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鲁迅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分析

2022-05-30王佳妮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狂人孔乙己文学作品

鲁迅作品有着丰富的研究价值。不管是对时事的反映,还是独具一格的文字语言,又或者是强烈的个人情感,均是鲁迅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背景下,脱离了当时社会背景的鲁迅作品,依旧有巨大的研究和解读价值,其中独具特色的语言更是值得深入探究。

一、遣词造句带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

纵观鲁迅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其语言风格十分独特,其遣词造句体现出很强的个性化特征。从严格的角度看,鲁迅的文字并不算是非常流畅,也没有明显的声律之美,但是却能从他的字里行间中,看出其在古文方面的深厚功底。在鲁迅的作品中,个性化的语言文字随处可见,有时仅仅是一句看似随意而平常的话语,却能体现出其非凡的功力。一直以来,许多文人对鲁迅的文字予以了高度赞赏,因为他的遣词造句是独一无二的,其他人即便刻意模仿,也很难做到。鲁迅作品中的句子结构扎实稳重,采用的语气含蓄而内敛,张弛有度,极少采用感情色彩浓烈的词汇。即便是批判和讽刺的语言,也十分委婉。有的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描写须淋漓尽致,语言显得尖锐而直接,这样的描写方式有一定好处,但读起来难免欠缺优雅性和文学性。鲁迅的语言运用则极为巧妙,随手拈来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孔乙己》中出现的一段对话,有人对孔乙己说:“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孔乙己却并不理睬,只向着柜台说,要一碟茴香豆,温两碗酒,同时,排出九文大钱。这里的“排”字用得十分巧妙,表现出孔乙己想要摆阔和炫耀,洋洋得意的心理。而旁人故意对他说:“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便睁大了眼睛,辩白道:“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当听见对方说,前天亲眼看见他偷了何家的书,被人吊起来打,孔乙己立刻涨红了脸,青筋爆出,解释说,窃书不能算是偷,接着又说出“读书人的事”“君子固穷”“者乎”之类的话语。整段描写显得生动有趣且个性化十足,充分呈现出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特点。

二、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文学作品对一些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或行为等,进行细致的描写,其能够将客观事物的特点全面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推动情节发展,让文学作品的主题得以升华。总体上看,细节描写不仅包括了对事件和景物等的描写,同时,也渗透于对人物的活动、神态、语言、心理、外表等的描写中,有利于塑造出更加鲜活、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赞颂,也有对社会和国民的思考。而典型的细节描写在其中可圈可点,有的表现了喜悦或悲凉的情感,有的传达了颂扬或批判的思想,让人读来不禁击节赞叹。比如在《社戏》这一作品中,鲁迅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一起乘船去赵庄看戏,运用了不少细节描写来表现几个孩子娴熟的开船技术以及活泼利落的性格特点。比如“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舒展到说不出的大”“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等,都能体现出孩子们去看戏时欢快激动的心情。再比如在《藤野先生》中的外貌描写:“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旧外套”等,表现出藤野先生不拘小节、生活简朴的特点,并将其专心治学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后写到留学生的时候,采用的外貌描写有“盘着大辫子”“顶上高高耸起”,并用了富士山来做比喻。此外,还有“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标致极了”……这些描写均生动地反映出了该留学生的模样,并揭露了他们腐朽的思想意识,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这些人的厌恶之感。

三、通过语言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思考

对于当时社会的揭露和思考,是鲁迅作品中常见的内容。这位大师总是驾轻就熟,不需要耗费太多的力气,只用寥寥数笔,就能刻画出人心中隐藏的角落。比如在《祝福》中,祥林嫂遭遇了十分不幸的事件,她也喜欢逢人就讲述自己的遭遇,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安慰与同情。但鲁镇的那些居民们却将祥林嫂的悲剧当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一边感慨她的悲惨故事,一边从中得到自我满足。特别是鲁镇里那些喜欢讲闲话的妇女们,一听到她的故事,脸上便改换了鄙夷的神态,甚至还要陪着流下眼泪。有的老女人在街头错过了讲述现场,还会特意找上门来,要听她讲这段故事。待听完之后,再感叹一番,心满意足地离开,并纷纷发表自己的言论。她们的眼泪早就停在了眼角,就等着这样的悲惨故事促使它们流下来,若是没有这样的故事,如何能衬托出自己生活得幸福呢?在小说的最后,鲁迅还用了“满足”这一词汇来描述人们的态度,犀利地揭示出传统思想在整个社会的渗透。尽管自己的生活也并不如意,但当他们知道别人的遭遇还不如自己時,心中都会产生一种庆幸的感觉。对于鲁镇那些生活贫苦的女人而言,这已经是她们能够获得的,为数不多的心理安慰之一。这样高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祥林嫂凄惨命运的同情。

四、叙述语言具有割裂常规语序的特征

鲁迅在语言风格方面,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独创之处,其经常会采用割裂常规语序的叙述语言。《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首部白话小说,但不论是从语言角度,还是从结构角度看,都显得非常成熟,毫无生硬之感。鲁迅在该部作品的序中也写了这样一句话:“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该部作品的语言叙述特色。其具有割裂与解构等特征,开创了全新的小说语言模式。正文前的序采用了文言形式来写,而正文则运用了白话,在语言上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立形态。在当时的语境下,文言属于正常的话语,白话则相对反常。在这部小说中,文言用于表达作者的话语,而白话则用来表达“狂人”发疯时的呓语,此二者的矛盾和对立,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现实。而小说中的主体往往是反常话语对正常话语的颠覆,这样的描写手法能够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鲁迅通过“狂人”的讲述,引出了一种全新的启蒙思想。“狂人”和周围的各种人事物都显得格格不入,并且还有着随时被吃掉的危险。在这部分群体中,还有一些受到侮辱和伤害的人们,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悲哀。通过这样的描写,鲁迅实现了对常规语序的割裂和颠覆,并树立了一种以狂人思想为代表的全新意识形态。而为了从传统的意识形态中脱离出来,就必须与被统治的意识划清界限,乃至于形成一种极端对立的姿态。狂人是孤独的,同时,他又是清醒的。他明白,在未来的社会中,不能有这种现象存在。狂人曾说:“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在这样的狂人式语句里,随处可见此种解构和割裂的语言表达形式,看似逻辑不通,实则清晰地描绘出了“狂人”的形象。

五、采用独特语言进行反思和探究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文学创作容易受到影响和束缚,由此也分化出了各种不同的派别。而鲁迅显然并不属于温和一派,他十分擅长运用独特的语言对种种现实问题进行反思,这也是他作品中典型的语言特色之一。尤其是鲁迅的杂文,更是对反讽、反语等艺术手法进行了充分应用,能够让读者在阅读其杂文的过程中,感受鲁迅反讽语言艺术中的特色美学原则与幽默色彩,也能促使读者不自觉地对鲁迅所反讽的对象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不管是在反映时事,还是在体现文学艺术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鲁迅对反讽等手法的喜爱,广泛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甚至其还专门写了多篇阐释这些手法的文章,如《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而且与讽刺、冷嘲、反语等艺术手法相比,鲁迅对反讽手法具有明显的偏爱,他认为,反讽具有强有力而独特的语言力量,能够从言语修辞层面反映思想观念和认知价值,同时,能够凸显独特而丰富的哲学及美学内涵,可以带给读者强有力的认知冲击以及丰富的语言审美体验。鲁迅对反讽艺术有着炉火纯青的认知和掌握,并广泛地体现于他的作品中,呈现出丰富、多层次而独特的语言艺术及魅力,充分体现了鲁迅的思想认知和文学修养。鲁迅作品中的反讽既体现于具体的言语片段中,也体现于更为抽象的文本宏观层面,这使其相应的反讽语言具有深度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从具体的言语片段层面看,鲁迅作品中的反讽语言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一是正话反说。正话反说是最常见的反讽语言形式,往往通过词语或话语的字面意思指向相反的真实意思,反语讽刺效果极为明显。例如在《华盖集》中,鲁迅便通过“正人君子”对与之论辩的陈西滢等人进行了反讽,以“正人君子”这一正面的词语,对陈西滢等人悖谬的言行加以嘲讽。二是述说悖谬式言语。鲁迅在其作品中,通过扮无知或顺着悖谬的逻辑进行论述的方式,对各种与之有关事物进行了反讽。例如在《华盖集》中,鲁迅通过描述本身具有悖谬的事物来进行反讽,然后,再自嘲式反讽。在鲁迅作品中,不乏自嘲的语言和句段,这实际上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

六、以简约的白描语言进行文学渲染

鲁迅作品中的语言描写,始终坚持极简原则,乃至于到了惜字如金的境界,这也许和他从文言创作转为白话创作有关。例如他形容孔乙己,就描述其为“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只用极少的字眼,就把孔乙己的形象贴切地描绘出来。在传统的文言作品中,有的会对人物或场景进行大笔墨的渲染与描绘,或是在其中加入作者的思想和评论,以此起到较强的渲染效果。但在鲁迅作品中,其却不屑采用过多的语言进行描述,他更偏向于运用简约的白描手法,却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发挥出传统描写模式难以企及的效果。鲁迅经常运用简短明了的文字进行描述,给读者留出宽阔的想象空间,值得细细咀嚼与回味,同时,也体现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例如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这种行为通常是干苦力和粗活的人才会有的。而孔乙己这么做,便说明了他虽然在表面上装得阔绰,并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文化人的样子,但是实际上他早已成了底层穷苦人民中的一员。而他却又穿着得体的长衫,一般而言,当时穿长衫的人,都是经济较为宽裕,会坐下来点菜喝酒的人,由此便又与孔乙己的实际行为形成了矛盾和冲突。因此,这里采用的“唯一”一词就成了问题的关键答案。通过这样简短的描绘,就能看出孔乙己实则已属于贫苦的底层人民,但他曾经受到过一定的教育,读过一些书,这让他从骨子里还抱有文人的优越感,这与他的自卑心理并存。他始终不愿意放弃自己读书人的身份,怀揣着一丝卑微的念想,到死都不肯丢掉其文人的面子。所以,“站着喝酒”和“穿长衫”这几个字的描写,便是孔乙己对他过往时光的残念,以及在他颓废潦倒的时候,给予他一点精神支撑的东西。读者只要稍加思考,发挥想象,就能理解鲁迅这种简明扼要的描写方法所要表达的內涵。

七、结语

综上可知,独具特色的语言是鲁迅作品中的重要文学特色,也是研读鲁迅作品需要理解的部分。鲁迅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具有极为丰富、复杂的特性,需要从多个层面与角度进行研究和解读,才能够真正理解鲁迅通过具有特色的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内涵,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挖掘鲁迅作品、鲁迅精神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仲晓萍.试论鲁迅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的运用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8(35):44-45.

[2]胡易琢.浅谈鲁迅作品中的语言特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1):217.

[3]江沛霖.鲁迅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的运用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7(12):88.

[4]黄嘉欣.鲁迅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的运用分析[J].长江丛刊,2017(34):3.

[5]兰芷晴.鲁迅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的运用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7(29):62.

[6]代思婷.鲁迅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的运用分析[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7(10):66.

[7]周心如.鲁迅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的运用分析[J].参花(下),2016(09):140.

[8]潘瑛.论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J].语文天地,2015(07):26-27.

(作者简介:王佳妮,女,博士研究生在读,山东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狂人孔乙己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周豫才著 “狂人”的那一晚
李书福 从“狂人”到“网红”
游戏狂人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