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皓《鄱阳集》中的诗词分类研究

2022-05-30洪华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鄱阳次韵思乡

一、引言

洪皓《鄱阳集》现存四卷,四库版与晦木斋版均为四卷本,虽具体篇数有所不同,但就整体研究而言,差异与影响不大。本文立足于四库本《鄱阳集》中的128首诗词作品,就作者、版本进行介绍,重点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对诗词的体裁、题材进行分类总结,以便在对洪皓《鄱阳集》诗文后续的研究中给予参考。

二、作者与作品介绍

(一)作者简介

洪皓,江西乐平人,生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年代。一生为国殚精竭虑,在国家民族艰难之际,以天下为己任,怀康国济民之志,秉忠孝节义之风,积极入仕,谱写了人生和家族的光辉篇章,是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洪皓曾在出使金国时,被扣留在荒漠十五年,其坚贞不屈,艰苦备尝,最终全节而归。同时,洪皓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其文采斐然,才情流传古今。据《宋史·洪皓传》记载:“皓博学强记,有文集五十卷及《帝王勇要》、《姓氏指南》、《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等书”。

(二)作品概述

《鄱阳集》收录的是洪皓滞留金国时所作的诗词文,因为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其作品独特的个人风格。此书最早是由其长子洪适搜集编成,共有十卷,但是十卷本已经失传。至清代修《四库全书》时,只能从《永乐大典》中辑录,从而辑录成四卷本。另一四卷本还有洪汝奎的《洪氏晦木斋丛书》本,与《四库全书》本有所差异。现存共四卷的《鄱阳集》,前三卷为诗集与词集,后一卷为杂文。其中诗有128首,从体裁入手,划分出七类体裁诗,其中七律占主要部分,数量为全诗数量的一半,其次为七绝、五古、五律、七古、四古、排律。

三、《鄱阳集》中的诗词体裁分类总结

(一)古体诗

古体诗相对于近体诗,有固定的诗行、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体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的。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由此类推,五言为五古,七言为七古。

1.七古。全篇七言古诗有6首,分别为《中秋》《小王亲迎赋此赠行卒间聊遗鄙怀》《小王仲冬望置酒学士赋诗次韵》《次彦深韵》《彦清打球》《聚道斋》。

2.五古。全篇五言古诗有10首,分别为《讲武城》《洨河石桥》《过穷头岭》《次三月望日出游》《次韵小亭》《彦清生日》《白马渡》《过封邱见熊主簿》《戏用迈韵呈吴傅朋兼简梁宏父向巨原》《题张侍郎松菊堂》。

3.四古。全篇四言一句的古诗只有1首,为《所居三章二章章八句一章章十句》。

(二)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要求,讲究平仄对仗。其中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六言绝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1.七律。全篇七言八句的律诗有66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次大风韵》《羑里庙》《望蓬鹊山诗》、《小亭落成都官有诗次韵以谢》2首、《赠彦清》《彦清弹琵琶有感》、《次观表文韵》2首、《次韵学士重阳雪中见招不赴前后十六首》16首、《次上已微雨韵》《次李韵》《次种野花韵诗》、《用韵赠傅学士兼述怀思古》3首、《次韵夜闻鹅鸭声二物自淮甸至》、《次信文早春韵》2首、《次韵朱少章潭雷锋马上口占》2首、《次高待制韵登真珠山采白石子》《送刘善长归北安省亲》等。

2.七绝。全篇七言四句的律诗有36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都亭驿诗》、《次韵春日即事六首》6首、《思归》2首、《次彦深韵》3首、《和送双鸭》2首、《次李通奉韵见招》2首、《发池潭至卢沟河》《邺都》、《过曹溪》3首、《咏槐》等。

3.五律。全篇五言八句的律诗有9首,分别为《夜渡沙河》、《寄宇文相公》2首、《车行大雨中》《浈阳寓居》《芭蕉》《题黄氏所居》《次韵宇文白云山》2首。

4.排律。全篇排律只有一首,为五言排律,即《又和春日即事》。

四、《鄱阳集》中的诗词题材总结

根据诗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题材,《鄱阳集》全篇128首诗,题材类别十分鲜明,大致可以分为应酬诗、即事感怀诗、行旅诗、怀古诗。

(一)应酬诗

应酬诗又名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等的作品。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根据《鄱阳集》全篇内容,划分为应酬诗的有61首,篇幅占比最大,且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又可将内容进一步細化分为“表达被囚异国的处境之悲”“停战修好以缓百姓生活之愿”“思乡、思亲、思归之切”“表达国破民苦之伤”“赞颂悟室及其八子之举”“与同处境友人互诉互勉之情”。下面以“被囚异国之愁之作”为例具体分析。

在“南归不获却东迁,险阻艰难遍大千。母老三年难见止,途穷一恸忽潸然。愁同暴虎冯可悔,灾甚求鱼用木缘。行府相将释老马,故人赠策助腾骞”(《次韵寄兴祖广德》)一诗中,表达了洪皓被囚金国,因拒绝在金国任职,屡次险被迫害,且多次表达请归被囚二帝的愿望,然诉求不得,反而被流放冷山。因其被囚,已三年未见老母,牵挂之至。且在这囚禁之地,壮志难展,“途穷”一词更是道出末路的悲哀。冷山地理位置偏远,且气候恶劣,夏天如初秋般寒冷,被囚禁的苦闷只能从同样处境的好友那舒缓片刻,寻找安慰。诗篇用“愁、潸然”等词直抒胸臆,将“愁”比喻为“暴虎”,被囚的愁苦如暴虎般猛烈,这种可悲又无力改变的无奈被渲染于纸上,让读者产生共情。

而在“首夏霜淫似早秋,坐邀车马愧无由。提壶见就倾三爵,具馔何尝选百羞。刚道暖房排旅闷,实图求友慰幽囚。言归倒载站泥怯,继捧新诗胜赵讴”(《次雨中暖房韵》)一诗中也可以看出,洪皓被囚金国长达十五年之久,且生活条件艰苦,看不到尽头的囚困与对未来生死未知的迷茫,折磨着诗人的精神与意志,种种愁绪除了诉诸笔端,无以宣泄,只能在诗作中倾吐出来,于是这篇满是愁绪与悲戚的诗歌,便是洪皓人生长河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诗,指的是诗人因某事被触动,有感而发。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或怀亲、思乡、念友等。诗缘情,任何题材的诗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而创作的。只要心中有需要抒发的情,任何事物都可以触发诗人的创作欲望。

诗人洪皓在出使途中、被囚十五年的过程以及南归途中,看到国家支离破碎、百姓民不聊生、山河古迹物是人非的景象难免有感而发,被囚时思乡、思亲、思国、思故主的愁绪,以及壮志难酬的悲壮,均会被各种事物引发出来,付于笔端。在《鄱阳集》诗篇中占比第二大的就属即事感怀诗了,共有36首。下面笔者以“节日感怀之作”和“思乡之愁之作”为例具体分析。

中国传统节日不但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更象征着对阖家团圆的美好祝愿与期盼,因此,独落异乡的古人,往往因节日而引发出许多思乡、思亲的感慨。古诗中的节日诗名篇颇多,多是借节日表思乡、思亲之情。《鄱阳集》中的节日诗有22首,诗中沉重的思乡、孤独之感,渲染得令人印象深刻,如《重九》:“马鞍山会异龙山,暮节登高作等闲,不逐沲人存静观,唯依达士叩玄关。箭穿化鹤君何在,书寄宾鸿使未还。引领庭闱方寸乱,倚松对菊涕潸潸”,重阳佳节的喜庆都是别人的,诗人有的只有无尽的泪,佳节的喜庆反衬了诗人的悲凉、寂寥。唯有登高远眺家的方向,仿佛这样就能离家更近一点,看得更清楚一点,远方的来信很久没有来过了,诗人对着松树、菊花也失去了赏玩的兴致,独有的只有两行泪。诗人用“引领”一词形象地描画出一个“迟暮老人”的形象,其扶着老松,只为站得更稳妥些,好能看到家的方向。又如在《节至思亲不觉泪下因记杜子美诗云无家对寒食》中,作者写道:“寒食无家泪满巾,清明无酒更愁人。不闻东道开东阁,空欢白头歌白苹。日永萧条徒隐几,雪埋苍莽阻寻春。王郎归去我留滞,始信儒冠解误身”。哀景衬哀情,将情与景完美地融合一起。可见诗人被囚金国的十五个春秋中的大小佳节,都能勾起诗人对远方故土、故人的思念,沉痛的感觉久久不能散去,可谓是饱尝佳节思亲的苦楚了。

(三)行旅诗

行旅诗又称为纪行诗、羁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对自我人生如寄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在《鄱阳集》中,行旅诗的占比也相当大,有25篇,如《次大风韵》中的前四句,“飞廉薄怒意云何,肆暴伤春气不和,可但扬沙迷白昼,也应震海涌沧波”,直指出使途中的恶劣环境。又如在《夜渡沙河》中,作者写道:“秋声已策策,行役敢迟迟,潦涨流偏急,舟横岸自移。披襟从露浥,揽辔觉神疲。晓入邯郸道,黄粱熟未知。”因从北宋建康到金朝西京,这一路地质条件复杂,多山多水,途径之地多战乱割据,尤其是淮南地区,因此,此诗便道出了出使之路凶险异常。

在《过穷头岭》中,作者着重描绘了几处现象,即“驱车陟峻阪,牛斃辙亦败。羊肠虽云险,兹险最奇怪。千里无爨烟,四顾多障碍。烟草何茫茫,信是要荒外。平生尝险阻,已负垂裳戒”。诗中弥天扬沙、震海急流、卷屋大风、怪声惊林、羊肠小道、茫茫烟草、无边荒境等,从这些描述中可知,路途十分危险,但是他们都坚持下来了,这份勇气、这份决心、这份毅力,可折服后人。

(四)怀古诗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根据分析诗歌内容可知,在《鄱阳集》中,怀古诗数量是最少的,只有6首。笔者以《次观表文韵》为例:“岁云暮矣厌三馀,岂不怀归畏简书。昔日卑辞刚不听,今冬继请谅难虚。贾生施饵非良策,陈子哦诗或起予。江左四年无信息,欲传尺素羡双鱼。”在诗的前半部分,作者感慨因出使被扣留他乡十五年之久,遥遥无期的离乡生涯导致自身一腔热血无法作用,一身才能无法施展,于是在诗篇中抒发壮志难酬之情难。但积极向上的心态是诗人渡过这十五年久困他乡的生活的关键因素。作者借古人“苏武”长期被囚的境况自比,虽说被囚禁生涯熬成了白头,使命没有完成,还因特殊身份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但作者先抑后扬,在后文又通过古人典故“贾谊三表五饵之策”等自比,表明自己虽未来迷茫,但身为一国使臣,应时刻牢记使命,心怀家国,应像古代伟人一样,智勇双谋,创立一番伟业。

五、结语

综上所述,《鄱阳集》中的诗词在整体上,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既有古体诗中的四言、五言、七言古诗,也有近体诗中的五律、七律、排律和七绝,同格律交替创作,格律丰富,不局限于单一的体裁创作,使得诗词韵律灵变,耐人寻味;在题材上,应酬诗、即事感怀诗、行旅诗、怀古诗交错应用,题材丰富多样,巧妙地将山河破碎、北方荒凉之景,羁旅艰苦、思乡、忧国忧民之痛,物是人非、前途渺茫之忧中的景、情、志贯通在各题材的诗作中,内容与题材融合恰当,使得诗集的语言、结构、情感搭配得流畅、自然。

参考文献:

[1]宋建昃.洪皓《鄱阳集》及其版本浅探[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04):43-47.

[2]李静.洪皓使金与词的创作、传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96-102.

[3]赵自环.洪皓使金作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4]霍明琨.洪皓流放东北时期的诗词作品[J].北方文物,2007(02):61-66.

[5]闫雪莹.南宋洪皓使金诗文研究[J].齐鲁学刊,2018(05):122-127.

[6]李艳.洪皓的籍贯及诗文[J].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3):24-27+15.

[7]耿伟.洪皓使金期间交游及诗文研究[D].浙江大学,2007.

[8]陈爱红.洪晧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9][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0][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洪华,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鄱阳次韵思乡
宋 苏轼 行书次韵钱穆父还张天觉行县诗帖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省音协赴鄱阳、南丰参加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我等你在鄱阳
今夜思乡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代次韵诗现象初探
江西鄱阳明代淮王府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