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生涯指导的家长导师制实践与探索
2022-05-30司振友
司振友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普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班,考试方式发生了变革,选课走班渐成常态,如何重新构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共同体,并赋予新的功能呢?纵观中外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导师制是构建学生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公办学校,学生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家长每周有5天对学生缺乏监管,如何让家长作为生涯指导导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如何帮助高中家长指导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如何指导高中家长帮助学生规划学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形成什么结构的生涯指导导师制的工作机制更有利于家长开展工作,建立什么样的生涯导师工作模式和工作制度更能保障指导的有效性和形成教育合力,这一直是学校正在努力思考和即将研究的事情。基于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我们开始尝试将高中家长纳入学生生涯指导导师体系,探索高中家长成为生涯指导导师的可行性,并实践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的实际工作中,来解决我校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职业。
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 在高考改革之后,我注意到学生在选课选考时对自己的认知不足,对于外部环境的探索不够主动,对未来的学业和人生缺少系统的思考与规划。基于现状,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让我思考学校生涯指导导师建构的问题,如果高中家长成为学生的生涯指导导师,能否弥补学校对学生的生涯指导不够充分的问题呢?
因此,我决定调查高中家长与生涯指导及导师的相关问题,研究家长作为生涯指导导师能否对学生起到指导、陪伴和协助的作用,基于学生需求协助解决问题。让家长成为学生生涯指导导师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构校内外一体化的生涯指导导师体系,为学生健康有规划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调研分析,成立工作组,进行相关的理论准备、实践材料收集、检索文献、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制定总的研究方案及各子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任务。
实施阶段 基于学校寄宿制的实际情况,让优秀的家长参与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工作,成立高一至高三的项目实践小组,即聘请部分优秀家长担任学生的生涯指导导师,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区服务、职业榜样等一系列生涯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树立职业榜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外部环境探索能力和规划自己学业或人生能力,进行导师制的项目探索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制定以事实为依据的关于进一步的学业学习、工作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选择。侧重在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指导活动上,与2020教育纲要中的“加强学生发展指导”相呼应。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形成生涯发展导师的工作机制,对学生生涯指导更加有效。通过研究和实践的过程,逐步形成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具有我校特色的生涯指导师体系,探索高中家长生涯指导导师工作制度。
总结阶段 召开阶段性总结交流会,统筹安排本文研究的后期相关工作,整理阶段性成果,形成阶段性总结报告。本文中的“导师制”是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新型高中教育管理模式。它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既是导师的目标也是新课改的目标。导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以便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梳理和总结成果,明确了高中家长生涯指导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建立了高中家长生涯指导导师的操作流程,形成了高中家长生涯指导导师制的工作机制,制定了以生涯教育为主线的生涯指导导师工作制度。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调查、探索与实践,我们从调查结果了解到:在家长与孩子的日常沟通方面,有75%的家长在平时最为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方面,53%的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比较融洽,60%的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在“对于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性”方面,73%的家长认为有必要,70%的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对其今后择业是有帮助的;在孩子未來专业(职业)发展方面,23%认为“一直在认真规划并努力做了相应的准备”,46%“一直在考虑,但未成形或实施”;71%的家长对于孩子将来就读的专业或选择职业时如何决定并不是很清楚;75%的家长认为在高中阶段,除了必要的课本知识学习之外,还更需要关于升学方面的知识;68%的家长对于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并不是很了解”;64%的家长愿意作为生涯导师配合学校开展生涯教育指导工作;49%的家长认为影响其开展生涯指导工作的原因是“时间不够或时间冲突”。基于调查结果,我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研究设计。结合我校寄宿制的实际情况,初步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我校高中家长生涯指导导师制模式。研究结果与分析如下:
明确高中家长生涯指导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是明确指导思想。实施高中学生家长生涯指导导师制坚持以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指导,结合当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通过改变育人的观念,找到一条适应当代中学生发展需求的生涯指导导师方式。倡导高中家长生涯指导导师集体负责体制,开展家长与学生之间以沟通、理解、帮助、指导为特征的个性化教育,进一步推动高中生的生涯教育发展。 二是确定基本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保密性原则。
建立生涯指导导师制操作的流程 生涯指导导师制有一系列相关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模型,并需要在推行的实践中,对其执行过程进行监控与反馈。我校的生涯导师制在实施中通过探索基本确立了以下几个基本的实施步骤:
第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生涯导师制是一项尝试性生涯指导模式,在实践初期一部分高中家长对如何落实尚不明确。因而,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高中家长从思想上有所认识, 使导师制真正深入人心。
第二,明确生涯导师职责。根据对受导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生涯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全面细致地了解受导学生的性格、爱好、心理动态和生活、学习等基本情况,指导学生的选科选考,逐步帮助学生明确生涯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协助受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人生规划,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上的困惑,通过对学生进行及时疏导,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帮助受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导”的能力,通过和学生交流、参加班团活动、生涯指导工作坊等形式履行好自己职责。
第三,确定生涯指导导师人选。俗话说,学高为师,行正为范。所以,学校或班级在选择高中家长作为生涯导师的人选时,首先是品德高尚,事业有成,愿意为人师表的;其次是愿意真正付出,自愿为学生的成长护航的;再次是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善于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的。在导师名单确定以后,开学初,学校公布可供选择的生涯指导导师的名单,让学生参考自主选择。
第四,培训生涯导师。采用“引进来”拓宽导师视野,“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内部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提高的模式,让每位生涯导师都有在思想、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辅导的能力,成为学生生活中的“灯塔”,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导师和受导学生实行互动。在导师与受导对象确定以后,学校应该及时组织召开生涯指导导师动员会议并对生涯导师进行聘任并颁发聘任书,明确生涯导师的职责。对聘任的高中家长生涯导师学校应该召开专题会议,通过和校外导师相互协商,以便使其更好地了解学校导师制和受导学生的各方面情况。
第六,建立生涯导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学校应根据生涯导师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办法和激励机制,通过生涯导师自评互评、班主任评价、学科教师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涯导师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和激励。对优秀生涯导师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彰,宣传、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提升生涯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建立生涯指导导师工作制度 结合当前高考改革的需要,结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高中生生涯指导的家长导师制势在必行,既符合目前需求,又是学校教师导师制的有效补充。因此,建立高中生生涯指导的家长导师制的制度,是家校合作和家长导师制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包括建立生涯导师的选聘和培训机制、建立学生档案制度、建立家访联系制度、谈话与交流制度和“会诊”制度。
高中家长生涯指导导师要注意家长之间的相互协助,在生涯指导导师制实践的过程中,导师可以在由班主任组织召开班级研讨会上就有关学生的教育问题互相交流经验、看法、工作得失等,也可针对班级出现的一些特殊案例展开研讨,共商对策。作为年级组和学校更应该定期举办生涯指导总结会议,就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共性特征和行为表现进行“会诊”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发挥学校生涯指导“整体、合作、优化”的功能。
评价机制 为加强高中家长生涯指导导师的管理,学校应该成立由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等组成的生涯导师制领导小组(校委会),学校日常的生涯导师制度的制定和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由生涯指导领导小组负责。每学期期末由生涯指导导师制领导小组对生涯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檢查、考核。考核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评分组成,最后得出该生涯导师在该学期、该年度中的考核分数:生涯导师自评(10%)、生涯导师领导小组评分(20%) 、受导学生对生涯指导导师评分(40%) 、班主任对生涯导师评分(10%) 、学生家长对生涯导师评分(20%)。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建立高中生生涯指导的家长导师符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明确家长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遵循国家政策指引,为高中生找到一条适应当代中学生发展需求的生涯指导导师方式;通过建构导师制的操作流程,清晰操作路径,落实家长导师制的责任;形成家长导师制的工作机制,保障家校合作和家长导师制得以有效实施;建立高中生生涯指导的家长导师制,是当前高考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高中生生涯指导的家长导师制势在必行,既符合目前需求,又是学校教师导师制的有效补充。
研究建议 一是关于“高中家长时间兼容性问题”的解决策略。学校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学校和高中家长导师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明确家长作为生涯指导的导师的职责,合理分工,明确一年或者一个学期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最大限度地解决时间兼容的问题,遇到突发事件有准备时间和预案,不影响项目的推进和有效落实。二是关于“对高中家长生涯指导导师素养评估不全问题”的解决策略,实行多元化评价体系。第一,坚持家长自评、家庭成员评、单位评价相结合;第二, 与学校对高中家长生涯指导导师的评价量表相结合;第三, 坚持阶段性生涯指导过程评价与生涯指导结果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