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学校考试要回归正道
2022-05-30王旭东周家荣
王旭东 周家荣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2021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对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予以纠正。可见,落实“双减”政策,学校考试是关键。但是,一些地方和义务教育学校考试仍然频次数过多、内容超标、试卷难度过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违背了素质教育导向。因此,必须认真思考学校考试的功能定位,尽快让考试回归正道,不要让考试成为学生高负担的“本源”。
一、正确理解学校考试的功能定位
学校考试是指学校针对本校学生自行组织、自行批改、自行分析和自行评价的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对客观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科学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推进教学改进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學校考试也是有要求的,千万不能“乱来”。根据《通知》规定,小学的学校考试每学期只能一次期末考,初中的学校考试每学期最多只有期中考、期末考两次,不允许学校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
当前,一些学校发生的考试乱象,除应试教育的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过度关注考试的排名排序的甄别选拔功能,错误理解了学校考试的性质,把学校考试的性质理解为结果性考试、选拔性考试、高利害考试、区域统考,这是对学校考试的功能定位的歪曲。要杜绝学校考试乱象,实实在在落实“双减”政策,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必须重新定位学校考试的功能,强化学校考试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让学校考试回归正道。
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考试的功能各有侧重。因此,正确理解学校考试的功能非常重要。《通知》明确规定:“除初中毕业生升高中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这是对学校考试功能的权威界定,也是非常符合教育考试评价理论的。从测评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来看,学校考试不是结果性考试,而是过程性考试,重在形成性。从测评结果解释来看,学校考试不是常模参照考试、选拔性考试,而是标准参照考试、过关性考试,重在评估学生达成国家课程标准的程度。从考试结果运用来看,学校考试不是高利害考试,而是低利害考试,重在诊断教学成效。从考试组织来看,学校考试不是区域统考,而是校本化考试,要以本校学生为本。
二、充分发挥学校考试的导向功能
考试是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显著的导向功能。要通过学校考试的指向,引导学生重视日常的学习过程,把学习集中到教材课本、课堂教学和作业完成上,引导学校加快转变评价方式,构建“学、教、评”一致的教学评价机制。
一是引导学生重视教材课本。学校考试的重难点必须和课标课本的重难点保持一致,体现“为标而考”的理念。教师常常让学生在课文上“画重点”,这些地方都是课标和课本的重难点,这些重难点必须重点考查。通过课文中原文、例题、作业原题或改编题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学习,复习要回归课本,不要把精力聚焦在课外教辅资料的“题海”上。学校考试试题中,来自课本学习的试题一般约占20%分值,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重视日常课本学习。
二是引导学生重视课堂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敲黑板”重点讲、反复讲的地方必是课标和教材的重难点,必须重点考查,体现“为教而考”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就“考什么”,“重点教”就“重点考”,“不教”就“不考”;教到什么程度,就考到什么程度;“教得难”就“考得难”,“教得浅”就“考得浅”。学校考试试题中,来自课堂学习的试题一般约占40%分值,通过课堂上讲解的例题习题、订正教学的作业、讲评过的试题、考试过的原题或改编题,引导学生重视课堂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三是引导学生重视作业学习。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随着当下作业的改革,书面作业的数量大幅度下降,教师往往会布置一些基于真实情境的作业、实践操作类作业、项目化学习的作业、跨学科性的作业和解决真实问题的作业,教师希望通过这些作业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阶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校考试试题中,来自作业学习的试题一般约占20%分值,我们要把这些作业题、补充作业原题或改编题纳入学校考试,引导学生重视作业学习,体现“为学而考”。学生在校学什么,就考什么;学得多,就考得多;学得少,就考得少;学得难,就考得难;学得浅,就考得浅;怎么学,就怎么考。
四是引导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型。学校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不能高于国家课程标准,要通过科学、标准的考试,引领学业成绩“富余”的优秀生把时间投向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生源一般的学校,千万不能滥用名优学校试卷,因为名优学校试卷的“评”与自己学校的“教和学”不一致,强行“联考”,必然导致很多学生考试成绩低下,产生“在校学习,学也白学”的负面效应,挫伤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偿失。学校也不要把考试当成“猫抓老鼠的游戏”——教的都不考,考的都没有教。千万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课本上重难点都没有考到,老师课堂教的都没有考到,作业本上的题目都没有考到。那样会让学生觉得“课本不重要”“课堂不重要”“作业不重要”,误导学生参加校外不必要的补习,浪费精力做一些不符合课程标准的习题。
三、有效发挥学校考试的诊断功能
学校考试是低利害考试,是一种针对本校学生的最常见、最重要的教与学的调研方式,贵在诊断性功能,要通过考试数据诊断出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对各考点的掌握程度如何,而不是哪个班级、哪个学生考好考差。
一是基于考试数据精准诊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每一个学生达成国家课程标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和教师的职责。基于全面化和精细化的考试数据,可以对学生实施个性化诊断和干预。如果考试发现有学生掉队了,就要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如果学生成绩高于预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成绩低于预期,必须给予及时补救。根据学生成绩及其学科能力分数结构的变化,诊断出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指导学生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以数学学科考试数据为例,从学科知识角度能够诊断出某学生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模块优劣在哪里,从认知能力角度能够诊断出学生在识记、理解、应用、综合、评价和创新六个认知能力上优劣在哪里,从学科能力角度能诊断出学生在数据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六个学科能力上优劣在哪里。
二是基于学业成绩变化诊断学生的学习效益。根据前后两次考试成绩总分做增值评价,可以判断学生进步、稳定或退步情况。根据两次考试精细化数据,可以诊断学生相关学科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的变化情况。发现某些学生进步了,不仅仅要表扬鼓励,更要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更上一层楼。发现某些学生成绩稳定或退步,师生必须一起坐下来分析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投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整理习惯、学习专注力、学习毅力等过程性表现,及时反思學习过程,及时优化学习方法。
三是基于考试数据精准诊断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任教班级学生不同维度、不同层面、不同项目的数据分析,可以诊断出教师在哪一个时间段、哪一个学科领域教学效益高,在哪一个时间段、哪一个学科领域教学效益低。借此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反思自己的备课、上课和作业,反思自己的教学投入、教学策略、师生关系等影响因素,发现优势,总结经验,继承发扬。发现问题,要及时研究改进方案,采取补救矫正教学。发现差异,要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考试数据分析,及时改进学校校本教研,引导教师聚焦关键问题,让后续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四、善于发挥学校考试的激励功能
目前,一些学校考试难度过大,区分度不好,平均分很低,甚至校考平均分低于60分(满分值100),很多学生出现不及格现象。如果一个学生多次出现不及格,如果学生高强度的学习付出与考试分数不匹配,就会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一是科学激励学生的学习。学校考试对象为本校学生,要合理把握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让合适的考试成绩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和动力,从而发挥学校考试的激励功能。小学的学校考试难度值一般在0.9以上,最佳为0.95;初中一般在0.80以上,最佳为0.85。要严格控制试卷难度和区分度,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不出偏题怪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让优等生拿不到满分,考出危机感;让中等生的分数差距缩小,考出竞争意识;让后进生拿到基本分,考出希望和自信。
二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考试不仅仅是学科教学工具,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工具。对少数优秀学生而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原则上不让学生得满分,因为考卷得满分,仅仅反映这份试卷题目都做对了,并非代表该学科百分之百掌握,这样给优生成绩留有发展空间,这对学生今后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提升抗压抗挫能力是有所裨益的。对普通学生而言,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我们要通过学校考试把大部分学生考“活”了,让学生考出“成功”,考出“自信”,考出“梦想”,考出“追求”,考“努力”,让学生的“努力”获得“成功”的自信,从而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总之,扭转学校考试方式,规范学校考试管理,摒弃学校考试的甄别排序功能,强化学校考试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只有切实扭转学校考试的指挥棒,科学定位并落实好学校考试功能,学校考试才能回归正道,才能让“双减”真实落地,促进学生学业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本文系2020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专项项目《新时代云南县域基础教育教研水平评估研究》(立项号BFJC2004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