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痹的证治

2022-05-30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王颂歌杨英娄玉钤张攀科刘传慧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8期
关键词:风湿病舌质气滞

李满意 刘红艳 陈传榜 王颂歌 杨英 娄玉钤 张攀科 刘传慧

【摘 要】 髋痹为肢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常见痹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髋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髋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5型:邪实候(风湿痹阻证),正虚候(气血虚弱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候(痰湿痹阻证、气滞血瘀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髋痹;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损害;髋骨关节炎;肢体痹;风湿病(痹病);证治;虚邪瘀

髋痹是以髋部疼痛、麻木、酸困、屈伸不利,甚则强直等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1]。髋痹为肢体痹之一[2],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4]。古代文献无髋痹之名,多以“髀痹”“髀枢中痛”“腰胯疼”“股痛”等进行论述本病。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首次论有“髀痹”病名,曰:“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论述本病乃因正气不足,外邪乘袭而致;并记载用导引法治疗。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论有“腰胯疼痛”,并曰:“腰胯连脚膝,晓夜疼痛不可忍。”“腰胯疼痛,筋脉拘急,行动难,两胁妨痛,四肢少力,不能饮食。”详述夜间痛剧,行走困难等临床表现及特点。明·孙文胤《丹台玉案》曰:“股居一身之下,众阴之所归,而其所以作痛者,三经受病也。”详述本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并用舒筋调荣汤、蠲痛神异膏治疗股痛,和荣汤治两股上连腰胯疼痛等;对后世医家治疗本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清·张璐《张氏医通》在“腿痛”中论有“大股痛”。后世医家亦多从上述观点加以论述及探讨。现代娄多峰提出髋痹之名,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完善了“髋痹”的理法方药。

西医学的股骨头坏死、髋骨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损害,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滑膜炎等可出现髋痹表现[4]。

1 病因病机

髋痹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或劳损外伤,引起痰瘀气滞,局部不通不荣而致。

1.1 感受外邪 居处潮湿,或素体虚弱,外感风寒湿等邪,或湿热侵袭等,邪侵髋部,经脉受阻,血行不畅,而致髋痹。如《诸病源候论》曰:“风冷客于髀枢之间,故痛也。”金·张从正《儒门事亲》曰:“夫妇人腰胯疼痛,……乃是风寒湿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曰:“伤于寒湿,流注经络,……而致腰胯痛。”“足跗热起渐至腰胯,……皆是湿热为病。”《丹台玉案》曰:“脾经受湿,下流于股,则肉酸疼;肝经受寒,下及于股,则筋挛急痛;肾经受寒,下注于股,则骨髓冷痛。”清·喻昌《医门法律》论有“因风寒湿三气,混合入于阴股”而致本病。《张氏医通》曰:“寒湿流注于足少阳之经络,则为腰胯痛。”

1.2 正气亏虚 肾主骨,肝主筋。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或劳损耗伤气血,筋骨失养而致髋痹,或虚受邪侵,而致痹。如《诸病源候论》曰:“劳伤血气,肤腠虚疏,而受风冷故也;肾主腰脚,肾虚弱则为风邪所乘,风冷客于髀枢之间,故痛也。”《太平圣惠方》曰:“肾脏虚冷,气攻腰胯疼痛,羸弱无力。”“腰胯疼痛者,由气血肤腠虚疏,而受风冷故也;肾主腰脚,肾脏虚弱,为风邪所乘,风冷客于腰胯之间,故令疼痛耳。”《圣济总录》曰:“劳伤之人,肾气既衰,阳气不足,寒湿内攻,经络拘急,所以腰髋强直而痛,不能俯仰也。”清·钱秀昌《伤科补要》曰:“血虚气弱,下部腰胯膝腿疼痛。”

1.3 痰瘀气滞 饮食不节,过食或嗜食辛辣香燥膏粱厚味;或过度饮酒,损伤脾胃,津液不化,湿聚成痰,痰湿阻滞经脉,气血不畅而致髋痹;或情志不畅,恼怒伤肝,忧思伤脾,气机不利,气滞血瘀,经络痹阻;或肝气郁结,耗伤肝血,筋骨关节失养而致髋痹;或劳损外伤,体劳或房劳过度,伤津耗血,津液不足,筋骨关节失养;或骨折、跌仆闪挫,或产后,局部血脉受损,离经之血阻于经脉,瘀血痹阻而致髋痹。《圣济总录》曰:“伤寒后风虚气滞,攻腰胯疼痛,坐卧艰难。”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曰:“恶血注之,股外肿。”《丹台玉案》曰:“妇人产后或患股痛,乃恶血流于经络也。”《证治汇补》曰:“髀枢左右一点痛起,延至膝骭肿大,恶寒,夜剧者,痰也。”

综上所述,髋痹多由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而致。先天禀赋不足、氣血亏虚是其内在因素,而感受风寒湿等邪及劳损外伤是本病的外因,共同致髋关节经络痹阻,气血不通,筋骨失养,形成“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病理变化。但概括起来不外“虚邪瘀”[5]三个方面,即正气亏虚,感受外邪、痰浊瘀血。本病病位在髋部,与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主要病机是经脉痹阻,气血不畅,筋骨失养。病性有虚有实,虚证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实证多为风寒湿痹、痰湿痹阻、气滞血瘀。病邪日久不去,侵入骨骱者,可见骨蚀、骨痿、畸形;内舍脏腑者,可出现脏腑痹。本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常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2 诊断要点

本病男女均可发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可有长期饮酒史,或长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史,老年及有髋关节外伤史者也易患本病。髋部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行走活动后加重,多为冷痛、钝痛、酸痛等。病程久者多伴活动受限,患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感觉减退、走路跛行,髋关节僵硬,外展、外旋或内旋活动受限,屈伸不利,体格检查可出现阳性体征。

3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主要辨病之虚实:病初以邪实为主,多由感受外邪或外伤等引起,表现为风寒湿痹、痰湿痹阻、气滞血瘀症状;病久多属虚证,素体虚弱或内伤所致,表现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症状;正虚痰瘀则虚实夹杂,也可因虚致实,而使病情错综复杂。髋痹的治疗,当分清虚实。初病未久,邪盛正实,外邪痹阻,气滞血瘀,则治疗上应以祛邪通络、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久病迁延,或体虚之人,邪少正虚,多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则治疗应重视滋养肝肾、补养气血,兼祛邪。此外,髋痹伴发经筋痹者,应兼顾治疗。本病按“虚邪瘀”辨证可分为3候5型。

3.1 邪实候 风寒湿痹证:髋部冷痛、沉重,痛无定处,屈伸不利,痛处肿胀,遇冷痛剧,昼轻夜重,酸困乏力,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浮紧或沉紧。以髋部冷痛、沉重,痛无定处,屈伸不利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风寒湿等邪侵袭机体,阻遏气血,痹阻脉络,故出现髋部疼痛、沉重,屈伸不利;风邪善行数变,故痛无定处;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主收引,伤阳气,遏气血,阻经络,故局部冷痛,遇冷痛剧;湿性重浊,使气机滞留不畅,故酸困乏力;寒湿均为阴邪,得阳气则运化,故昼轻夜重;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浮紧或沉紧皆为风寒湿痹之象。

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医学心悟》)加减。方中秦艽、羌活、独活、桑枝、苍术、海风藤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桂枝、细辛温经散寒止痛;川芎、木香理气活血;当归、制乳香化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功。若风盛者,加防风;寒盛者,加制川乌;湿盛者,加薏苡仁、萆薢。

3.2 正虚候

3.2.1 气血虚弱证 髋部疼痛,喜按喜揉,筋脉拘急,屈伸不利,肌肉萎缩,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以髋部疼痛,喜按喜揉,筋脉拘急,屈伸不利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久病体虚,气血失充,筋骨失养,故见髋部疼痛,喜按喜揉,筋脉拘急,屈伸不利,肌肉萎缩;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心失血养,故见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不足之征象。

治法:补益气血,活血通络。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方中人参、黄芪益气养血;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补血养血;茯苓、白术、陈皮健脾益气,使本方补而不滞,扶正而不助邪;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加入生姜、大枣为引,以资生化气血;鸡血藤、络石藤、桑寄生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活血通络之功。若血虚明显者,重用熟地黄、白芍;气虚明显者,重用人参、白术。

3.2.2 肝肾亏虚证 髋部隐痛,绵绵不休,关节强硬,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不仁,不能久站,眩晕耳鸣,咽干舌燥,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脉细弱。以髋部隐痛,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病久迁延不愈,累及肝肾,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则髋部隐痛,关节强硬,肢体麻木不仁;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肾亏虚,则见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咽干舌燥;肾失封藏,则遗精或遗尿;肝失疏泄,则妇女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脉细弱均为肝肾亏虚之象。

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方中桑寄生、杜仲、怀牛膝补益肝肾,强筋骨;独活其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通痹止痛;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秦艽祛风湿,舒经络,利关节;桂枝温经散寒;防风祛风胜湿;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地黄、川芎养血和血。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之功。若气虚者,加黄芪、党参;阳虚外寒,四肢欠温者,加淫羊藿、骨碎补。

3.3 痰瘀候

3.3.1 痰湿痹阻证 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患处肤色不泽,按之稍硬,肌肤麻木,关节僵硬,疲乏气短,饮食减少,舌质淡,苔厚腻,脉滑或濡缓。以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外感寒湿之邪,阻于经络;或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水湿内停,聚湿成痰,痰邪有形,其性重着黏滞,痹阻经脉,故出现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按之稍硬;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故疲乏气短,饮食减少;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肤色不泽,肌肤麻木;经筋失养,故见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痰湿阻滞关节,故见关节漫肿;舌质淡,苔厚腻,脉滑或濡缓皆为痰湿痹阻之象。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通络。

方药:导痰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方中胆南星、陈皮、法半夏、茯苓、白芥子健脾燥湿,理气化痰;气滞则津停,津停则痰生,故用枳实行气以消痰;痰由湿聚而成,故用木瓜、萆薢、防己利湿以消痰,兼以活络;杜仲、桑寄生、骨碎补填精补髓;丹参、鸡血藤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化痰通络之功。若兼瘀痛甚者,加地龙、土鳖虫;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湿邪盛者,加薏苡仁、木瓜。

3.3.2 气滞血瘀证 髋部刺痛,痛有定处,屈伸不利,面色黯?,髋部肿胀瘀斑,夜间痛剧,痛处拒按,舌紫黯有瘀点,苔薄,脉弦或沉涩。以髋部刺痛,痛有定处,屈伸不利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调,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或跌仆闪挫,血溢脉外,或产后,瘀血痹阻而致。瘀血阻于髋部经络,故见髋部刺痛,痛处拒按,痛有定处;血为阴,夜亦为阴,入夜阴盛,易致瘀凝气滞,故夜间痛剧;瘀阻经络,则屈伸不利;瘀血阻于肌肤,故面色黯?;舌质紫黯有瘀点,苔薄,脉弦或沉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养血,疏通经络;配以制没药、五灵脂、地龙增强祛瘀之力,兼消肿止痛;香附理气化瘀;怀牛膝强肾壮骨,活血化瘀,引藥下行;全蝎疏利关节,搜剔经络,增加化瘀之力;秦艽、羌活通经活络;续断补肾强骨。诸药合用,可使瘀去络通、气血畅达而髋痛亦止,共奏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若局部有硬结者,加胆南星、炒白芥子、制半夏;腰膝酸软无力者,加杜仲、桑寄生、狗脊、熟地黄。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53岁,1981年11月28日初诊。以左髋疼痛3 d为主诉。患者3 d前夜起未着衣,次日早晨左臀部微痛,午后加重,左腹股沟部至坐骨结节呈一条痛线,疼痛较剧,彻夜不眠,热敷则减。检查:局部无红肿,抬腿试验阳性。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诊断:髋痹,证属风寒湿痹。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处方:当归30 g、丹参30 g、鸡血藤30 g、白芍30 g、木瓜30 g、川牛膝15 g、香附18 g、独活18 g、千年健18 g、钻地风18 g、甘草9 g。3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1982年1月2日二诊,患者服药第1剂后,酸、沉、痛均大减,左腿已能伸直和抬高;3剂服尽,左臀部疼痛消失,唯夜间翻身时左髋部仍有痛感。上方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案中医诊断为髋痹,为邪实候风寒湿痹证。此属起居不慎,风寒之邪侵犯局部筋脉所致。故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方中独活、千年健、钻地风、木瓜祛风除湿散寒,以祛邪为主;当归、丹参、鸡血藤、川牛膝、香附活血理气通络;当归又配合白芍、甘草补气血以扶正。总之,本方以祛风散寒除湿(邪)为主,兼以化瘀理气通络(瘀),并顾护正气(虚),虚邪瘀三者兼顾,故获良效。症状虽重,但病程短暂,用药对证,故效若桴鼓[6]。

5 预防与护理

避免感受风寒湿等邪侵袭,注意髋部保暖。劳逸结合,防止髋部外伤及劳损。控制体重,减少髋关节负重,禁止剧烈运动,避免过度的起立下蹲,避免坐低凳子、低马桶,以及加重髋关节损害的日常活动,必要时卧床休息。禁烟酒,忌油腻之品,避免滥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保持情绪舒畅,坚持正确治疗。饮食有节、多样化,合理营养,多食高蛋白、富含钙质和铁质食物[4]。

6 转归及预后

髋痹的转归及预后与发病原因、体质强弱等因素有关。本病病程长,病情复杂。病之初多以邪实为主,及时治疗则预后较好;若未及时正确治疗,病情加重,可出现脏腑器质性病变,甚则发展为骨痿、骨蚀而致残疾,预后较差。

7 结 语

髋痹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等邪杂至,经脉气血痹阻局部,而引起髋部疼痛、重困、肿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痹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胯骨,即髋骨也……若素受风寒湿气、再遇跌打损伤、瘀血凝结、肿硬筋翻,足不能行。”西医学的股骨头骨骺炎、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伴发的髋关节损害等,多属髋痹。髋痹病位在髋部,与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其致病因素可概括为“虚邪瘀”三个方面。病性有虚有实,虚证多为气血、肝肾亏虚;实证多为风寒湿邪、痰瘀气滞。本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病机关键是经脉痹阻,气血不通,筋骨失养。髋痹治疗,应当辨清虚实。病之初属实,表现为风寒湿痹,或气滞血瘀,经脉痹阻,治宜祛邪蠲痹、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及早施治,预后良好。病久则邪入脏腑,而致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治宜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兼疏通经脉。若出现脏腑器质性病变,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李满意,娄玉钤.髋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10):55-60.

[2] 李满意,娄玉钤,潘宏伟.肢体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9):54-60,72.

[3]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及其相互关系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53-57,64.

[4] 婁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1-226.

[5]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6] 娄高峰,娄玉钤,娄万峰.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234-241.

收稿日期:2022-05-24;修回日期:2022-06-22

猜你喜欢

风湿病舌质气滞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风湿病能彻底治愈吗?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藏医风湿病护理概述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