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美人兮天一方”

2022-05-30张勇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2年8期
关键词:泛舟贬谪苏子

张勇

原 文 阅 读

赤壁赋

【宋】苏 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二)

阅 读 发 现

《赤壁赋》是苏轼写于其一生中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經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过着受管制的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情感的矛盾

苏轼与客夜游赤壁,有清风、明月,共举酒属客、诵诗高歌,表面看似“乐甚”,实际上心事重重,“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他心里念念不忘的是远在另一方的“美人”,这个“美人”既可能是当朝皇帝宋神宗,也可能是苏轼想要兼济天下的理想和情怀。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可以说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他夜游赤壁,一方面想要寄情山水,在美景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另一方面,面对夜月美景和泛舟乐事,却仍然心有戚戚,再加之悲凉的箫声,令人“愀然”。因此苏轼此举只能算是苦中作乐。他想要获得的仍然是“美人”对他的眷顾,渴望的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的歌词和客的箫声无不完整地呈现了一个充满矛盾的内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正是苏子渴慕“美人”的内心写照。从全文来看,苏轼的情感变化充满了矛盾和张力,而这个情感的矛盾展现,为他后文中实现自我解脱奠定了基础。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苏轼泛舟赤壁时,在情感上充满着乐与悲的矛盾。而更深层的矛盾则体现在他的思想上。苏子与客泛舟赤壁,面对大好河山,不禁悼古伤今,想起了赤壁之战的曹操,因而他描写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贬谪黄州时已47岁,接近知天命之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他渴望“立德、立言、立功”,想到“一世之雄”曹操,苏轼更禁不住感叹自己功业未成。一方面他希望“西北望,射天狼”,另一方面,身在黄州的苏轼生活极其艰难,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为了度日,苏轼一家在东坡垦荒,除草种麦,畜养牛羊,成为真正的“东坡居士”,这样的生活状况令理想无法“骤得”,理想与冷酷的现实之间构成了巨大的矛盾。我们而今看来,“一世之雄”的曹操到如今也烟消云散,更不要说还未实现“不朽”的吾辈,“不朽”的理想与短暂的人生、渺小的人类再次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在层层的矛盾张力之下,只得“托遗响于悲风”。

思想的矛盾

苏轼为了获得自我的解脱,借江月提出了变与不变、取与莫取的哲思。然而变与不变、取与莫取是一组充满矛盾的概念,变化是永恒的,而不变则是相对的,在关于变与不变的哲思中,苏轼获得了心灵的暂时解脱。从变化的角度来看,万物都处于永恒的变化中,被贬谪是暂时的,终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从不变的角度来说,万物与我皆永恒,不用羡慕别人的“不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变化是永恒的,不变则是主观唯心主义,因此苏轼的变与不变实则是对矛盾的自我生出的一种心灵慰藉;从取与莫取的哲思来看,想要获取的是以“美人”为中心的功名利禄,但从现实来看,所能共适的则只有清风、明月。在人世间无法获得满足,则只有到大自然中寻求慰藉。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强调“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通俗来说,强调的是积极入世、积极用世。苏轼的思想应是受儒家用世思想的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泛舟贬谪苏子
The influence of 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droplets on the ion flow field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y
苏轼的贬谪生活
我爱你,祖国
我的房间
天下
墨海泛舟 扬帆远航
非同凡响的秋歌
记冬日泛舟于佩河之上
我被克隆了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