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戏剧创意表达 环境浸润乐享童年

2022-05-30刘金玉张菁刘浩喆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园所戏剧经验

刘金玉 张菁 刘浩喆

戏剧在幼儿园成为越来越普及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独特价值。但在具体实践中,幼儿园可能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部分幼儿园陷入了偏重演出效果而忽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偏重表演技能而忽视幼儿创造性表达等重结果的误区;另一方面,部分幼儿园陷入了过于强调过程而忽视展演活动带给幼儿的成就体验,过于强调幼儿自主表达而忽视教师必要支持的误区。究其原因,均来自我们对“戏剧与教育”“过程与结果”“教师与幼儿”这几对关系的片面把握。

我园在强调以幼儿为本、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爱游戏的天性基础上,将游戏与戏剧融合,并通过环境浸润和家园协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积累戏剧表达经验,使幼儿的一日生活经历自然成为戏剧展演的经验铺垫。最终幼儿、教师、家长携手成就了基于红色绘本《大郭小郭行军锅》改编的同名原创戏剧的精彩,在这一过程中我园也积累了幼儿园戏剧活动开展的有益经验。

一、寓教于乐,把握戏剧与游戏的天然融合

将戏剧与游戏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存在天然的耦合关系。从活动特性来看,两者同样具有幻想与想象等元素,是虚构与现实的统一;含有积极的规则,能对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进行约束;具有创造性特点等。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戏剧与游戏相互启发、互为补充。因此,在《大郭小郭行军锅》戏剧展演中,我园将游戏与戏剧广泛融合,以区域游戏和主题戏剧游戏为依托,丰富幼儿与展演主题有关的戏剧表达经验;以日常游戏和园所大型活动为载体,拓展幼儿日常化的戏剧表达途径,在丰富的戏剧体验中实现了幼儿更为全面的发展。

(一)主题游戏和区域活动中的戏剧表达

1. 在主题戏剧游戏中拓展丰富经验

主题戏剧游戏是指教师围绕既定的内容主题,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的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教学性游戏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幼儿更好地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角色、感受故事主题。围绕《大郭小郭行军锅》的故事情节和时代背景,师幼共同体验了一系列红色主题戏剧游戏。

(1)造型游戏丰富人物形象

造型游戏即幼儿用肢体塑造人或物的静止形态,可以是单人表现,也可以是多人合作,幼儿在造型游戏中能够增强对身体的操控能力。《大郭小郭行军锅》绘本中除故事主角外的其余人员均为简单带过,人物塑造单薄。教师便以旁白的身份说出故事元素、主线,让幼儿进入即兴表演的舞台。幼儿以造型定格、无实物表演的方法塑造自己心中最想成为的战士,为故事添加了哨兵、冲锋号兵、战地记者、医生等角色。此后,教师升级难度,请几位幼儿为一小组共同定格,在相互配合中,幼儿呈现的故事画面愈发丰富精彩。

(2)想象游戏增强故事张力

想象游戏即幼儿调动已有经验,对游戏素材进行加减、重组、转换,以创造出新的情境、角色与故事情节。绘本中寥寥几笔概括了行军锅被炸坏,战士们一起度过了没有锅的艰难日子,却没有说明这其中究竟如何艰难。教师带领幼儿针对“没有了锅,战士们怎么办”展开了讨论,运用故事棒策略让孩子们想象、表演在恶劣的行军环境中,没有锅的部队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并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的讨论和表演慢慢增强了故事张力,使戏剧更为丰满。

2. 在区域游戏中迁移联动经验

为促进幼儿经验的丰富化、整体化、连续化,我园创设了各区域联动的游戏环境,即为各活动区建立内容上的联系,各区可以围绕同一个主题开展联动整合的区域游戏。孩子们将戏剧融入生活、游戏中,呈现出的戏剧表达也是质朴和充满力量的。

(1)表演区中角色再现

在筹备《大郭小郭行军锅》戏剧展演过程中,孩子们会自发地在班内的表演区将故事经验转换为角色表演,不同于园所展演中的角色安排,孩子们在表演区里自主决定班长、大郭、小罗等角色。无须复杂的服装道具,一顶红军帽足以代表身份。帽子一戴,“小演员”们瞬时入戏,他们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长征途中再大的困难都不怕。有时,孩子们还会将几本故事书中的情节串联到一起,按照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进行创造性表演,如加入绘本故事《长征路上红小丫》中的“红小丫”角色,乐观可爱的“红小丫”与充满童真的“小罗”成为好朋友……孩子们从表演中感受模仿与创造的乐趣,不断丰富着对故事内容及人物情感的体悟。

(2)各游戏区巧妙联动

除了直接通过表演区中的游戏再现经验、丰富表演层次外,各区域游戏的巧妙联动帮助幼儿实现了经验的迁移和累积。如幼儿既可以在图书区中阅读红色绘本,筛选与积累自己喜爱的表演素材,又可以到美工区将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绘制出来,改编为简单的剧本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还可以到建筑区搭建想象中的营地、战壕、大型武器,充分放飞戏剧的创想。

(二)常态化和大型活动中的戏剧体验

除了开展服务于《大郭小郭行军锅》戏剧展演主题的游戏活动外,我园还会组织多样的常态化戏剧游戏和园所大型活动,帮助幼儿在日常的各项游戏活动中积累戏剧经验,丰富游戏体验,获得全面发展。

1. 常态化戏剧游戏中的能力提升

(1)沟通游戏锻炼交流能力

为提升幼儿在倾听、语言表现等方面的能力,教师会有意识地借助戏剧游戏的手段,如开展“传话”“动物乐园”等沟通游戏。在“传话”游戏中,多名幼儿站成一列,由前向后传同一句话,促进了幼儿认真倾听同伴说话,正确复述说话内容的能力。在“动物樂园”游戏中,幼儿尝试利用“外星语”或某种声音来模仿小动物的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不同表达方式带来的乐趣,锻炼了使用多变声音进行表达的能力。

(2)合作游戏加强同伴默契

在“照镜子”“双簧”等默剧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其他幼儿的动作神态、前脸表情动作与后脸语言的相互配合,提升同伴间合作能力。有时默契类游戏的创意源自幼儿的观察与思考,如教师开展的“兵种猜猜看”表演游戏就是源于幼儿对兵种角色的好奇和讨论。教师设置了不同的兵种卡片,幼儿站成一列,最前面的幼儿抽取兵种卡片后以动作的方式表现该兵种角色,并一一向后传递,由最后一名幼儿说出本组的兵种角色,这是动作代替声音的改编版“传声游戏”。

2. 园所大型活动中的创意表达

幼儿平时在参与园所开展的其他大型活动中也有着丰富的戏剧体验和创意表达的机会,这些活动经验为戏剧展演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园所在节庆时期会开展融入角色扮演的系列大型活动,如开学季中的哥哥姐姐司机与弟弟妹妹乘客、新年游园会中的优雅茶艺师和品茗小客人等的设置,都支持幼儿创造性地演绎着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在游戏化氛围中,不同班级的幼儿加强了相互联系,发展了社会性交往能力,增进了小演员间的情感,为展演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铺垫。同时,在园所“乐剧社”带领下开展的“中秋团圆节”“爱耳健康”等主题戏剧欣赏或展演活动,也使幼儿的实际舞台经验得到丰富,自信心和胜任感获得提升。

二、环境浸润,依托家园共育积累戏剧经验

除了设计组织专门的戏剧游戏,幼儿在园内所接触的一日生活环境也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我园创设了和谐统一、充满艺术感的环境氛围,帮助幼儿在园所、家庭、社会等物质环境的渗透和文化氛围的熏陶中积累相关的戏剧经验。

(一)园所环境中的无声渗透

良好的物质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在主动学习中实现身心发展。故我园将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渗透于园所环境中,从而浸润幼儿的心灵。在环境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遵循教育性、儿童性原则,注重红色文化的渗透和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环境形式的构建上,我们遵循互动性、体验性原则,注重幼儿与环境的交流。我园室内外墙面都装置着与红色故事相关的展板墙饰,区角中也投放了与红色故事相关的道具、绘本。幼儿能够在户外活动、区角游戏等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欣赏交流、互动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红色记忆。除了幼儿园的内部环境,园所还借助外部环境——胡同,开展了“重走长征路”活动。幼儿在胡同里徒步,感悟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团结、坚持等优秀品质,进而尝试在戏剧展演中迁移运用、自然表达。

(二)家庭环境中的悄然熏陶

家长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园所始终将家长纳入共同参与体系。园所公众号“故事365”栏目会定时向家长推送红色故事,这些红色故事不仅能够促使亲子共同聆听,他们还可以相互畅聊感受,了解红色文化的意蕴。此外,园所还鼓励家长通过亲子共赏红色戏剧、同览博物馆等方式,丰富幼儿对党的历史,特别是长征历程的认识,为他们的戏剧表现与创造性表达提供必要的经验准备。还有些幼儿的祖辈对于长征岁月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园所发动幼儿开展家庭采访活动,幼儿倾听着家中老人们讲述关于“长征”的故事,感受著历史的脉搏。

戏剧展演是幼儿发展的呈现形式与载体,有助于巩固、展现幼儿前一阶段的发展,引领幼儿进一步的提升。活动中幼儿收获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和舞台上的表演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想象、创造、表达、合作等优良的品质。教育者应做到眼中有幼儿,激发幼儿在戏剧展演过程中快乐、自信的情绪,支持幼儿在积极思考、大胆表达的过程中实现各领域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绘本融入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活动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1900631203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园所戏剧经验
有趣的戏剧课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戏剧类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