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花时间、真花白银、真有变化”

2022-05-30粤环宣

环境 2022年8期
关键词:广东环境保护文明

粤环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和国家重大制度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

2016年以来,中央对广东开展了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专项督察和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精准把脉、集中会诊,指导帮助广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把督察整改作为广东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治污攻坚与督察整改系统谋划、全面部署、一体推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變化,广东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南粤

大地落地生根

广东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省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在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国家战略时,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美丽湾区;在谋划全省“1+1+9”工作部署时,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其中重要内容,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时,对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均提出明确的生态保护要求;在研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时,提高一级指标绿色权重。

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主任、主任,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第一总指挥、总指挥,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别挂点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练江污染整治工作,带头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体系、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针对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移交责任追究问题清单,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316人。

广州市要求各级河长完不成治水任务原则上不得调岗,深圳市提出“一切为治水让路”,汕头市主要领导在练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臭水沟边现场办公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工作格局。

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巨大变化

在经济总量长期领先和人口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广东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改善幅度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大气环境质量持续领跑,连续七年全面达标,2021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3%,PM2.5年均浓度降至21.7微克/立方米,率先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率先转入以臭氧防控为中心的攻关模式,率先构建大气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原有9个劣V类国考断面全部消劣,52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2021年14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0.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0.2%,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绿色日益成为广东发展的鲜明底色,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达20.13%,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8.7%;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碳普惠机制和碳捕集技术等试点示范工作,截至2021年全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和金额分别为1.997亿吨和46.1亿元,为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作出有益探索。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近五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累计投入近7500亿元补上历史欠账,以超常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仅2018—2020年,省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722亿元。

环境基础设施大幅提升,2021年全省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能力达2947万吨/日,污水管网长度达7.34万公里,相比2018年分别增加41%、33%,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18年不足20%提高到45%以上。

珠三角9市全部纳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850万吨/年,与2017年相比翻番,基本满足全省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需求。

基本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涵盖全要素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以及包含智慧监测、智慧监管、智慧决策、智慧政务四大应用体系于一体的生态环境智慧云平台。

科学精准依法治污水平不断提升

大气方面,以臭氧防控为核心,坚持“突出减排、狠抓重点、精准降超、应急削峰、省市联动、区域联治、专班指导、探索示范”32字治理防控措施和方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组建大气污染攻坚攻关研究指挥中心,成立由专家和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双组长”负责制的工作专班,根据臭氧多发、频发的时间,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以及油车、油站、柴油货车等重点对象实施精准治理。

水方面,建立广佛跨界等5个省级层面流域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健全省、市考断面监管体系,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治水。针对治水设施短板问题,充分发挥国企“大兵团”作战优势,项目质量、效率大幅提升。茅洲河治水攻坚高峰期,一线施工人员3万多人,最高单日敷设管网4.18公里、单周24.1公里,刷新全国纪录。练江流域污水日处理规模迅速从28.2万吨提升至96.6万吨/日,配套管网从420公里提升至2500多公里。通过“大兵团”作战,各重点流域迅速弥补污染治理能力短板,实现水质稳定改善。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完成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1+4”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体系,在全国率先修订出台省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直接明确42个省直机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形成了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其他部门分领域牵头负责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

构筑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形成以“三线一单”为支撑的绿色空间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为主体的环境治理体系。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十三五”以来制修订90多件次生态环境地方法规。环评“放管服”、执法正面清单管理等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重大项目“三服务三保障”机制发挥重要作用,生态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

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

有效解決

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和专项督察交办的10480件举报案件已总体办结,妥善解决惠州龙门县水泥厂偷排废气等一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生态环境问题,切实做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一大批“硬骨头”、“老大难”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茅洲河、练江、华阳湖治理以及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等案例成功入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也被国家级、省级主要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尤其是茅洲河、练江治理,实现由黑臭到IV类水质的历史飞跃,昔日的臭水沟重现“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从污染典型变成了治污典范。

生态环境安全有效保障

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工作,不折不扣落实“两个100%”(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及时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双双超过90%。提级应对、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十三五”以来全省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广东省督察整改工作得到中央督察组的充分肯定,去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时,督察组组长和有关领导评价广东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说“广东领导是真花时间、真花白银、真有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在于广东始终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构建社会共治共享的“大环保”格局。今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对进一步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也作出了全面部署。

接下来,广东将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好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持续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推进生态建设与保护,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广东样板,让广东大地青山常在、秀水长清、空气常新。

猜你喜欢

广东环境保护文明
环境保护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广东舆情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