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四军韦岗战斗辨误

2022-05-30董文明唐智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8期
关键词:粟裕新四军

董文明 唐智

摘要:韦岗战斗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一个著名事件,具有伟大的革命意义。几十年来,不少文献对韦岗战斗的阐述出现了较为普遍和严重的错讹:体现在战斗前的准备,战斗中的进展,战斗后的成绩。分析和辨识这些错讹,有利于去伪存真、正本清源,实现更好地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关键词:韦岗战斗;粟裕;新四军

韦岗,村名,位于镇江西郊,地处镇江、句容交界之处,現隶属于镇江市润州区韦岗街道。韦岗战斗,因发生在韦岗而得名,曾称“卫岗战斗”,在不同的文献中也称之为韦岗伏击战、韦岗之战、韦岗初战、韦岗处女战、韦岗大捷、韦岗战役、韦岗歼敌等。韦岗战斗由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粟裕亲自指挥,是新四军挺进苏南以来的第一场胜仗,在新四军军史上、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共产党党史上都有着较高的历史地位。关于这场战斗的资料在书籍、报刊、网络、新闻媒体、影视作品中较为常见、真假莫辩。这些差异明显的表述,既不科学,也不严肃,有待认真梳理、及时矫正。

一、韦岗战斗发生前的情况

(一)各类文献关于战前部署的描述

在我方战前如何部署这一问题的描述上,各类资料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些表述主要有3类:第一类,1938年6月17日凌晨到达伏击地。第二类,17日拂晓(即天快亮之时)到达伏击地。第三类,17日8时左右到达伏击地。有的文献,虽然没有标明到达伏击地的时间,但强调了冒雨连夜行军的情况。

一些影视作品中有韦岗战斗的场景,例如电视连续剧《叶挺将军》第9集、《新四军》第7集。但是,相关剧情中根本没有涉及下雨,和史实有较大差距。

(二)战斗亲历者的描述

对于如何部署,《粟裕文选》[1]中有明确的表述:

“十六日晚天雨如注,不便夜行,乃至杜村宿营,当晚即进行动员组织,经多番解释与鼓励,由各连各选步兵二班,侦察连则加选短枪及轻机枪各一班,各班均配以得力之榴弹手组成参战部队,取捷径向伏击地前进……。两支部队于十七日晨二时冒雨分途出发。”

韦岗战斗亲历者童炎生[2]表述相似:

“夜幕终于降临了。午夜以后,在粟司令率领下,部队从下蜀后山出发。天正下着大雨……”

韦岗战斗亲历者董南才[3]表述也相似:

“6月17日拂晓,参战部队经动员后,取捷径向伏击地前进。8时许到达赣船山韦岗的伏击位置。以一部占领赣船山南公路东侧,担任向句容方向警戒,并准备截击敌人,大部隐蔽在山间公路两侧。”

韦岗战斗亲历者张藩[4]表述稍有差异:

“6月17日黎明前夕,参战部队悄悄地进入了伏击位置。”

另据韦岗战斗亲历者、附近村民(注:当时为十五六岁的放牛娃)洪兆明[5]回忆:

“天大亮时,……就在这时来了不少军队,他们很快在竹子岗和石灰窑一带的公路两边有利地形荫蔽埋伏下来。”

(三)战前部署情况的基本判断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关于韦岗战斗战前部署,存在的差异主要集中于战斗人员何时抵达的伏击地点。这个问题上的表述如果失误,将对整个历史事件的认识造成严重误导。

基于各类文献,尤其是相关亲历者的陈述、回忆,作出如下基本判断:

其一,作战部队连冒雨夜行军,预备天亮前达到伏击地点。这应是部分文献表述为拂晓到达伏击地的原因。

其二,由于夜雨路滑、人员疲惫,作战部队出现了掉队的情况。这一点,《粟裕文选》中《韦岗处女战》一文“此次战斗的检讨”中进行了专门分析。正是由于出现掉队,部队到达伏击点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其三,作战部队曾在距离作战地点不远的地方休息。所以,有的亲历者回忆,拂晓时经过再动员,能够在取捷径的情况下8时许到达伏击位置。

其四,战斗打得比较仓促。我方先头部队到达伏击地时已经八点(或“天大亮”),战斗打响后,掉队的其他人员才陆续加入进来。虽同为见证者,但由于参战时间有早晚,在回忆的时候,难免会在某些细节方面存在差异。

二、韦岗战斗发生时的情况

(一)各类文献关于敌方“车队”进入伏击圈及战局发展的表述

这场伏击战,袭击的是敌方的运输队。对于日军的“车队”构成情况,涉及的文献主要描述为4辆、5辆和6辆3种,其中持“5辆”说的占绝对主流。对于敌方车队进入伏击圈的表述,基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所有车辆一起进入(至少读者会认为是一起进入的)。第二类,车辆分次进入,中间有时间间隔。

战斗的持续时间绝大多数描述为30分钟或半个小时,也有40分钟、1个小时,一个多小时等几种说法。

(二)亲历者关于战斗持续时间和战局发展情况的表述

对于战局的发展,《粟裕文选》中详细记录了在韦岗战斗中,车辆如何分批进入伏击地、如何进行打击、打击效果如何。这些记录与原载于1939年1月12日《新四军实战经验录》粟裕所撰之文《下蜀街铁道之破坏及卫岗之处女战》[6]几乎一样,只是在后文中,相关的地点用B、C、K、L等字母表示。

董南才的回忆和粟裕几乎相同。童炎生回忆和粟、董二人有较大差异:①第一、二车的顺序和二人描述的相反(即童称包车在前)。②描述击毙上尉梅泽武四郎的细节不同,童称“敌大尉梅泽武四郎中弹后,于混乱中跳入水沟,当粟司令靠近时,他蓦地跳出,举刀向粟司令劈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眼明手快的警卫战士手起枪响,顽敌应声倒毙”[2]。③童称战斗进行了近一个小时。

对于这一过程,张铚秀[7]进行了差异很大的表述:

“17日晨,由镇江方向开来5辆日军汽车。当第一辆汽车距我们只有50米远时,侦察连的机枪手一个点射,把驾驶汽车的日本兵的头打中了。后面的4辆汽车一辆挨一辆地停下。这时,有两个日本军官带领剩下的二十几个日本兵,嚎叫着向我们冲来。我们的伏兵从四面八方冲向敌人,用刺刀、长矛向敌兵捅去。经过近1小时的战斗,这股敌人全部被我消灭了。”

但是,该文成文时作者年事已高,记忆可能存在误差。笔者认为,粟裕《下蜀街铁道之破坏及卫岗之处女战》一文明显更为可信。

此外,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如若敌方5辆车一起到达,而我方出现掉队没能同时进入战场,加之对日作战几乎毫无经验,我方很难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事实上,我方付出极小代价后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这也可以反证敌军汽车确实是分批次进入伏击圈的。

(三)当时战局的基本判断

基于各方资料,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其一,我方部队尚未集结完毕时,战斗已经打响。换言之,部分参战人员并没有完整地参加整个战斗。

其二,战斗打响时,当地雨势较大。雨势大有利于我军隐蔽,不利敌反击。雨势大也导致战斗的枪弹之声不能传播很远。这也正是日军为何在前方遇袭仍然“前赴后继”的“天时”因素。

其三,敌方车辆是分批进入伏击圈的。如果不计无奈放走的开往镇江方向的车,被我方伏击的车应该是5辆,均系镇江开往句容方向(即从北向南),且是分3批进入伏击圈的。

其四,日方5辆车应该不是执行同一任务的队伍。这一点从第一辆车是邮车可以推测出来。该车队更不可能是个别文献声称的,是因我军向句容佯动后镇江日军向句容增援的部队。这从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狼狈不堪、损失严重可以看出。事实上,我军非但没有向句容佯动,而且做了极好的保密工作,并在夜雨急行军的情况下设伏才取得了伏击战的胜利。

其五,战斗持续时间应该在半小时左右。战斗时间应该从袭击邮车开始算起(此时才发生实质上的战斗),而不是从放走那辆北去的车算起。当然,如果从放走车算起,“战斗”的时间可能就有四五十分钟,接近一个小时了。所以,有人将战斗持续时间回忆为一小时或更多,也在情理之中。

三、韦岗战斗敌我双方伤亡及我方战绩情况

(一)各类文献对敌方伤亡的描述

不同文献对敌方伤亡情况的表述差异较大,代表性的主要有:“击毁敌汽车6辆(内包车1辆),击毙日军少佐土井及大尉梅泽武四郎以下10余人,伤数十人”[8],“日军少佐土井、大尉梅泽武四郎等三十余人被击毙,5辆汽车被击毁”[9],“击毙日军少佐土井、大尉梅泽武四郎以下敌军30余名,击毁敌汽车4辆”[10],“打死日军军官2名、士兵13名,打伤日军8名,烧毁日军汽车4辆”[11]等。

(二)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析

这些描述,差异主要体现在:其一,毙、伤敌人的具体数量。其二,毙敌军官情况。其三,击毁的军车数量。

造成差异的原因,一是作者缺乏权威资料的支撑,二是资料表述上几经转述、概括后发生“失真”,三是民间口碑资料传播的影响。在当时,老百姓把韦岗战斗作了神奇的宣扬,有的说新四军打死了800、8000鬼子,有的说指挥打仗的粟司令是双枪司令,一枪能打穿10个鬼子,有的说马上还要打南京、上海[12]。

粟裕在韦岗战斗缴获的部分胜利品照片附带的说明上写道:“截获运输汽车五辆,当场毙敌少佐土井及大尉梅泽武四郎各一,敌兵十余名,伤者尤多”[13]。作为一线指挥员事后不久作出的表述,应是最为权威的。其中,对于汽车,其表述用语为“截获”,而非“擊毁”,若认定为“击毁”势必造成误会;二是对于人数,用的也是“十余名”“尤多”,并不确切。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情有可原的:韦岗战斗时,天下大雨,视线不佳,一些敌军士兵(其中可能混杂伤兵)“隐入公路西沿之水沟中泅水逃去”[1],另一些“余敌仓促带了伤兵和部分死尸,驱车狼狈逃回镇江”[14],最后导致稍有差异也很正常。另,《下蜀街铁道之破坏及卫岗之处女战》一文记载的“毙敌十三名,伤敌七八名”也是客观的。

(三)地方伤亡情况的基本判断

其一,被击毙的敌方军官为两人,军衔一为少佐(土井)、一为大尉(梅泽武四郎)。

其二,敌方毙伤合计20人以上是可以确信的。至于那些将结果写成击毙30余人、击毙20余人、毙伤30余人的,应该是在把握资料的时候出现了差错。

其三,我方击毁的车应该为4辆。因为最后一辆车(即第五辆车)开始的时候自行停靠在火力覆盖范围之外,后来又自行驾车逃离,并带走部分伤员(这也成为统计毙伤确数存在差异的一个原因)

其四,缴获的战利品方面各描述之间差异不大。介于当时天气非常恶劣,战斗异常激烈,我方在战场停留时间短暂,打扫战场不彻底等原因,出现一些差异亦属正常。

四、结语

韦岗战斗发生在1938年6月17日上午,是一场典型的伏击战,交战双方分属新四军先遣支队和日军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司令部及所属部队。此战中,新四军伏击了从镇江驶往句容,途径韦岗的3批次共5辆汽车,战斗共持续约半个小时,共毙伤日军20多人,缴获为数不少的枪械、军刀、军旗、钢盔、日钞等物。这场战斗打响了新四军的声威,帮助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站稳脚跟,并能够长期开展行之有效的敌后抗战。这场战斗粉碎了新四军不能抗日的谣言,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振了地区乃至全国军民抗击日寇的信心。这场战斗也成为对日作战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参考文献:

[1]粟裕文选编辑组.粟裕文选(1931.5—1945.8第1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2]中国共产党镇江市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镇江革命史料选第4辑[M].1984.

[3] 玉环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玉环文史资料第14辑董南才回忆专辑[M].1998.

[4] 张藩.江南处女战——忆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第一仗[J].党史纵横,1995(8):28-29.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句容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句容文史资料第8辑[Z].1990.

[6]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新四军文献1[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7] 张铚秀.难忘的韦岗战斗[EB/ OL].[2020-03-19].http://www.djnb. cn/journal_articles/view/4635.

[8] 张永谦.中华爱国主义大辞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9] 华强.血肉长城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故事上[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

[10] 政协镇江市润州区委员会.润州文史资料第2辑润州春秋[Z].2000.

[11] 姜遵五.新四军抗战实录献给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12] 胡兆才.敌后雄狮新四军八路军名将抗战纪实[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5.

[13] 萧景祥.新四军征战图集[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3.

[14]《中国乡镇·江苏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乡镇江苏卷第2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苏教师函〔2021〕11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基于线上红色资源的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研究”(2021SJB1118)。

(作者简介:董文明,硕士,江苏农林职业技术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唐智,博士研究生,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粟裕新四军
第一次开飞机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粟裕谈黄桥战役
文韬武略 彪炳千秋——写在《粟裕传》出版之际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粟裕与攻台作战的准备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
粟裕“两让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