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策略研究
2022-05-30顾海霞
顾海霞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五千年来赓续不断。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规范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一方面,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前课程是学前课程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前课程不仅丰富了学前课程资源,也提高了学前课程的适用性。文章从分析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必要性入手,阐明应当从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幼儿父母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环境的创建和课程实践方式的创新几个方面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之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 融入 幼儿园 课程建设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8.033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对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延续中华文化脉络、全面提高人民群众人文素质、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等现实意义重大,能有效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幼儿时期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尤为重要,帮助幼儿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作为衔接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个人发展的幼儿园课程,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需要让传统文化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发挥耳濡目染的作用。
一、幼儿园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立德树人目标全面落实的需要
文化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标志。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不断选择和沉淀的结果,是激励每一个中国人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要对一切社会资源进行利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认识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向幼儿详细介绍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让幼儿认识人的多样性和差异化。《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德育和立德树人是第一位的,要求幼儿园强化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按照国策,要培养幼儿成为能够传承文化、融入社会发展的中国公民。幼儿课程要从总体目标、内容和方法上,综合考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幼儿的发展沿着正确的培养目标进行。
2.幼儿园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对幼儿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不仅明确提出了基本普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战略,而且高度重视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党的十九大更明确提出,让幼儿接受公平、公正、优质的教育。幼儿课程的价值观决定了课程的内容和幼儿教育的总体方向。学前课程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塑造谁、如何塑造人、为谁塑造人的根本问题。
这种价值取向最终会映射到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执行和教学评价上。能否塑造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再次发扬光大的中国公民,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今天,相关部门已将完成学前教育,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学前教育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水平。
3.良好品格和文化意识培育的需要
幼儿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萌芽环节,文化价值观是影响一个人发展轨迹的主要因素。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常说的,德育要靠六岁前的塑造,人生道路上的一切心态、习惯、走向,都可以在幼儿时期建立一个适度的基础。因此,幼儿园应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深入挖掘,丰富幼儿们的精神生活,培养幼儿们的观念和品格。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幼儿对文化的归属感,塑造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另一方面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对策
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和接受学习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同时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氛。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和把握,应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目标。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要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做到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在教学和接受过程中无压力,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较好的体验和快乐。
1.提升幼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师是接受过正规教育,对幼儿进行具体指导和培养的职业教师,具有歌曲音乐、民族舞蹈、美术绘画等技能。幼儿教师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层次特点和发展特点,能应用相关知识对教育进行分析,因材施教;能把握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适当的形式开展教育。教育专家强调,质量不高或者低劣的教育是愧对幼儿、家长和政府部门的。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的认真努力。核心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支撑点就是教师。只有有良知、有人文素养的幼儿园教师才能发自内心关爱幼儿。因此,幼兒园可以按照计划邀请文化人士到幼儿园举办培训讲座或系列文化讲座,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传授,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技能。幼儿园教师之间还可以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教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交流,讨论如何开展幼儿教学。幼儿园教师自我提升和教学的全过程也会带来快乐,幼儿园自上而下将产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特色的“教书育人”氛围。
因此,在深度学习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幼儿园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更加熟悉和了解,可以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的课堂教学中,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浸润幼儿的人生。同时,幼儿园教师自身也需要具备扎实的传统人文素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力、推理能力,不断完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使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促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2.重视幼儿父母传统文化教育,助推幼儿心灵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教育研究员赵忠心教授曾说过,父亲和母亲都是教育者,教育者首先要接受教育。赵教授认为家长对幼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界观和思想品德,表现为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人际交往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准则,二是基础理论和知识水平,即人文素养。优秀的教育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对幼儿的影响。家长作为与幼儿接触最密切的人,自身的素养为学龄前幼儿的发展带来了可操作的实践基础。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只有接纳父母的正确导引,在中国传统文化稳步发展的氛围中发展,才能主动接受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他们以身作则做好言传身教,胜过千万句说教。然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通常只注重幼儿知识的积累和课程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对幼儿优秀品格的教育。这可能是因为幼儿家长对文化教育和要求不一致造成的。众所周知,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幼儿教育的要求,他们期待着更加科学合理的育儿指导。
在我国社会转型升级的新历史形势下,多元化的观念、思想和文化的涌入,对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父母更难履行角色和责任。因此,家长的责任在社会上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幼儿家长继续进行文化再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幼儿园还可以按时或定期免费为幼儿家长提供中国传统文化水平的技能培训,从而延伸课堂教学,确保家园合作。每两周或一个月组织一次这种延伸教育,延伸课堂教学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亲子教育可以加入延伸教育中,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努力,增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友谊。家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实施方式和理解程度,将决定幼儿学习和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效果。因此,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长还需要为幼儿学习和培养中国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并让这种行为成为幼儿们学习的榜样。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的内在发展,更能打动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心。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是培养幼儿最直接、最好的方法。家长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给幼儿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未来。
3.创建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关键作用。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生活环境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应按照生活环境的建设和应用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当代教育中的课堂环境布局不容忽视。
首先,要在家庭氛围建设中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氛。可以将中国山水画、书法艺术、刺绣图案等作品挂在家里的墙壁上,尤其是带有中国水墨元素的工笔画,这是一种传统的艺术绘画,要引导幼儿们创造出多种遐想,领略国画的魅力。书法艺术和刺绣图案也是具有中国美学的传统手工艺品,幼儿从小就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其次,幼儿园教室环境布置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可以将民族乐器、中国结、灯笼、戏曲面具、文房四宝等摆放在教室里,贴上我国不同地方或时期的建筑图片、竖线装订本、剪纸画,在教室或过道墙壁上的贴上纸风筝、蜡染布、八卦图等,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处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归根结底,构建思想和意识的自然环境至关重要。在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各族平等的氛围中,接受和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塑造幼儿的健康心理如关爱、温暖和尊重等,可以为未来人们之间的和平共处种下种子。
我们的学前教育,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充分融合,让幼儿以幼儿园课堂教学和教育为主导阵营,课余活动作为媒介,重点开展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让中国传统文化打开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个性特质,丰富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在幼儿园管理中,要在幼儿个性化发展要求被满足的同时,提升幼儿园教学的品位,为塑造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奠定良好的时代根基。在家庭教育中,幼儿家长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教育非常重要。家长的人文素质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的追求。
4.创新课程实践方式,建设适宜的文化生态背景
首先要營造适合幼儿学习的氛围。要按照幼儿日常生活的独特文化历史背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氛围,将幼儿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
其次,采用游戏的方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英国著名文教人类学家奥伯格说,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文化的风采,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承方式。皮亚杰认为,边做边想是幼儿思维模式的特点,幼儿的思维和动作紧密相连。因此,传统文化和游戏可以紧密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亲身参与和认知感受。比如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可以玩民间游戏中的“踩高跷”“老鹰抓鸡”“鲤鱼跃龙门”等;在听和读的游戏中,可以诵读民歌和民谣;在亲子游戏和各种主题式游戏中,可以开展陶艺制作、写字、彩绘、民间剪纸、国画绘制等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将通俗文学、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传统礼仪文化和教育渗透到活动和游戏中,让幼儿们以多种材料和艺术表现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游戏中充分体验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领悟民族文化的精髓,提高活动参与的主动性。
再次,运用培育和浸润的方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要关心呵护幼儿,让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在幼儿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应融合幼儿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文化教育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们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由于文化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用中国传统文化塑造行为准则,不断培育师德师风,成为幼儿们社会公德的榜样,渗透和滋养幼儿的心灵,塑造幼儿的个性。要强化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密切配合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家庭对幼儿的影响。
最后,运用智能化的数字化方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数字化方式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了学前教育方式。数字化资源可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发设计微课、微视频等教学资源和在线课程。同时,利用多种信息形式刺激幼儿的感官,例如,利用唐诗宋词、元曲、古典诗歌、散文、中国戏曲等多媒体视频,配以精美的插图和图片,美妙动听的音乐等,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魅力,促进幼儿积极学习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幼儿园应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中,同时,为传统文化教育营造优良的自然环境,让幼儿在文化中得到培养,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深入幼儿心中,推动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倩、李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策略浅析》,《甘肃教育研究》2021年第6期。
[2] 贾莎莎《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路径》,《早期教育》2021年第39期。
[3] 龙正渝、霍力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与教师培训课程的一体化实践探索》,《中国教师》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