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2022-05-30孙辉
孙辉
摘要:阅读教学承担着发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文化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重任,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文本,发现多元有效的着力点,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以单元主题为导向,以核心人物为线索,以关键问题为突破口,以文本背景为抓手,是较为有效的四个阅读教学着力点。
关键词:阅读教学;单元主题;核心人物;关键问题;文本背景
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发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文化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重任,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文本,发现多元有效的着力点,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语文阅读教学虽无定法,却当依“法”而教。何“法”可依?推荐四个着力点:以单元主题为导向,以核心人物为线索,以关键问题为突破口,以文本背景为抓手。
一、以单元主题为导向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主题组元,启发学生围绕单元主题深度认知,提升素养。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引学生认识和理解单篇文本,更要启发学生以单元主题为导向,延展扩充知识点,感受不同主题背景下性格多样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元的事件情节、功能独特的事物形象等,感知不同作者针对同一主题,或相同作者针对不同主题时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作者笔下的人”,包括《人物描写一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刷子李》两篇文本,意在指引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达成这一要求,前提是把握单元文本在凸显单元主题时的不同写法。研读文本后就会发现,两篇文本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与性格非常有特色,刻画人物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倾向于通过语言凸显人物形象,有的倾向于通过动作塑造人物形象,还有的倾向于通过对人物神态、外貌的描写,分析其情感变化。教师以单元主题为导向,带着学生走近《摔跤》,欣赏小嘎子与小胖墩之间的摔跤比赛。透过“站”“转”“钩”等系列动作,学生就能看到一个聪明、好胜且有心机的小嘎子形象,也能看到一个气势逼人、沉稳老练的小胖墩形象。走进《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跟踪”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透过“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学生便能看到一个虽然相貌普通,但有旺盛生命力的祥子。教学《两茎灯草》,抓住严监生奄奄一息时还想起掐灭灯草的典型事例,观照其神态、动作,就能透过“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弄明白当赵氏把灯盏中的两茎灯草挑掉一个,严监生才一命呜呼的真相,把握到严监生守财奴的形象。《刷子李》中,聚焦一个“奇”字,从动作奇、规矩奇、效果奇三个层面,体会人物动作、心理中体现的人物真本事,学生就会跟着曹小三观察刷子李的动作,体会曹小三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体悟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以单元主题为导向教完整个单元的课文,学生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抓取到表现人物特点的多种方法。
二、以核心人物为线索
教材编者一般都注重从经典名著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以与他(她)相关的典型案例引出或串联同一作者的同类文章,指引学生感知文本传达的情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了解“这个人”到了解“这类人”的想法,通过“学一篇”生发“读一本”的兴趣。教学时,带着学生以人物为线索展开,有助于学生跨越单篇理解的藩篱,获得立体、全面、完整的阅读体验。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都与鲁迅先生有关。因为时代的距离,很多学生难以将这几篇文章联系起来。为了降低理解难度,有教师以《少年闰土》中的人物闰土为线索,设计了四个问题,分别是:(1)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哪两个是重点刻画的人物?(2)仔细阅读课文有关段落,关注少年闰土与长大后的闰土形象的区别,说说闰土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結合课文内容,说说使闰土产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闰土?学生带着问题,循着闰土追根溯源,从“我”记忆中美好童年的图景说起,以“我”和闰土做对比,凸显闰土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尽的欢乐。走近童年时的“我”和闰土,学生在闰土的讲解下体味捉鸟雀、拾贝壳和刺猹的乐趣,在脑海中描绘出了一幅神奇美妙的图画,见识了朴实健康、活泼机灵、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教师适时出示闰土成年后的形象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学生的神情开始严肃起来。他们看到衰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农民,在封建政权的压迫、剥削、愚弄和毒害下,生活悲凉凄苦,了解到作者正是想借自己儿时对闰土的美好记忆,反衬当时处于风雨飘摇社会中农民的悲惨处境。至此,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就会以闰土“这个人”为线索,梳理特定社会背景下“这类人”的生存状态,理解作者以点带面、以个体辐射群体的写法,进而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读鲁迅的《故乡》,去读本单元鲁迅的其他文章。
三、以关键问题为突破口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度思考,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阅读得到发展,收获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以关键问题为突破口,指引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深研文本,是“深阅读”的捷径。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很多学生初读文章后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它是怎么演奏的呢?”相对于“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这样结合生活体验就能理解的表述,学生不太容易在脑海中形成风演奏各种神奇音乐的场景。为了让学生进入深度阅读,让思维得到拓展延伸,教师以学生的问题为突破口,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链:“风给大自然带来了哪些声音呢?”“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作音乐家?”“如何描述风给大自然带来的音乐呢?”当学生大致想到风吹动树叶时的刷刷声,风掠过小溪时的哗哗声,风跨过山岗时的呼呼声时,教师追问:“你们猜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学生就会回到文本,从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想到音乐家用手风琴给歌手伴奏的场景,体会到风演奏出的每一首音乐都不相同,进而聚焦本段的四个“不一样”,体会风声富于变化的美妙。由此品读本段的第三、第四句话,学生就能读出风声的不一样还表现在“当微风拂过时,声音是温柔的;当狂风吹起时,声音充满了力量”;能通过抓取“呢喃细语”“雄伟”领会到风是有才华的音乐家,总是会给大自然带来不同的乐音;能在分析第二自然段结构的同时,再联系每句话的内容进行理解性背诵,领会风演奏音乐时的富于变化。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讨论水、动物是怎么演奏的,他们便会主动加工词句,建构起自己对文本生动语言的个性化理解。
四、以文本背景为抓手
教材中选入的不少经典课文,字数相对较多,内容相对复杂,有的还加入了关于社会人情风俗的描写。对于此类课文,教师可以尝试以文本背景为抓手,呈现与文本人物、故事、情节等相关的素材,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内涵。
引导学生学习五年级下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形成对祥子更为立体的印象,教师出示了与老北京人情风俗、市井生活、老北京洋车夫这一行当相关的珍贵历史记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文本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文本背景为抓手,让学生以发朋友圈的形式,向朋友介绍老北京的人情风俗,为课后阅读整本书《驼骆祥子》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启发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与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及文中对祥子外貌与动作的描写,说说自己对祥子的印象,谈谈祥子的经历及其经历背后隐藏的社会现状。学生去查阅更多的背景资料,知晓文中呈现的祥子是富有生命力的,但他身处黑暗、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不得不为生计而疲于奔命。至此,学生就想跳脱文本,去了解祥子会有怎样的前景和未来,《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便水到渠成。
阅读教学要开掘不同的着力点,强化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爱阅读、会阅读。
参考文献:
[1] 费浩芳.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多维路径探讨[J].教学与管理,2022(8).
[2] 程国芹,成汉平.搭建桥梁:由“节选文”导向“整本书”——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3).
[3] 夏海燕.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