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家园校入学准备行动
2022-05-30孟凡
孟凡
从幼儿到小学生,是大班孩子在成长历程中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角色的转变也将带来活动与关系的改变,这意味着他们即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站在儿童发展的立场,从儿童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出发,注重幼儿园、家庭和小学的紧密协作,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协同育人。只有这样,才能支持大班幼儿顺利实现身份的转变。
一、幼儿及家长的问题与需要
说起小学、小学生活,每一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实践中,我们通过“希望上一个什么样的小学”等话题讨论和幼儿绘画作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倾听交谈、观察分析来了解他们的想法。总体来看,在身心准备方面,大多数幼儿是向往上小学的,他们对小学充满期待,情绪积极乐观。但也有自己的担心,如“我希望在小学一直很开心”“在小学可以像和幼儿园一样玩吗?”他们也提出了“小学是什么样子”等困惑。在生活准备方面,大部分幼儿拥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但也或多或少存在自理能力不足、时间观念不强、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在社会准备方面,三年来,幼儿的交往能力、责任意识、合作精神不断增强,但对进入小学后将与陌生人交往存在担心,在自觉守规、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集体意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学习准备方面,有些幼儿在习惯、能力、品质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幼儿活动中的坚持性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有的幼儿做事的计划性及专注力不足。
事实上,真正需要做好入学准备的不仅是幼儿,还有家长,且帮助家长做好准备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耐心倾听、收集了解家长的问题与困惑。从目前来看,一方面是家长的焦虑心理,其焦虑程度甚至超过幼儿,家长的焦虑也无形中给幼儿带来了暗示与压力,并由此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是不当的行为,一些家长在陪伴幼儿的过程中不讲科学,在入学准备中让幼儿超前、超负荷学习,存在灌输知识等倾向。
二、基于问题的活动规划与实施
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期待每一个家长都能成为幼儿园密切的合作伙伴。为此,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交流分享、专题沙龙、活动参与、专家讲座、好书推荐等多种方式,努力让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与幼儿园达成共识,在教育行为上尊重规律,改变家长过度重视知识准备,导致幼儿超标学习、超前学习的状况,引导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自我控制、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关键素质。同时,幼儿园与小学共同发挥专业力量,帮助家长缓解焦虑,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基于幼儿经验、问题与需要,家园校共同合作,协同支持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如下表所示。
现场是我园田野课程的重要理念,但由于近年受疫情影响有时无法进入现场,为此我们采用错时现场参观,或是采用观看摄像、云参访、线上互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小学校园的全貌,组织幼儿与哥哥姐姐、老师开展对话等活动。
三、把握家园校共育的要点
1.?积极的心理准备。?现象学者指出,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是理解我们行为的基础,我们做了什么,以至我们学习到什么程度都取决于我们的自我概念。因此,帮助幼儿与家长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是关键所在。首先,我们通过共识共商,帮助家长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鼓励家长做积极的自我改变,耐心陪伴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其次,营造温暖有爱的班级氛围,鼓励幼儿积极主动表达想法,提供适宜挑战,回应他们的问题与需要,及時肯定幼儿的进步与努力,不断提高他们的信心和能力。最后,家园积极配合,共同激发幼儿入学的情感动力。
2.?树立科学的观念。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为此,我们努力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认识到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的发展不仅包括认知方面,还包括健康的身心以及有益于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等;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发展也有自己的优势、成长速度和方式,不拿自家孩子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幼儿的发展也在过程中,幼小衔接、入学准备不是一步到位的,应对孩子充满信心,给予适宜的针对性的帮助。
3.?重视方法和策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帮助幼儿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从内心相信幼儿的能力,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课程实施中,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学会分享、发现、梳理、归纳,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