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问题解决到欣赏式探究:学校改进的模式创新

2022-05-30曹宗清王萌

中小学管理 2022年8期

曹宗清 王萌

摘要如何有效推动学校改进,是教育者、管理者与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效的学校改进: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一书提出学校改进不仅可以采用基于问题的模式,还可以结合使用欣赏式探究模式,通过欣赏最佳实践与放大成功经验,引领学校的改进。校长可以在实践中探寻学校改进的有效办法,用专业的表达方式撰写最佳实践案例,并在欣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和专业素养。

关键词 学校改进;欣赏式探究;最佳实践;专业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8-0060-02

在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有效推动学校改进,以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营造良好育人生态,成为教育者、管理者与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期出版的《有效的学校改进: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赵德成教授编著,以下简称《有效的学校改进》)一书从理论出发,由实践入手对学校改进做出系统性分析,可以对当下的学校改进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一、探路学校改进:从问题解决到欣赏式探究

学校改进是十分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视角看待学校改进,并基于相关实践探索提炼出不同的学校改进模式。作为一名教育管理学领域的资深研究者,赵德成教授多年来一直深度参与各种学校改进项目及与之紧密联系的校长领导力提升项目。在早期的学校改进项目中,他的团队采用基于问题的学校改进模式,强调基于第三方诊断发现亟待学校优先关注的重大问题,然后在深度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行动研究的思路推动学校改进实践。[1]基于问题的学校改进模式包括六个主要环节:学校现状分析-问题识别与诊断-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实施-进展评估-总结与反思。[2]27-30这种改进模式将行动研究逻辑整合到学校改进实践中,引导参与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与解决问题,增进了学校改进实践的研究性、科学性与有效性。

然而,基于问题的学校改进模式也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有校长指出,要开展学校改进,通常首先要找出问题并深究其原因。尽管这个环节很重要,是学校改进的起点,学校也知道要“直面问题”,但分析问题的过程或多或少地会涉及责任归属,所以在现实中会遇到寻找问题避重就轻、分析问题归罪于外、解决问题被动应付等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校改进的实效。为化解这些问题,广泛应用于企业变革、战略规划、组织文化、管理沟通等多个领域的欣赏式探究(Appreciative Inquiry)理论被引入学校改进领域,演绎成学校改进实践中的欣赏式探究模式。[2]35-39

欣赏式探究模式是以最佳实践和成功经验为起点,通过欣赏最佳实践与放大成功经验,引领学校的改进与发展。在这一模式中,最佳实践不是绝对意义上“放之四海皆准”即能在不同情境下解决同类问题的最好办法,而是在某种情境下能相对较好地解决某种问题的实践。[2]39这种模式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管理哲学与学校改进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问题模式可能产生的弊端,有利于在学校内创造开放包容、赏识信任、参与合作的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成员间的相互启发和共同成长。当然,每一种学校改进模式实际上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所以书中特别强调,“在实践中,我们还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不能由原来过分倚重问题解决,一下子演变成全面拒绝问题解决,全面变成欣赏式探究。两个改进思路各有其优势,应该在实践中结合起来使用。”[2]39

二、创生“最佳实践”:从行动研究到案例提炼

将欣赏式探究与标杆管理思想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欣赏与借势已有最佳实践,创生有效促进学校改进的新实践新方法,然后探究将其应用于所在区域或更大范围中小学的方法,推广最佳实践,进一步推动学校改进。

《有效的学校改进》一书以“创新昌平·卓越校长领导力诊断与提升”项目为例,系统阐述了学校改进策略。专家团队对项目参与学校的校长领导力表现与学校发展现状进行360°评估,欣赏已有的竞争优势与办学特色;然后再指导校长结合与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某个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行动研究,改进学校工作。这些学校改进研究在内容上涉及学校发展的多个方面,既包括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未来发展规划、干部队伍建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涵盖与师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教学、课间休息、校园伤害事故等具体问题。从改进方案设计到实施,专家团队都给予精心细致的指导,帮助学校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创生出学校改进的最佳实践。

什么样的学校改进才能成为最佳实践?一般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学校改进的实效性,即一所学校的改进工作必须切实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学校发生实质性变化。二是学校改进的外在效度,即一所学校的改进办法可以推广到更多的学校和不同问题解决的实践中。从上述项目中产生的十个最佳实践案例来看,每个案例中的改进经验与管理智慧都可以成为其他学校解决不同问题的有益借鉴。比如:为克服低年级学生课间喧闹的问题,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秉持“尊重教育”办学理念,通过师生与家长的共同参与制订了《轻松课间师生行为指南》。[3]从行为习惯要求到行为指南,从学生行为准则到面向师生的建议,从简单规定到细节完善,如建议学生在课间见到老师不必大声问好,只需行队礼或点头礼即可,人少时可配合轻声问候,等等。这些改变既推动了学校尊重教育理念的進一步落地,又有效地解决了喧闹问题,把轻松课间还给学生。

此外,书中每一个案例之后都附有专家点评,意在融通理论与实践,既从政策、理论与实践等多方面分析每一项最佳实践的亮点与价值,也提出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又对解决不同问题的经验进行提炼,便于借鉴推广。

三、进行专业表达:从情境叙事到理性提升

《有效的学校改进》一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叙事与说理清晰透彻,读起来有滋有味。特别是本书收录的十个最佳实践案例采用叙事化写作风格,生动地讲述了学校改进的故事。

概括起来,这些最佳实践案例的写作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1)问题驱动。每一个案例都从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而且这些问题通常是很多中小学“急”“难”“愁”“盼”的共性问题,学校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以及形成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成为最吸引校长的看点。(2)故事性。案例中校长以第一人称叙事,如“从2019年3月末临时调任到十三陵中心小学,我就开始琢磨这一问题……”“李老师来到校长办公室,在聊天中直言不讳地问了我一个问题……”[2]67-111,这种表达方式让读者感觉好像校长就在自己面前讲述他们学校里发生的故事,进而一起经历学校改进的过程,探寻问题解决的办法。故事的情境性能让读者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场合与矛盾点,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代入自己的分析与判断,理性地进行经验迁移。(3)启发性。每一个最佳实践案例都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且都经过理性提升,都贡献了问题解决的实招妙招高招,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比如:北京市昌平区崔村中心小学赵彩霞校长在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设计中充分贯彻现代学校治理理念,广泛听取教师意见,与教师进行深入沟通,让教师参与到岗位价值分析、工资分配方案制定等各项关键活动中。让教师以民主方式参与决策,在决策环节赢得教师的认同与支持,是平稳推进改革、有效激发教师活力的通用经验。[4]

生成最佳实践,校长不仅要基于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而且要具备专业表达的能力,在最佳实践案例写作中注意聚焦关键问题、厘清叙事细节、理性提炼经验,以及框架清晰、文从字顺等要求。应该说,这本书收录的案例都体现了作者良好的专业表达水平。它使我们发现,每位校长都可以创造出最佳实践案例,平时“说得比写的好”的校长也可以撰写出富有启发性的案例。校长的专业表达是专业素养的直接体现,专业表达能力提升了,意味着校长的思维水平、理论素养等得到了提升。当每位校长都能贡献出一些学校改进的最佳实践案例,再在校长之间建立一个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建立一个案例推广的机制体制,让学校不再重复探索,而是在充分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学校工作,学校改进的效果和效率都将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德成. 基于第三方诊断的学校管理改进研究[J]. 中小学管理,2009(4):23-26.

[2] 赵德成. 有效的学校改进: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周晓芳. 还给孩子一個轻松的课间十分钟[J]. 中国德育,2021(7):65-69.

[4] 赵彩霞. 以民主与科学之力有序推动教师绩效工资改革[J]. 中小学管理,2020(9):33-35.

(编辑 谢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