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写意木根雕题材的创作

2022-05-30温飞燊

东方收藏 2022年8期
关键词:写意审美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追求写意之美,雕刻家以刀代笔,将自己心中的“意象”通过洗练、传神的线条展现出来。而对于人物题材木根雕作品,创作者一般会结合自己的审美理念选择不同的雕刻技法,以期达到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形神兼备的气韵要求。本文主要从人物题材木根雕作品的线条、造型、气韵等方面,来谈一谈对相关创作的思考。

关键词:木根雕;人物题材;写意;审美

中国的木根雕创作,很早就受到中国绘画的深远影响,其意象追求、线条运用、造型塑造等,都与中国的绘画密不可分。写意木根雕作品追求的是一种天然质朴的美感,注重整体的气韵以及作品的意境。中国木根雕的视觉特征是线体结合,其中,人物题材的“体”不同于西方,西方的“体”强调生理、结构,追求逼真的张力感,而中国木根雕的“体”则强调的是意象、气韵和写意。

写意贯穿于中国艺术的各个领域,笔者对中国美学的“尚意”理念深有感触,日常生活当中接触到的写意作品较多,充分领略它的美。雕刻家以刀代笔,将眼睛所见、心中所想的“意象”,雕琢成简约传神的艺术作品,令人惊叹不已。

一、随形创作

笔者的诸多作品,原材料都是取自天然形的木头,偶尔在山上路边捡到的木材,笔者也能够将它们雕刻成作品,在别人眼里不足为道的木材,却常常是笔者所珍惜的“奇材”,那些天然形的木材成为激发笔者创作灵感的源泉。这种“爱材”又“惜材”的能力,是笔者多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珍惜世间万物乃艺术家对“物”的慈悲心。手艺人通过自己的技艺让那些饱经沧桑的朽木成为富有韵味的艺术作品,便是对树木生命的礼赞。

在笔者的木根雕作品中,以人物题材居多。笔者将中国传统木根雕技艺与当代雕塑艺术语言进行融合,采用写意技法赋予人物浑然天成的气韵,通过寥寥数刀,呈现出“大道至简”的意境,努力用最少的雕刻去传达最丰富的内容。有时艺术作品不是雕得越繁复越好,简约干净再稍加雕琢也可以呈现出造型语言的内在张力。笔者的部分木根雕人物作品,具有秦汉时期木雕浑厚与朴实的韵味,同时汲取了当代雕塑的创作观念与造型语言。一直以来,笔者试图在创作中充分发掘材料形态上的特征,顺势而为又不拘常法,让艺术作品达到天趣人意的效果。在思想上,笔者从不固步自封,不止步于临摹,而是时常会构思一些新题材、采用一些新技法,力求刻画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比如笔者常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灵感,由此创作了《老子》《飞天》《达摩》等作品。相较于笔者早期的木根雕作品,它们无论在构思还是手法上都有新的突破。笔者以大写意的手法来表现不同文化群体的精神与风骨,这些写意风格的木根雕人物,有的瘦骨嶙峋,有的丰腴饱满;有的悲伤苦闷、有的开怀大笑;有的在俯瞰人间,有的在低头细语……如果说精雕细琢的圆雕人物是一种工笔重彩,那么这类随形的木根雕人物便是天趣人意的大写意。笔者试图用简练而细腻的刀法,在这些满是疤痕与结瘤的木材上,雕琢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状态。而那些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的抽象人形让人们有着很强的代入感。这些木根雕作品静静地向人们展现自己对这世界的态度与看法,它们是艺术品,也是众生相。这些似曾相识的脸孔,是在人世间阅尽繁华、尝遍酸甜苦辣的平凡众生。这些作品在技法上也进一步强化了笔者的造型语言,在极简写意中,呈现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美学意境的理解。

例如笔者的《飞天》写意人物系列,采用天然随形木根,汲取了我国汉唐时期简约质朴的造型特色,摒弃当下流行的“仿清工”的繁复与琐碎。这些人物是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人物中演变而来的,其线条自然灵动、衣袂飘扬、雍容典雅、气宇轩昂。不同人物的动态、神情、衣服有着细微的差别,从而避免了造型上的呆板,有击鼓弹琴、有挽篮浣花、有散花飞舞,或俯仰直冲、或翱翔盘旋,姿态万千,这些姿态取决于木材的天然形状。总体而言,笔者在创作中并不刻意去表现过多的细节,而是对人物面部神情和衣服纹理的刻画讲求简约流畅,对人物周围事物的刻画,也常常是寥寥数刀,不多费刀法,更多的是通过简练的造型来表达人物的精神气韵。在材料特性的表达上,刻意保留一些奇形怪状木根的天然肌理美感。笔者对于使用的材料没有特别的偏好,往往是“随遇而安”,或保留天然木根皮的粗犷与沧桑,或展现木材本身的质朴与细腻。

二、线条写意

线条是构成木根雕作品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塑造木根雕的形体,另一方面则展现出雕刻师独特的艺术思想和想象力。写意木根雕的线条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使用的精妙手法,彰显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审美观,通过下刀的轻重和刀锋的变化刻画出不同的线条,塑造出别有韵味的作品。对于线条在中国写意木根雕中艺术表现的探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意蕴。人物造型由线条组成,写意的线条让作品更具流动美感。圆雕人物的线、块、面都拥有非常强的表现力。木根雕人物创作的写意与“写意画”的写意相似,并不追求“逼真”,而是以意到即可,取作品之神韵,使作品当中的线条为传达意境服务。如笔者所创作的《笑佛》,只见大肚弥勒身形丰满,肚子圆圆的,耳垂大而饱满,额头光洁,眉眼笑意盈盈。这些人物线条简约流畅,过刀处绝不拖泥带水,通过写意线条营造的人物富有国画气韵。写意讲求“气韵”,注重“意境”的传达与表现,笔者注重线条的刻画,不求快,只求把線条表现得流畅自然。例如刻画海浪水波等线条,笔者会慢慢地刻画,突出行云流水般的感觉,清清楚楚的线条给人以美感。艺术创作急不得,有些人几个小时就能刻画出很多波浪线,而笔者可能要利用几天的时间才能刻完,花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心思,最终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波浪的线条要讲究连续、灵动,并且要注意相互间的疏密关系。先把波浪翻滚的趋势布局设计好后,再来刻画细节线条。并且在刻画波浪的时候,要讲究线条的粗细变化,有远近之分。笔者并不注重客观形态的如实描写,而是注重表现弥勒佛的内在气质,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笔者早期的木雕人物太注重刻画局部,总是想着如何利用树木的肌理和巧色,而没有去兼顾作品整体的美感。如今笔者喜欢写意的线条,选择大刀阔斧去掉弥勒佛旁边的童子、山石、拂尘等“配角”。删繁就简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立体人物圆雕如同写意画,以刀写形、以意入刀,在创作过程当中讲究意境与技法的结合,使作品的形象达到“道法自然”的感觉。

传统的木根雕艺术,其传承方式多以师徒的口传心授为主,一般师父怎么教,徒弟就怎么雕,传统的人物圆雕身材比例有固定的模式,师父在传授木雕技艺的同时,保留了各自流派的风格与雕刻特征,而写意木雕没有固定的模式,写意的线条跟随木头形态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雕刻师拥有应变的能力。写意木根雕是在传统木根雕的基础上,大胆地随形创作,用流动的线条营造视觉冲力,所雕刻出来的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意”,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中国的写意木根雕注重对生活的感悟,重视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作品之中。笔者的诸多木根雕作品虽不是直接对着人物进行写生,但处处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热情。如圆雕作品《苏东坡》,塑造了被贬到黄州之后的苏东坡,面容清癯。笔者在创作前认真研究了人体与面部的解剖结构,深入研究人面部的颧骨肌肉,着重刻画了一脸愁容的苏东坡。在创作时笔者阅读了苏东坡的作品,了解他的生平,因此深刻理解了他的人物性格,最终雕琢出充满思虑的根雕作品《苏东坡》。

事实上,女娲、嫦娥等人物到底长什么样,至今流传下来的画像只是不同艺术家的想象。为了更好地雕琢这些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最好的方法是从“神”入手。所谓“神”,是指人物的精神气韵。老子、庄子、苏东坡、鲁迅,他们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特征,这是时代精神在具体个人上的反映,我们要在文化传统中找寻他们的神韵。在木根雕创作中,雕刻家要反复推敲创作对象的形象内核,提取出最能传达作品意境的神与韵,在作品中将这种精神准确地表现出来。只要达到了传神的境界,其他的作品细节只需略加雕琢,这就是写意作品的特征。以笔者的木根雕作品《禅悟》为例,在正式雕刻之前,笔者认真对心中的达摩祖师的意象进行具象化。首先,对周围背景环境的构图,心中的睿智达摩形象是远离凡尘俗世的,他在菩提树下参禅悟道,为了衬托达摩祖师内心的虔诚宁静,笔者提炼出了多种环境要素:悬崖峭壁、枯藤老树、挺拔青松、闲云野鹤、山水清野,这些背景元素是为了衬托达摩祖师的清远心境而刻画的。这些周围背景元素的设计,是为营造作品氛围的“意”。刻画完周边的景物,笔者再简约雕刻达摩这一主体人物,作品整体意境深远。人物的面部神情、衣饰细节是“象”,最能突出人物睿智的“意”,在于人物的造型,即人物整体的造型和动作的构图。笔者将人物安置于画面中,达摩双腿盘坐,腮颊布满鬓髯,高颧隆鼻,双目微闭,容貌淳厚,胡貌梵相;宽袍大袖,衣褶自然垂顺,肋骨清晰,身形消瘦而气韵不凡。笔者着重在“写”出达摩的气质和神韵,以背景和人物动态姿势来传达“意”,而没有过多雕琢衣袍细节花纹,从而更加突出达摩的品格与精神,这种雕琢技法秉承了写意木雕的精神。创作时,只有充分了解体会作品当中所有刻画的人物精神特征和外貌特征,才会在动刀时有情感,只有带着感情去创作,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如何在木根雕创作中把中国的写意精神融入其中,这是对雕刻艺术家的挑战,也是摆在所有艺术家面前的新课题。

三、写实木根雕与写意木根雕的异同

人们熟悉且常见的更多的是工艺精美、精雕细琢的木根雕作品,这类写实木根雕以圆雕和浮雕为主,兼有透雕、链雕、镂空雕、镶嵌雕等类型。而写意木根雕,侧重于写意,注重“留白”。比如,雕刻师只刻船,不刻水,水没有具体雕琢,但是观者心中自有一片汪洋。或是雕刻师只刻飞鸟,没有雕琢天空,但是人们通过观看鸟儿翱翔的姿态会想象出一片蓝天。留白能衬托出木雕的意境,留白既能展现虚实结合之美,也是一种衬托,令空间呈现出一种疏密有度的美感。留白在写意木雕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所谓“无用之用”,看似没有雕琢的留白,有时候恰恰能够美化写意木根雕的意境,木根雕作品构图的雕琢与留白是相辅相成的。留白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木根雕的整体美感,是不可忽视的创作元素。

中国木根雕艺术源远流长,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很多动物木根雕,如猪、狗、牛、羊、马、鸡、鸭等,另外也有车、马、船、耳环等器物。汉代俑的动态表情生动,有男女侍俑、人首兽身俑、说唱俑、仪仗俑、武士俑、骑马俑、生肖俑等。由于木材很容易腐烂,汉代以前的木根雕实物较少见。晋代以后出现木偶,蜚声中外的福建漳州木偶头雕刻“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隋代至五代时,木根雕的佛像造像最为兴盛。唐宋以来,越来越多的木根雕多用于殿堂楼阁、庙宇民居的建筑装饰。日用品上的雕刻也变得丰富多彩。

写意木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属于自己的特征,传统的木雕基本上以精雕细琢为主,其重心在工艺,而写意木雕则主张“神韵”和“意境”的体现,与中国画的写意画相似,用笔墨不讲究工细,注重精神气质的表现和作者情感的抒發,是一种需要高度概括能力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在中国画中十分常见。写意木雕在雕刻技法上与传统方式不一样,是一种更加自由洒脱的手法,运用简约的线条和自然形态去表现客观对象,题材内容也十分丰富,如人物、动物、山水、花卉,写意木根雕以整件作品的气韵和意境为主体,使作品中自然纹理和形状得到充分的利用。写意木根雕艺术创作既要求艺术家细心观察自然界中的人和事,又强调了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心灵感悟。

写意木根雕以人的精神表达为目的。创作中,雕刻家要抓住物象的内在本质,融入思想情感,发挥艺术想象,通过独特的雕刻语言,给人以广袤的联想空间。反过来说,没有好的雕刻语言、艺术形式,艺术家的思想内涵就难以表现。写意木雕要创新发展,须从表现雕刻家的思想中去寻找突破口。写意技法的提炼也是写意木根雕的难点之一,很多人看到写意木根雕第一感觉是很简单。对广大民众来说,好像随便捡到一根木头,随意刻画几刀,就能创作出写意木根雕。其实不然,写意木根雕的线条雕刻看似容易实则不易。写意线条是雕刻匠人的人格魅力与独特个性的反映,乃艺术家一生长期探索实践的经验总结。

四、总结

写意木根雕的侧重点在于写意,写意木根雕外表上看浑然天成,与精雕细琢的木根雕大不相同,两者拥有不同的美感。采用写意技法雕琢的人物将国画中的“留白”引入到木根雕中,巧借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自然形状,使得整件作品充满意境感。如何创作写意木根雕,首先在于整体神韵的把握,其次是对线条和造型的拿捏,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

参考文献:

[1]林才华.论析木雕人物创作中的写意精神[J].艺术科技,2016,29(11):156.

[2]李志忠.重意境 出珍品[J].中国花卉盆景,1991(09):23.

[3]周子航.中国传统写意精神在写意雕塑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

作者简介:

温飞燊(1985—),出生于福建仙游。现为国家一级技师,福建省根雕艺术大师,福州市二级名艺人,福州市木雕行业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福建省雕刻艺术文化协会理事

猜你喜欢

写意审美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