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绿
2022-05-30邵玉田
邵玉田
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这里,窗外有绿,厨内有肉,每天坐在电脑桌前于键盘上敲出心中欢喜的文字,不也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小美好?
说到窗前的绿,2014年9月26日《盐城晚报》“登瀛”副刊曾经刊发过我一篇《101棵树的故事》的散文。开发商玩弄“狸猫换太子”的骗术,以瘦弱的101棵树苗,替代了售房时承诺的“屋顶花园”。想象不到,开发商无义,草木却有情。在悄然而过的八年里,101棵树——窗前的那片绿,春天新叶在风中闪亮,夏雨时翠嫩茂盛,秋风“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冬阳里树叶涂满了温暖的色调。后来栖息的鸟雀多了,林子里闹腾起来了,那片绿时而被不同层次的色泽、不同高低的摇曳烘托而起。尤其是生长在屋顶这样的特殊环境,当初还是一棵棵小树苗时,物业时而有人爬上去培土喷灌,补充水分。等到树长大了,长高了,物业也换了,那些树,就这么“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隐忍地生长着,且一直保持着静默。
我与窗前那片“绿”的守望,也是静默的。我想,植物的世界一定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和属于它们的文明。
我只有欣赏它们的选择,却无法通晓它们的语言。
记得易中天在《读城记》中说:“树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精神和智慧。”我见证着它们的生长过程,惊叹这些树、这片绿有一种不泯挺拔的意志……
一阵阵清风徐来,仿佛它們给了我“醍醐灌顶”“金刚加持”般的人生修炼。
如果从我2001年退居二线转身写作算起,到今年已经超过二十年。这二十多年漫长的写作中,我的大部分时光是在书桌上度过的。读书、写作,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边写作,一边有窗前的“绿”做伴,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从而将心扉完全打开,任其随着键盘上跳动的指尖,收获一份人生的回味和积淀。
在2010年和2014年连续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此岸彼岸》《大河之舞》之后,省、市作协的领导建议我,应该认真规划一下自己了。他们觉得我在政府办公室工作了很长时间,是否考虑写一部厚重一点的类似官场小说的作品。对这样的善意,我也曾纠结过。写作间隙,走到窗前,一次次面对屋顶上的101 棵树,仿佛那些绿,在扣动我的心弦。微风吹过,好像我的心灵之音在拨动,则有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恬淡。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所有写作都是一种纪念。”我喜欢这句话,并时常用来观照自己。我之所以写作,为的是让自己灵魂得以安顿,我的散文里,有我魂牵梦绕的精神依托。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