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改革创新

2022-05-30任洁任伟王俊锋

知识窗·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改革创新新时代

任洁 任伟 王俊锋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就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亟须转变内在思想、激发内生动力。文章分析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发展现状,探讨了改革创新的具体路径,提出了明晰课程定位、强化师资力量、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统一考核标准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改革创新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关键一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改革创新课程设计,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实效与育人目的高度契合。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2018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形势与政策课程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思想政治教学的主阵地和主要抓手,高校应进一步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改革,积极贯彻落实以德育人、以德化人的教育之本,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发展现状

(一)课程定位不明晰

形势与政策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局势,虽然它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但是其管理归属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归属有三种情况:一是归属于思想政治教学部门。由于课程性质属于思想政治大类,部分高校直接以教研室为单位,将形势与政策课程归为思想政治教学部门。二是归属于高校教务部门。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归属不够明晰,直接挂靠在高校教务,由教务单位统筹安排课程。三是归属于高校学生部门。这种归属相对较少,原因在于学生部门无法直接安排课程。由于管理归属的不同与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导致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校教学规划中不被重视。

(二)师资队伍薄弱

第一,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管理归属和课程设置的多重性,所以师资力量的专业性难以得到保证。第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效性极强,每年的课程设置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备课工作量繁重,而思想政治专业教师自身的专项课任务量较大,且各高校思想政治教研室一般是根据教师的所学专业分配其承担的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一般不愿意承接形式与政策课程,所以高校通常会从优秀辅导员和思想政治干部中选取教师,这些兼任教师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视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师资力量的专业性,导致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三)教学内容不规范

教学内容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编写和选材上。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16周的教学任务,但其教材内容极其繁杂,且教材上涉及专题内容过多,难以区分出重点和难点内容,以至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作出取舍。

同时,部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材中专题的编写大多是政策文件的堆叠,甚至有些内容仅依据文件时间的出台顺序编排,给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形势与政策课程既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又没有统一的教研室安排,使得教学内容无法形成规范。

(四)教学方式陈旧

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陈旧。在教学环节上,一般是学生新闻播报与任课教师讲授相结合。在课前十分钟学生新闻播报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播报时间的精确性不够,二是学生播报内容是依据自身偏好选取的。

在教学形式上,教师通常采取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这样纯粹的理论讲授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导致教学效率较低。

(五)考核标准不统一

虽然课程设置具有时效性与特殊性,但是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校受重视的程度相对较低,教务处不作统一安排,由课程挂靠部门自主排课,任课教师由不同部门教师、辅导员担任,导致课程考核标准难以与其他课程一样。大多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期中考核,都是以教师收取学生观看主题电影观后感的形式为主,没有統一规范的期中考试标准。期末考试一般采取开放性试卷考试,或者学生提交主题课程论文,这也导致学生本能地会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不如其他学科重要。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创新的路径

(一)明晰课程定位,突出政治价值引领

首先,从源头树立思想政治课程育人思想,摆正高校政治站位。高校可以让党委书记、二级分院书记走进形势与政策课堂,提高自上而下的重视程度,这是形势与政策课程得以发挥积极正向引导作用的前提。

其次,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程归属问题。高校应摒弃挂靠教务部门、学生部门等部门的思想,将形势与政策课程挂靠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使其与其他思想政治课程保持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

最后,成立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研室。高校应选派专门的教研室主任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程,以便统一安排部署课程整体工作。

(二)强化师资力量,打造过硬教师队伍

高校应根据择优遴选教师的原则,为形势与政策课程配备一批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教师。

第一,明确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配备比例。高校管理人员不能以完成上课任务为落脚点,临时组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队伍,而应该以思想政治育人为出发点,着力打造专业素质精良的专职教师队伍,使得课程体系从教师构成上彰显出专业性。教师的专业充足配备是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首要条件,高校应该招聘形势与政策课的专职教师,在实践层面确保教学效果。同时,在确保专职教师帮带制有效运行的情况下,高校可以从思想政治课教师、优秀辅导员中“优中选优”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选拔务必经过党政领导班子和分院专业教师的思想谈话、课程试讲等精挑细选。

第二,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管理制度。高校应构建完善的教研室管理制度,负责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日常管理,采取统一排课、集体备课、自主选课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既发挥教研室统一规划的固定性,又体现教师主观能动性,确保形势与政策课程备课内容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设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督导机制。高校可以按照课程阶段、教学进度等,组织经验丰富的相关专家、教授进行教学督导,形成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有利于专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完善教学内容,凸显重点问题导向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出发点要树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由于时间限制,教师教学只能选取部分重点内容。为此,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取材,确定教学内容。高校也可以组织师生进行线上线下的民主评选,筛选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教师认为最想教授的内容和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再由教研室审定,上报党委、教学督导部门进行最终复核。这样,不仅能达到思想政治育人实效,还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形势与政策课程通常安排在大学三年级春季学期,这正是学生准备考研的关键期,教师可以融合专题内容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更新教学模式,紧跟时代前沿发展

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式。尤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有效利用新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如在上课前一天,教师可以采取云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模拟播报,教师再进行审阅和点评,确保新闻播报的时间、内容和效果的严谨性。又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每组新闻播报的搜集、制作及模拟过程制作成短视频,在“新闻播报”的课堂环节播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此外,教師可以与小组成员一起备课,共同挖掘教学案例,再由教师讲理论,学生讲案例,达到课堂教学相长、互动互融。教师还可以邀请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地方企事业党政干部、各行各业先进模范标兵等走进思想政治讲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活动,积极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统一考核标准,严格规范考评标准

教师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规范考评细则,有利于考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所承担的任务是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通过对文件的学习和精神领会,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意识。

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期中考核以播放爱国主义题材教育片并收集观后感为主,期末考核则由教研室出题,统一开卷考试,意在考评学生对当前形势、政策的熟知程度。在考核实践中,教师应统一考核标准,严格规范考评标准,建立过程评价体系,完善出勤记录、课堂互动等量化评价指标。只有严格规范考评标准,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

总而言之,思政教育实施的各方应努力探究、积极实践。首先,高校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文件,做到党委监督、教研室具体落实,将相关政策落实、落地。其次,高校要加强各部门统筹管理工作,通过定期举办骨干教师培训会、座谈会的形式,增进思想政治教师的横向业务交流。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信念,切实保障教学效果,真正将形势与政策课程落到实处、育到人心。

参考文献:

[1]朱瑞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高校学报,2018(2).

[2]王维国.新时代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5).

[3]熊昌茂,陈丽娟.新文科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与设计——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

基金项目: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KCJG-2021Q-031。

(作者单位: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改革创新新时代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