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2-05-30高红叶

新课程·上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初中生分层法治

高红叶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讲,其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学生重视不足、知识过于抽象、教学方式死板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领域有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其中分层教学模式受到很多老师的青睐,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方式的针对性更强,教学质量、效果得以显著提升。本文首先研究了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情况,然后探索了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最后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的措施予以分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不合理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关系学生学习的情况。当下,受限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执教方式过于生硬,主要借助口头传授。老师在讲台上生硬地讲解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则死记硬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到厌烦,连带厌恶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事实上,就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初中生反映课堂学习氛围不足,过于死板,难以引起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再者,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没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内容,学习浮于表面,难以深入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导致学生难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直接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其对外界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兴趣较足,但是该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学生认为学习过程非常枯燥,学习方式较为单调,一些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不仅如此,由于初中生尚未科学构建认知体系,没有充分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很多学生认为该课程仅仅是辅助作用,不如语文、数学等科目重要,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投入精力不足,学习质量不高。从初中生自身角度而言,学生在这一阶段很难完全认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时较为敷衍。如果老师不能及进改变学生的这一情况,必然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态度。

(三)没有深入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纵观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老师的教学主要依托理论知识开展教学活动,较为重视教材内容,却没有结合学生、学校等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尚未有效渗透时政法规等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知识学习的广度不足、深度不够。由于学生接受知识受限,因此在课堂上难以对该课程产生共鸣。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依托书本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以免学生长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借此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一)滿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下,很多老师采用“填鸭式”的方式组织教学,课堂上不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尚未被认真对待。分层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基础,根据学生目前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不仅如此,分层教学模式起点较低,教学层次较多,因此学生在分层教学课堂上均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初中时期作为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讲,引入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依托学生的适应性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教学模式依托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根据小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在目标指引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获得相应的指导,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一)教学目标分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要想使用分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应该划分教学目标的层次。一般情况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划分教学目标层次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全面了解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是非观念、学习需求等多方面情况予以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划分教学目标层次。(2)在划分教学目标层次的时候,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应该对针充分考虑针对性,不仅需要保证目标分层,还应该考虑教学目标是否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具体的问题。比如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会存在叛逆的情况,很多初中生在该时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家庭亲子关系趋于紧张。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结合这一实际情况,依托实际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致力于引导学生正视青春期,学会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3)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初中生的层次不同,其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一般从低层次开始,慢慢向高层次过渡,不断提高相应的难度。另外,对相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区分,以便于学生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向高层次进发。

(二)分层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应该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分层教学,良好地处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客观差异性,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让各个层次的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实现整体性的提升。完成分层以后,老师需要对学习任务予以划分:对基础不足的学生,老师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老师引导其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社会调研活动等,自主探究相关课题,以此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分组

分层教学的重点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组建相应的学习小组。完成分组以后,老师要根据学生所处的层次对教案进行划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内容。老师要科学管理分组,要想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日常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方式,将相同能力的学生划分至同一小组之中,以便于更好地管理分组。不仅如此,老师在课堂空间中还可以让相同层次的学生坐在一起,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探讨,引导所有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这样的形式,还能激发相同层次内学生的竞争,在班级内形成良性竞争,以便于更好地推进知识的学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而言,分组是实施分组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只有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生的层次,才能更好地推进分层次教学活动,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强化作业的针对性布置

初中生存在客观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作业布置的时候教师要秉承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和初中生认知规律、性格特点等相匹配,顺应学生知识认知的规律,对知识难度、梯度予以重视,让学生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方式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老师应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等情况自由选择,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影响学生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设计三种类型的内容,即拔高题、中等难度题和基础题,不同层次的题目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完成基础题型,才能挑战中等题型,以此类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多元评价标准

对老师来讲,通过课堂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而学生经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实现全面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务必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评價体系。因此,在对评价体系予以构建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依托以下几点开展相应的工作:(1)多元化评价主体。教师不能根据一场考试、一张试卷或者自己的喜恶评判学生,这种评价模式局限性太大,教师可以引入学生自主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等内容。(2)对学生评价时要多角度进行。比如A学生对道德相关的知识较为喜欢,但是法治成绩却不甚理想。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对该学生的优点予以挖掘,在肯定优点的同时辩证地看待其缺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3)多元化评价方法及形式。老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作出评价,改变一两次考试决定学生整个学期成绩的情况。

四、结语

对初中课程体系来讲,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受限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引入分层教学模式,切实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初中生分层法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有趣的分层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