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多元发展诉求的美育美术课程

2022-05-30张舒婷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创美育美术

张舒婷

课程背景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美育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新、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6年9月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高中美术课标组据此提炼出五个美术核心素养分别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教育者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设计。

美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思想认知和道德素质的前提,更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的关键。因此,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就要在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力度,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融合生活与课程,全方位地将美育教育落到实处。以此为依据,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的美术课程更新观念:以国家教育方针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同时秉承学校多元性、开放性、发展性特点,选择自觉的课程文化,创建特色拓展型美育美术课程。在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专业美术社团课程等多种美术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基础上,通过注重活动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改变学习方式、评价策略和方法,从而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彰显个性特质,以适应个性多元发展诉求和素质全面发展的时代呼唤。

多元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将美育美术课程按类划分为三个等级: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依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等特点,在原有国家课程科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建设形成特色课程。学校的美育美术课程以课程育人为导向,旨在让学生充分認识美、感受美、创作美,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美术知识、拓宽审美眼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实现全方位成长全方位。

课程理念:自觉教育

课程愿景:唤醒学生的自觉

课程层级:如图1

除开足开齐国家基础课程外,还在校本课程中开设基础课程:《右脑绘画》《油画入门》《走进国画》;拓展型课程课程:《动漫人物设计》《非遗进校园——中国传统泥塑》《衍纸艺术》;研究性课程《关爱的台灯设计》《留给母校的礼物》《陶瓷创新》《文创课程》。

创新实施

我校学习先进课程理念,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变革。在校本拓展型课程和校本研究性课程运用项目式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过程与真实的研究工作、设计创新工作和职业情境较为接近。在校本美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或教师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学生围绕项目任务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相应知识、应用知识、探讨方案,解决问题。

案例:研究性美术课程——“文创设计项目”

设计是美育的载体之一,人自出生之际便踏上了设计审美之旅,审美感知力也在人们第一眼看世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积累了:家里的装修、家具的颜色、玩具的样式、用具的材质、图书的封面、各种各样的纹样……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设计元素都是美育的有效载体,而且是无可取代的,一直伴随着人的成长。近年来,设计已经逐渐从一味地解决实用性问题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功能与审美兼顾。在功能性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审美性逐渐成为衡量设计需求的重要指标和更高要求。

基于此,由学校课程处统一规划的研究性美术课程——“文创设计项目”,将文创设计融合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美术设计应用的实践研究”中研生活实用项目、学必备知识技能,以提升素养能力。“文创设计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再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群策群力地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参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有着持续性的效果。生动有趣的生活化美育美术校本课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助于他们将这种意识和能力延展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因此,我们将设计作为研究性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文创设计项目”划为三个模块项目:校园文化VI设计 、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制作和创意服装设计制作。

模块项目一:校园文化VI设计项目 项目带领学生进行校园社团标志设计、校园吉祥物设计、校园VI设计项目的学习实践。就具体的VI标志而言,它并不是单纯的符号语言,或者单纯的一张图片,而是其内部蕴含的文化及其所传达出的设计者思想。因此,通过这一校园文化VI设计项目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在设计思想和灵感方面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元素寻找、草图设计、电脑制图、标志应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参与校园文化VI设计需要融合校训文化、历史文化、办学理念等精神层面的元素,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接受的学校的精神文化,增强学生对学校理念的认同感。

模块项目二: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制作项目 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制作是借助艺术处理方法,结合当代审美思潮,利用新型结构材料、新技术和工艺进行生活用品的创造性设计和应用。本项目旨在带领学生结合校园文化,以做“生活需要”的设计为出发点,基于绘画创作,设计校园文创产品。项目实施以具有人文内涵、艺术感染力、传达力设计理念为出发点,在开展设计之前,学生需要充分调研国内外校园文创产品的现状,总结、分析各实际案例的优缺点;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体现校园文创产品的典型性、审美性、情感化和文化内涵,运用当下新颖的、符合大众审美的绘画及插画风格,以马克杯、抱枕、T恤衫、背包等实物产品为载体,进行生活用品的周边设计与制作。

设计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创产品是学生了解校园历史、发现校园美景、挖掘校园动人故事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下而上打造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过程。学生设计完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具、生活用品可以进行售卖,也可以此馈赠亲友,校友回访时还可作为礼物留作纪念,从而获得荣誉感和归属感。

文创产品的设计项目,即产品设计、产品制作,成体系地打造、展示校园文化,在文创工作室开放区域,展示文创产品,形成文化集体记忆,让其成为学校文化看得见的纽带。助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对美与文化及生活的关联认识。

模块项目三:创意服装设计项目 创意服装项目旨在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服装设计、制作等相关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制作技能,尝试各种材料、工具和制作方法,从而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

一是创意服装设计制作之“环保时装设计”项目。在以往的设计课中,学生虽然能够在设计图时表现得很好,提出很多新颖的点子,但是难以体会到从设计效果图到实际制作和生产产品再到营销的整个过程。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以美术教材为依托,整合、开发“环保时装设计”项目。

在这个项目里,学生能够完整体验设计师的工作流程:一件服装(产品)从构思到制作完成,并向大家展示推销,即选模特T台走秀,从而体验真正与实际生活有关系的创作过程。首先,在表达设计意图时要紧扣主题,在设计中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以及科技的密切关系。最终,经过收集资料、探讨和协商,明确了空气污染、森林砍伐、海洋污染、保护动物四个主题,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初步具备用设计改善环境的意识。其次,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先根据设计图寻找合适的废旧材料,再根据材料在造型、色彩、肌理质感上的不同特点,分类概括为点材、线材、面材、体材。改造时依据不同的特点,从形态特征与材质美感的角度观察废旧材料,然后通过充分的联想,创造性地针对废旧材料自身的形态和材质特征,运用分割、组合、包装、装饰等方法进行改造及制作。例如,纽扣为点状材料,形状不同、色彩丰富的纽扣拼合在一起,能够产生丰富有趣的视觉美感;树枝为线形材料,具有自然的原始美……在改造中,学生需要巧妙地保留材料原有的艺术美,再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造型或者进行装饰,使废旧物变身为一件美观的创意环保服装,在此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最后,学生需要结合音乐、舞台布景综合展现服装设计主题,通过走秀和加入行为艺术的表演,动态地将服装的面料、款式、色彩等清晰、准确的展示给观众。

“环保时装设计”课程项目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制作实际产品的实践方式,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小组、社会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掌握服装设计制作等相关知识,提高实际制作技能,并在学习创造中获得成就感。在动手制作传达创意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创造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实践能力,锻炼审美能力。此外,通过“环保时装设计”课程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充分关注到人与环境、环境与生态的关系,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与社会责任感。

二是创意服装设计制作之“非遗霓裳——二十四节气纸艺服装设计”项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项目任务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带领学生通过观察、收集资料了解、认识“二十四节气”在生活、自然和诗词歌赋中的美丽色彩;发现了解代表各节气带有花草树木、天空云彩、鸟兽、山川河流等自然元素的形态象征;通过二十四节气纸艺服装设计,体现独特的艺术思想,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共同探索属于当下的中国气质。

非遗系列纸艺服装的材料选取基于从立春到冬至七个节气的过渡变化,色彩从浅绿、深绿、肉粉,再过渡到橘黄、大红、棕红、淺驼、蓝色、白色;甄选各类能够表现相关元素的纸张,根据各节气特有的元素制作配饰、花样;搭配服饰配件,结合变化多样的折纸工艺与繁复手工,匠心打造出自然精致的表面肌理与层次丰富的设计款式。学生在服装创作时需要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对设计元素进行变化设计;在形式上运用比例与分割、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等形式美法则对美的形式进行探究,保证服装造型多样,线条流畅;通过分解再重新拼接的设计手法,使服装的每一部分都是完整而又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可以重组创新搭配,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通过“二十四节气纸艺服装设计”课程项目的实施,学生关注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认识到了继承和发展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体会到了如何对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同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和实验,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和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判断能力,提高了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课程效果

校本美术课程加深了学生对美术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在过程中合作、分享、积极进取,激发创造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提升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

我校通过三级美术课程体系建设,逐步形成“锤炼技艺,传承文化、创意表达、彰显个性”的课程特色。为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促进终身学习和发展,深挖美育内涵,扩展其外延,使其越来越多地与各个学科产生具体的关联,并在扩展中趋于系统性发展,不断充实其教育内容,形成跨学科、融合发展的美术课程设计。

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深化校本美术课程建设,在课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建立独立的审美能力、创意表达和判断思维;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启真、以美培元。

猜你喜欢

文创美育美术
陶溪川文创街区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创意美术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