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提升探讨

2022-05-30王志伟姜云龙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提升路径实效性

王志伟 姜云龙

摘  要:隨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工作出现了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传统思政工作模式的实效性不断下降,在此背景下,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成为高校必须要深入思考的一个课题。文章对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系统论述,在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归纳了高校思政工作所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围绕所谈到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思政工作时效性的具体路径。希望通过对高校思政工作这一课题的深入探讨,了解把握导致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下降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给高校做好此项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4-0160-04

思政工作被誉为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的重要场所,做好思政工作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意义重大。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意识形态激烈碰撞,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烈,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冲击和影响,这意味着高校思政工作任务会更加艰巨。

一直以来,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情况并不太理想,大学生思想状况形势严峻,进一步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成为广泛共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反思这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思政工作实效性差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良好的思政工作方案,切实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充分说明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思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及目标,将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归纳如下: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最主要的目的,思政教育相对于智力教育、学识教育地位更加重要。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定型,看待各种事物还不够客观全面,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如果这一阶段思政工作不到位,那么大学生很容易会出现三观不正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有批判态度、创新意识,但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看待事物容易走极端,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对大学生的三观进行引导、匡扶、纠偏十分有必要,通过种种思政工作的开展,让大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人和事,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让正确的思想占领大学生“大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二)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高校思政工作主要内容之一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我国现行的社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百年持续探索不断丰富以及完善这一制度。

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适合我国国情,这一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无论是经济建设领域,还是在社会建设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彰显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未来,我国需要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将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高校在思政工作开展中,注重工作的实效性,旗帜鲜明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宣传,让大学生有政治自信、理论自信,成为坚决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追随者、支持者。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高校担负着为党育才、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责,努力做好思政工作,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愿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样才能够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最为坚实的人才支撑。

高校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重要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专业素养等,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多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开展好思政工作,能够让这一群体切实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并努力为之奋斗终身。

二、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目前高校思政工作领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思政工作实效性降低,具体分析如下:

(一)思政工作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理念落后的问题十分突出,高校思政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工作模式过于保守,没有能够做到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由此导致了这一工作的实效性下降。

具体来说,高校思政工作理念的落后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缺少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高校思政工作更多的是说教、灌输、命令等,居高临下的教育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观意识、内在动机,思政工作的开展没有较好地照顾到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心理诉求,这样的思政工作很难得到大学生的充分认同,也不利于这一工作时效性的提升。

二是缺少柔性工作理念,目前高校思政工作较僵化,缺少弹性、柔性,不能够根据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进行思政工作的调整,思政工作一刀切,既没有与时俱进地调整,也没有做到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优化,这自然会影响该工作的实效性。

三是思政工作与知识学习、法制教育等没有做到较好结合,德智体美劳没有能够齐头并进,思政工作处于一个相对单打独斗的局面,难以得到其他方面教育的有力支撑。

(二)思政工作開展协同不足

思政工作主体单一的问题在一些高校较普遍,从目前很多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思政工作主体仅仅是思政课程教师,而思政工作从来就不是思政学科教师独自承担的教育任务。当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时,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思政工作毕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仅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密切配合。

目前,高校除了思政学科教师、专职思政工作人员外,诸如辅导员、其他任课教师等教职工没有被纳入其中,这也就意味着思政工作开展方面难以形成合力,无法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的力量来实现思政工作目标。高校没有对思政工作目标、责任等进行分解,很多教职工都片面地认为思政工作就是专职人员以及思政课程教师的责任,与自己没有关系,在这一工作的开展方面充当“看客”,没有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自身的价值。

举例来说,高校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缺位,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联系很多,但是对于大学生思想关注却很少,也很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方面的问题,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的做法自然会影响思政工作的实效性[2]。

(三)互联网阵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深刻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了解外部世界,接收各种资讯,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用来上网。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互联网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加上大学生并没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信息“蛊惑”,产生一些不良的观念。如产生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盲目攀比、崇洋媚外等观念,甚至会对党和政府产生不信任,出现一些极端思想等。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高校思政工作开展中,互联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很少有高校在互联网平台上积极开展一些思政教育,没有能够抢占互联网这一思政教育高地,甚至在此方面出现了“沦陷”,这就导致了线下思政工作效果大受影响。举例来说,高校校园网络整治不力,没有在校园网、局域网上面开设、发布一些思政教育内容,网络没有成为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平台。

(四)高校社团载体作用发挥不足

高校各类社团众多,社团活动被誉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利用高校社团这一重要的载体平台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更有助于全面提升思政工作效果,因为社团更具有吸引力、号召力与凝聚力,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和喜爱。

目前,高校社团在思政工作的载体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一部分基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社团的概念只停留在组织活动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层面,且社团活动也多以文体娱乐性活动为主,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活动较少。社团开展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不足,单一枯燥、没有营养的高校社团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就如同鸡肋;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未在社团活动中拓展和延伸,活动创新力不足,从而制约了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渠道和方式[3]。

三、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提升路径

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提升难度颇大,围绕上文所谈到的各种问题,本文认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提升这一工作的实效性。

(一)转变思政工作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政工作需要树立起以人为本、柔性管理、服务学生、协同教育等理念,摒弃上文所谈到的落后的工作理念,这样才能够在正确的理念引导下进一步提升这一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进行思政教育。思政工作人员需要真诚、平等地给大学生提供思政教育服务,让大学生能够自觉地认同、接受思政教育内容。高校思政教育要尽量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多多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思政工作的优化调整。高校需要充分调研大学生的诉求以及个性等方面的客观差异性,引入柔性管理的模式,定期进行思政工作效果的分析反馈,从而制订更加切实有效的思政工作模式。

思政工作不应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应是“一刀切”模式,而是需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以及权变性,根据效果好坏以及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高校思政工作需要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党建工作等进行充分结合,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拓展、丰富思政工作内容,寻找这一工作与其他教育内容之间的契合点,从而提升这一工作的实效性。

(二)建立齐抓共管新格局

思政工作内容丰富,这一工作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因此建立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推动思政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这是高校的必然选择。高校需要建立起全员参与的思政工作新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将思政课之外其他学科教师、辅导员、学生家长、学校社团等主体引入思政工作体系之内,同时进行职责划分,让每一个主体都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思政工作开展方面形成合力。高校要自上而下进行思政工作体系的调整,成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要囊括学校不同组织机构的领导,小组组长最好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各个院系的分支机构,每一个主体都应是思政工作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举例来说,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内就需要有思政工作相关内容,即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思想上的引领者,要与大学生多多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学生思想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进行引导,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需要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抢占互联网思政工作高地

当前,互联网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需要充分意识到抢占互联网舆论阵地的重要作用,根据思政工作开展的需要,在互联网上开设专门的思政工作平台,平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新闻资讯、理论研讨、常识竞赛、思政主题相关活动等。可引入学习强国积分模式,鼓励大学生浏览学习相关内容,互联网平台也可与国内一些有影响力思政网站平台加强内容的协同,丰富相关内容。

同时,针对互联网信息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可加强网络的治理,至少要保证校园网的清朗,减少各种不良信息。思政工作模式方面也可更多地去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优化工作模式和方法,采用大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做好思政工作[4]。

(四)发挥好高校社团的载体作用

高校在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发挥社团载体平台的重要作用,将社团活动与思政工作进行充分结合,从而借助社团来提升思政工作效果。

高校社团活动需要融入更多的思政教育内容,传递给大学生一些思政知识、理论等。社团活动要以思想引领为灵魂,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团活动中,可先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切入点,在学生成员中宣传社会公益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提倡积极思想、改善社会风气、发扬奉献精神、构筑团体意识,在社会实践服务中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使思政教育在具体工作中被消化和认可,为广大学生建立思想阵地[5]。

四、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高校思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要提升这一工作实效性的迫切性以及重要性,这客观上要求高校正视思政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加强对于这一课题的调研,掌握思政工作的内在规律及技巧,从而全面提升这一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提升要多措并举,具体包括创新思政工作理念、建立齐抓共管新格局、打造互联网思政工作高地、注重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本文所提出的上述观点和结论,有对于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有对部分高校思政工作经验的借鉴,同时还有自身的工作体会,不过考虑到各个高校情况不同,加上自身的理解也必然有一些偏差,文中提到的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的具体路径并不能够照搬,而是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的提升依然任重而道远,未来依然需要高校在此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不断优化创新思政工作模式,全面提升这一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廖卢琴. “以人为本”理念下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1(40):42-45.

[2] 陶赋雯. 增强“微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J]. 红旗文稿,2017(23):36-38.

[3] 邵晶晶.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研究[J]. 山西青年,2017(20):99.

[4] 苏军. 增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实效性的思考研究[J]. 长江丛刊,2019(26):188+190.

[5] 陳雅琴. 强化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实效性探究[J]. 山西青年,2020(14):216-217+239.

(责任编辑:陈华康)

作者简介:王志伟(1989—),男,硕士,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姜云龙(1976—),男,硕士,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提升路径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