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2-05-30尤占清
尤占清
阅读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而写作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也使读写结合模式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节奏,对优化语文教学质量能够带来巨大帮助。因此探索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当前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意义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和写作在教学方法上的结合,两者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然而,阅读和写作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直被分成两大相互独立的板块,这种割裂式的教学模式导致阅读和写作在培养流程上出现脱节。例如,在选材上往往出现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学习的题材并不是写作练习中所要求的题材,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活动过后,需要以全新的视角开展写作练习,不仅给写作练习带来更多困难,也会降低对阅读成果的巩固效果,使阅读和写作教学在效率和质量上都难以得到飞速提升。并且初中阶段面临中考的巨大压力,各学科的教学任务较重,分配给每一学科的教学时间也较为紧凑,对语文教学而言,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阅读和写作之间不能构建良好的协同关系,那么势必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负担,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迟迟难以提升,因此读写结合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阅读面较窄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曾经明确指出,阅读是借助语言和文字来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以及提升审美的关键途径,而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活动对学生的提升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阅读作为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投入较高的学习热情,才能确保学生始终在阅读过程中保持较高的专注力,同时在思维上切实进行了探究。然而当前,在对我国初中阶段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中却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对阅读缺乏较高的兴趣,这一问题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一方面是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负担上的加重,导致其在阅读活动中更希望通过阅读来放松自己,因此其感兴趣的阅读题材往往是小说类,这就导致学生的阅读面过窄;另一方面则是家长和老师在应试教育风气的影响下,对学生考试成绩过于看重,导致他们在阅读时间上给予学生更多管控,并且在阅读种类上也给予较多限制,这些都导致学生的阅读素材难以得到有效积累。
(二)教师缺乏对文章的深入解析
正如前文所述,过去应试教育风气对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所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功利化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把教学目标更多地放在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上,而这也体现在教师对文章内容的讲解缺乏深入,其教学重点更多地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更注重分析而轻视了学生主观阅读的过程,在学生将文章阅读一遍后,教师立刻抛出一系列的问题,无论学生此时对文章的理解处于何种程度,教师都直接给学生灌输答案。如此一节课下来,本篇文章究竟讲了些什么?它的写作内涵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学生往往处于茫然的状态,而在感情上缺乏与文章内涵的共鸣也就导致学生对文章用词、句式结构等知识点的理解缺乏深刻的感悟,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也大大削减了阅读的乐趣,久而久之使学生感到阅读学习枯燥乏味,最终阅读教学的质量也难以得到提升。
(三)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缺乏主体意识
写作能力作为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考验。写作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学生对写作持有何种态度以及养成了怎样的写作习惯等,对写作质量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写作情况的调查中却发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往往缺乏主体性,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学生缺乏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作为铺展写作思路的重要途径,对问题的探索可以说是整个写作活动的开端。然而,由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他们对教师仍然有较高的依赖性,在写作练习中,往往是教师抛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就往哪方面展开写作,而不是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问题意识的淡薄,也导致其写出的文章缺乏足够的深度,并且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也导致跟风写作等情况时有发生,学生写作质量的提升也因此受到较大阻碍。
三、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阅读教学渗透写作主题教学
通过前文的问题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在写作练习中学生最缺乏对问题的发现和探索能力,而究其根本,主要是学生对写作存在概念上的误解。很多学生认为,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在内容上显得“高大上”,应该讨论一些更加宏观的东西,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主题的选择上往往偏向写一些较为空洞和宏大的话题,在这种写作理念下所完成的作文也常常出现假、大、空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首先纠正学生对写作的错误认识。这时就可以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的好坏和主题的好坏并无直接的联系,一篇真正为人称赞的文学作品是能在情感上打动人的,而要想在情感上与读者产生共鸣,就必须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写作无须刻意追求宏观的东西,而应把目光放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使写作回归于生活,将生活中的动人细节展现出来。例如《背影》这篇文章,该文章的内容总结起来较为简单,无非是父亲在车站送儿子上车的故事,而作者却能够通过描写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来表达出父亲那不善言说的爱,这正是生活细节的感人之处,以此引导学生体会真实生活的文章所具有的感染力,继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
(二)阅读教学渗透文章结构教学
在写作观念树立后,学生还需要做出提升的就是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一篇完整的文章不仅要在情感上表达的有始有终,还要在文章结构上有头有尾。行文流畅的文章要有清晰的写作思路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因此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当前很多学生在写作中缺乏系统的写作习惯,对写作顺序缺乏系统的梳理,因此,教师要借助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首先在写作之前,要在草稿纸上拟好一个文章提要,而在提要中要把文章的主次结构以及表达比例控制得当,段落之间的过渡要自然,首尾之间还要有明确的呼应,在文章纲要确定后,还要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标准对内容进行详略处理,对表达情感的重点段落要有足够的篇幅来展开,而其他的次要内容则可以适当地略写,以此构建出一篇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文章。例如,在阅读《狼》这篇文章时,屠夫和狼之间经历了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这几个过程,而在这几个过程中,屠夫在心态上的变化是逐次递进的,而在行动上又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因此本篇文章让人读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写作中对文章结构的拟定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写作方法。
(三)阅读教学渗透随笔练习教学
任何教学都离不开实践活动来巩固其成果,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尤其如此,而通过研读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课文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节选,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续写,而在续写过程中要注重对前文结构的仿照,以及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同时,在续写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抛开对原文的关注,鼓励学生对文章故事的走向进行大胆创新,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在对学生续写以及仿写成果的评价上还要注重激励性评价的使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心理敏感期,他们对外界的评价十分敏感,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赞赏,以此为学生的写作练习提供更多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要将两者进行紧密结合,不断探索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路径,创新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侯红图.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9(20):32.
[2]付佳.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27):1.
[3]张丽洁.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探析[J].语文课内外,2019(2):20.
[4]欧阳彬琴.读写结合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9(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