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的父亲
2022-05-30李兴
李兴
得知父亲有了癌症征兆的第一时间,我便从昆明赶回四川老家。之前,他已将直肠癌误作痔疮医治了两年,病情的加剧已显示出癌症的先兆。
在医院观察、放疗的7天时间里,我谢绝了所有战友和同学的宴请,始终陪伴着父亲,白天挂号、取药,等候在放疗室外;晚上陪父亲说话,睡在病房里。父亲每天夜里要上二十多次厕所,虽然彻夜难眠,但我丝毫不觉得难熬。
有一丝希望也要百倍努力。我们5个兄妹商量,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挽救父亲。在北京工作的长兄将父亲接到了条件最好的一家部队医院,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也无济于事。经过权衡,长兄将病情如实告诉了父亲,没想到父亲却出奇的平静,哈哈一笑说:“明天就回老家,还有很多事没做呢!”临行前,长兄一家陪他最后一次逛了奥体中心和天安门。长兄说,父亲离京前始终镇定自若、谈笑风生,父亲更多考虑的是不让亲人担心。
病前的父亲从不吃药,感冒发烧扛扛就过去了。他常说,是药三分毒。明知無救我们也满怀希望。我在云南花了不少钱为他买了不少偏方,怪味扑鼻,难以下咽的中草药他都咬牙喝下去了。疼痛常常折磨得他满头大汗,他硬是强忍着一声不吭。他风趣地说,死马当成活马医吧!用药观念的转变折射出他对生的渴望。
父亲教书育人三十余年,行将走完生命的尽头还坚持学习和写作,病中三年,他始终在与病魔赛跑,做着一件秘而不宣的事情——创作长篇小说《历程》。他说,老家所在县是红四方面军总部,红军长征期间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迄今为止没有一本文学题材的著述,他想填补这项空白。遗憾的是,计划32万字的篇幅却只完成了28万字。不会电脑只能手书,病中的艰辛可见一斑。残缺的美也是美,遵照父亲的遗愿,此书在他逝世周年之际由长兄出资在首都北京出版。
父亲一生重视教育,在食不果腹的年月,五个孩子都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情况在家乡并不多见。许多困难家庭不愿意让孩子上学,父亲都要登门游说,不厌其烦地宣传受教育的好处,我家所在的鹿渡乡一直是全区入学率最高的乡镇,父亲功不可没。即便是在病中,远亲近邻的孩子考上大学,都会收到父亲捎去的贺礼。父亲一直在本乡小学任教,巧合的是,我们五个兄妹没有一人在他的班级读过书,老天给我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似乎要将遗憾留给来生。父亲教育我们的时间都在晚饭的餐桌上,教育的方式很老套,不外乎教育我们有一个好的品行和操守,影响了我们的食欲,听多了就有些乏味。但如今失去才觉弥足珍贵,我们永远也听不到父亲的说教和唠叨了。
怕影响我们的工作,已经气若游丝的父亲硬是不让母亲打电话给我们。在父亲弥留之际,我们全部回到了父亲身边。
逝世的头天晚上,我的女儿从昆明给她爷爷打来电话,神志恍惚的父亲立马来了精神,接听手机的声音很响亮,他鼓励最小的孙女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说康复后到昆明和我们一起过春节……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