿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是家喻户晓的儿童启蒙读本,三字一句,朗朗上口,这些蒙学读本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大量的生活日用常识,能够激发幼儿的閱读兴趣,在内容上还比较注重伦理道德教育。现代家庭大多忽略对孩子的品行教育,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教学中渗透传统德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幼儿时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蒙学读本中幼儿可以积累知识,为小学、中学、高中乃至大学的传统文化学习做好铺垫。

四、落实传统文化要从行为规范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

品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净化人们的思想,培养造福社会、普利人群的观念,培养看轻小我、顾全大局的襟怀。中华传统文化是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对现行学校中的常规品德教育课程是一个很好的补充。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中的智慧,通过先哲们的风范,来熏习我们的下一代,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孩子们的茁壮成长指日可待。

幼儿时期是智能发展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幼儿时期的儿童擅长背诵的特点,让他们接触古今中外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让这些经典作品植根于他们的心灵深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内化,使之成为他们一生中良好行为习惯的源头活水。

从童蒙养正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认为:在幼儿园中实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初期目标应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接触,使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接受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将来能成为真正的“四有”新人打下一个基础。因此,我们将幼儿园中具体的教学要求定为如下五项:

1.通过文化经典的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尊敬师长,听教师的话;培养同学之间友爱合作的团队精神,让孩子们学会主动交往、礼貌待人;学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勇于表现自己、敢于在任何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生活比较有序、爱护周围的环境;热爱劳动、热爱集体。

2.通过反复诵读经典著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养成喜欢诵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并能逐渐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运用。

3.每周听熟一首经典乐曲,看熟一幅经典名画,学会一两个形体训练方面的舞蹈动作。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经典音乐、经典名画等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4.每天讲一个德育故事,并要求每个学生也讲,相互讲、上台讲、回家讲。在进行德育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胆识和表达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5.培养亲子关系,构建和谐家庭。教育孩子要孝顺父母、听父母的话;鼓励孩子们每天回家做一件利人的好事,例如回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拿鞋子,见了长辈要问好,吃东西时要让长辈先吃等等。我们要求家长给予积极的配合,请家长与子女一起学习经典著作,这样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家庭的和谐气氛。

五、在幼儿园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法

总的说来,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反复诵读为主,读用结合,学以致用。浅显的内容可结合实际适当讲解,难的内容少讲解,留待孩子以后在人生道路上慢慢体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些相关的故事,或组织孩子们就学习的内容进行表演,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下面分四个部分进行介绍。

1.六字真言

中国台湾王财贵教授提出的教学方法是六字真言:“小朋友,跟我读。”就是让孩子们跟着教师(或录音带)读念,像唱歌一样。这种教学方法,在幼儿初学传统文化的阶段效果很好。

2.培育“园风”

我们在本园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等几个班级中,普遍开展诵读活动,要求幼儿园中人人诵读、天天诵读、大量诵读、整篇诵读、快乐诵读、反复诵读,养成朗读的习惯,全园书声琅琅,让读书声响彻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形成朗读的风气。

3.背诵和体悟

学习传统文化,除了知识的了解之外,还须要有体悟。背诵是体悟的重要条件。按照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十四岁以前的孩子大多只是背诵,十四岁以后再由师长加以讲解。现代心理学证明,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心理特点也是不同的。在幼儿阶段,强化记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开发和锻炼了孩子们的记忆能力,而且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读用结合,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慣

我们要求教师用具体的事例或讲故事等方法,去启迪孩子们的孝心,或者组织孩子们就学习的内容进行表演,并且尽可能做得生动活泼和有趣,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对小朋友们,则要求在大体理解教材意思的基础上,以“实践”为主,身体力行,句句做到,天天对照落实。例如,每天放学前,教师都要给孩子们留“作业”,内容是让孩子回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天孩子们要向教师汇报:“我给爸爸倒水了”,“我给妈妈拿拖鞋了”。然后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哪个同学做得最好,我们大家都要向他们学习……

六、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给传统文化加入现代新理念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3至4岁幼儿多用涂鸦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象征性的表达;4至5岁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或形状表现事物,5至6岁幼儿可看到对事件、情节的表现。他们大都喜欢颜色鲜亮的事物,对具有童趣性的对象更加感兴趣,所以在融入传统文化的美术教育活动中,选择适宜幼儿年龄特点或幼儿相对感兴趣的传统美术形式,刚接触传统美术教育时,也可先选择幼儿较为熟知的、易于操作或再创造的传统美术作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幼儿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慢慢体会传统文化之美,也使传统文化更加有效融入美术教育中。

中华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现代因素的影响,而并非原原本本的将其摹照下来,我们将其融入美术教育中时,就必须依据现代的教育情况取其精华进行合理再创造。除此之外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也是灵动的且富有创造力的,我们在探索学习传统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可加入更容易让幼儿接受的操作内容和方法。例如:在中班组织剪纸的手工活动时,可以对剪纸内容进行改变,并不一定必须要选择剪纸窗花, 我们也可以用对称的剪纸方法剪小鱼、小花等幼儿感兴趣的对象,这样既学习了传统工艺,又添加了新的美术元素,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七、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主题活动的结合设计方案

幼儿园的文化主题活动应反映大爱无疆教书育人精神实质。优选出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进颇具特点的学校文化主题活动,例如,在全体幼儿中进行趣味性体育竞赛会,在健身运动中塑造自立自强、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友好的精神;把中华传统文化与品德修养文化教育融合起来,举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唱儿歌比赛,让幼儿们以歌曲、民族舞蹈、等方式把中华经典演绎出来,在经典文艺活动中熏陶出色中华传统文化的品性;运用观念宣传手段,进行技术专业学习成果研讨会,把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如剪纸、画画等,展现给全体教师和幼儿,除此之外,进行非物质文化走进校园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感受非遗的特色。另外,更为喜爱中华传统文化;依靠观念宣传手段,进行学习培训中华传统文化习惯养成主题活动,灵活运用广播节目、橱窗展示和宣传栏等,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入幼儿日常生活。

另外,在学校环境中融进出色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要考虑到目前学校环境,融合办校特性,在学校环境基本建设中提升合乎办学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建设颇具特色的楼道文化、路面文化艺术、就餐文化艺术、校园内休息区文化艺术等。逐步在办学特色中融入出色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了校园的人文内涵,构建了自立自强、善心无私奉献的和睦教育培养环境。

在一体化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育的发展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幼儿园教育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国家和社会的资助与支持。完善教学设施,丰富教学资源,保障每一名幼儿平等地获得优质教育的权利。通过对幼儿园课程设置的研究,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幼儿自身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探讨,总结出更合理、更科学的教学模式,促进每一名幼儿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教学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责,民族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我们教师应本着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态度,帮助幼儿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孩子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让我国的传统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发出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把多梅《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幼儿园大班中的实践研究——以幼儿园节日主题教育活动的应然追求为例》,《华夏幼师》2018年第26期。

[2] 陆春明《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3] 朱楠、王雁《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职能的转变》,《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12期。

[4] 申仁洪《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发展:方向与路径》,《现代特殊教育》2017年第10期。

[5] 史威《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制订研究》,《开封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学报》2018年第9期。

[6] 萧睿《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中华幼儿园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我爱幼儿园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欢乐的幼儿园
老传统当传承
爱“上”幼儿园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